智能化时代战场建设的发展趋势

2019-03-12 05:17季自力王文华
军事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深海战场智能化

季自力 王文华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正在加快颠覆各行各业,战场向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敌我双方的对抗不仅仅是火力对抗,更突出体现在信息对抗上,战场主动权的争夺表现在更大范围多领域内、特别是“制智权”的争夺上,战场建设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战场建设空间由平面逐步向立体拓展

随着深空、深地、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在战场上应用,战场建设空间逐步向深空、深地、深海多维立体拓展延伸。

深空战场随着深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深空探测器、星基作战平台、星际通信导航系统和月球、火星基地等深空作战体系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一,深空对抗、深空空地一体作战等作战样式呼之欲出。各军事强国都在加强深空战场建设,以期在深空博弈中占得先机和优势。美军新一代“太空篱笆”于2018年下半年部署,并与天基空间监视卫星、地基快速识别探测系统、电磁干扰检测系统、地基空间监视望远镜等一起,构成从近地轨道到深空轨道的立体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为侦察预警、导航定位、星地通信、网络互联和宇宙探索提供了深远依托。随着火箭技术、卫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将成为进出深空的“桥头堡”和深空作战的“制高点”,星基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将成为深空作战的重要武器,对星际空间和外星体控制权的争夺可能成为深空作战的主要目的。

深地战场随着深地探测技术、通信和利用等技术和能力的发展,深地基地、深地探测器、深地实验室等构成的深地作战体系,将成为未来作战与实验的重要依托。城市作战体系拓展到地下及深地空间,作战力量部署、战场配系也随之延伸,城市作战方式由地上为主向地上地下协同作战转变。深地空间为地下指挥所、核武器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提供了天然屏障。随着深地空间目标的多元化及对深地空间打击能力的增强,地下战场将成为未来新兴战场,深地空间伪装与反伪装、机动与反机动、摧毁与反摧毁等斗争将日趋激烈。

深海战场随着深海潜航技术、探测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深海潜水器、深海探测与通信网、海底基地等构成的深海作战体系将异军突起,融态势感知、隐蔽机动、快速突防和精确打击于一身,深海制海、制陆、制空以及深海水面一体作战将从概念走向现实。随着水下量子通信等新型水下通信技术的开发,深海作战力量与陆地、海上、空中和深空作战力量融为一体,通过信息实时获取、可靠传输、人机协同决策以隐蔽、精确、快速释放能量流。随着水下无人与智能化装备、隐形技术以及新概念武器的发展,未来在深海部署水下隐形潜艇、隐形机器人、海基激光炮、潜射巡航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等新一代水下兵器,从深海突然摧毁地面关键作战目标,局部遮断敌战斗机编队,准确击落外层空间轨道卫星,瘫痪信息传输网络等,达成全域闪击的奇兵效果,将成为夺取未来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战场建设空间由有形逐步向无形拓展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将首先在无形战场展开,谁在无形战场的对抗中拥有主动权,谁就拥有作战的主动权。由于信息化武器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技术设备,从武器系统的运用、军队通信、指挥与情报侦察任务的执行到具体的作战行动,都增加了获取、传输和使用信息的智能化装置,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场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许多军事强国着眼于战争形态的转变,着力建设信息时代的无形战场与创造有形战场并举,天上的电子战卫星、各类电子战飞机、海上的各种电子战平台以及地面的电子战设备等构成了无形战场的主框架。由于智能化因素的加入,使网络攻击的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破坏力与波及性更广,网络战、电磁战将更加频繁,因网络、电磁等空间而起的军事冲突有可能成为常态。

俄将装备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深刻改变水下作战模式

俄羅斯总统普京在黑海搭乘深海潜航器

美国的电子侦察机

未来战争中,无人机机群战术将颠覆现有作战模式

战场建设空间由内陆逐步向外围拓展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许多军事强国战场建设的着眼点,已不完全局限于本土,而是不断向外围拓展和延伸。海外军事基地是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象征,无论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还是如今的美俄,都试图通过建设海外军事基地来彰显自身的存在。美国实行前沿部署,战场建设已远离本土,推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涉足全球的每个角落。一些地区性军事强国随着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战场建设也日趋向外拓展。对我军战场建设来说,为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军事斗争准备、使命任务拓展和战争形态转变的客观需要,必须积极拓展防卫空间,部署海外军事基地,从单一防卫型的战场建设转变到攻防兼备型的战场建设上来。随着我国经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为维护我国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加快海外战场的布局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战场力量编组向有人与无人融合转变

随着人机结合程度的持续加深和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现有的武装力量结构功能、战场力量编组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战斗机器人、智能化士兵装备等新型智能化武器装备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无人化集群力量将成为战场力量发展的新方向,无人与有人、无人与无人间的协同作战将成为重要形式,人与机器的“共生混合”和机器之间“自主适应”将成为战场力量编组的新形态,军用机器人将在未来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无人作战系统在战场上主要担负6项任务:一是战场侦察;二是跟踪监视;三是目标指示;四是通信中继;五是战场物资配送;六是对敌进行火力攻击。建立在物联网、物流网基础上的智能战场保障体系,将实现任务自主分发、远程精准保障。

战场基础设施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

随着智能化武器装备走上战场、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美俄等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未来的军备竞赛将是智能化军备竞赛,并已提前布局,以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

泛在云联成为现代战争体系新的基础设施,通过物联网对各类战场大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储存、处理、传输等,为智能化作战提供保障。将人工智能、射频感应、导航定位、传感器、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战指挥、情报侦察、综合演练、信息传输与处理、精确打击、装备物资保障等多維战场空间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全域覆盖、随遇接入、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平台,将战场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有机融合起来,把多维战场中的感知系统、武器装备、作战人员联接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时空一致、连续精确的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决策,协同指挥各作战要素和武器平台,推进战场各要素向最大限度的“自主适应、自主行动”方向发展,以更快的指挥速度、更高的打击精度实施连续指挥和作战,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改造,无人装卸码头、智能领航机场、智能运输工具等战场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将明显提升。同时,战场基础设施对“软杀伤”防护的需求将更为突出,拥有高度智能的无人作战系统一旦被对手通过恶意代码、病毒植入、指令篡改等手段攻击,将带来“倒戈反击”、战术失利甚至灾难性后果;识别错误、机器故障、通信降级、环境扰动等因素,也可能使系统因干扰而失控,对战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的防护将变得更为迫切。

战场建设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谋划发展的新思路,为未来新型作战力量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在战场保障能力的发展方式上,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建设集约型的战场保障体系;在战场保障模式上,逐步由单一型向系统综合型转变,建设网络型的战场保障体系;在战场发展途径上,要逐步由渐进式向有重点的跨越式发展转变,着力建设智能化的战场体系。

责任编辑:葛妍

猜你喜欢
深海战场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