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在合肥见到李斌的那天,下起了雨。李斌准时到达。那一天,他在蔚来合肥工厂见了好几拨记者,重复性地对外阐述他的理念和对智能车这个行业的理解。那一天,他还带来了他的高管团队。
李斌给人的印象是自带流量。他的自信从他的言语表达和肢体动作中一览无遗。他说话很快,几分钟自黑一下,讲个段子,引来一阵笑声;他健身,穿修身商务装,走路速度也很快。大家都叫他“斌哥”,仿佛他往台上一站就能代表蔚来的风格,并且与特斯拉正面刚。
在正式采访李斌前,我跟摄影师聊起了“人为什么而活”这样形而上的问题。摄影师的回答更形而上,他不会去想这样的问题,只是活着。而我,大体上总是觉得人活着要创造些什么,可能是价值,或者说我追求创造价值以及价值背后的意义。
事实上,包括李斌在内的“新生代”造车派都在追求着某种商业上的价值、生活上的意义。说是“新生代”,也挺有意思,因为不管是李斌,还是威马的沈晖、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车和家的李想,都是创业老兵,更是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人脉、口碑、方法论、价值观的行家。智能汽车赛道,都是他们的第二赛道,很有可能冲刺事业第二高峰的赛道。他们在追求什么?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个性使然,他们的企业都带有很明显的创始人风格。蔚来的高调、威马的深沉、车和家的理性。我在不同的场合与三位造车派有过不同的交流,李斌激情、沈晖沉稳、李想哲思。但无论他们的出发点、背景、方法论如何不同,他们都在创造着某种价值。
2019年第1期商业《 李斌 蔚来尝试》
对我们用户来说,车也不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现在的车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玩具,一个智能产品。关上车窗,一辆车就是一个闭环空间;打开车窗,一辆车又可以成为一个连通介质。我们对车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单一化的维度,特斯拉让我们看到了智能车的炫酷和科技元素与生活的连接。紧接着造车派们开始在这个领域开疆扩土。我们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大的想象力以及更大的未来空间。
更让我感触的是,造车派们都有一种严谨的踏实。一辆车的工艺、零部件、流程纷繁复杂,从0到1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所以必须用最严谨的态度和最可靠的路径去实现造车的梦想。相对而言,这又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行业。
在与“车”相关的赛道上,不仅造车火,卖车也很火。从整个生态链来看,行业的发展迫使大家改变过去陈旧的思维和行为。很多破坏性的创造,甚至是从源头开启的。打破的不仅是生产模式、交易,更为关键的是利益格局。传统4S店、新车电商、二手车电商都在面临着破局、变革、洗牌的态势。
最近被破产和倒闭传闻缠身的人人车李健说了一些实在话。他说他知道二手车的竞争一定很激烈,因为这是一个确定性正确的方向,是一个古老的生意。但他沒有充分预估到竞争的激烈性。他说他不怕创新,也不怕因为创新而遭遇的质疑。但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此,他必须在这个赛道大举推行新战略、新改革,去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商业世界是残酷的。当我们想要创造一些价值的时候,必定要承受孤独、寂寞、质疑,有时难以排解心中的困顿。但商业世界的魅力也是无穷的,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推动更多人生活得更美好时,心中的欣喜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采访完李斌,有人问我,智能化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会不会丧失太多的自我,因为智能化让我们看起来像一个傻瓜。
我们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