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民
读了《老奉天不敌沈阳城》(原载《短篇小说》2019年1期),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仿佛一下子被带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最黑暗、最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时至今日,还是令人难以想象,拥有数十万之众的东北军,一夜之间竟退得不见踪影,让区区几千人的日本侵略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沈阳城,这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小说《老奉天不敌沈阳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出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后的惊愕、失望、不甘、愤懑的复杂心态。
小说分两个部分:《门也要脸》写的是沈阳沦陷后,民众过第一个春节时的悲凉心境,展示的是群像;《马大个儿》则是揭示出一个普通民众苦捱亡国奴生活十四年的心路历程。
“小日本再猖狂,也挡不住中国人过大年。”《门也要脸》描绘的正是“沈阳的老百姓已经沦为奉天的亡国奴”后,通过贴对联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反抗。作者特地安排了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极其认同的日本医生西村渊明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对侵略者的巨大讽剌。通过这位日本医生“淘”得的好对联,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地揭示出沈阳民众的心态。
“鞭炮声声驱旧鬼,红灯盏盏迎新春”。把“辞旧岁”改成“驱旧鬼”,把“迎新年”改为“迎新春”,按小说中关老爷子的解释,希望日本侵略者尽快被赶出去,他们不会统治一年,一年时间“太煎熬了”,也许,用不多久,熬过这个冬天,灾难很快就过去了。可见,身为亡国奴的民众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卷土重来,尽快把侵略者赶出去。然而,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事实竟是在日本铁蹄下煎熬了十四年。
“八十一难紧箍咒降不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金箍棒成就了斗战胜佛”,横批“老孙来也”——沈阳广大民众多么渴望有孙悟空一样的英雄降妖除魔、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啊!“老孙来也”四个字,显示出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反抗精神。
“大丈夫能屈能伸,伸是假,屈是真,屈原不屈傲千古;东北军有帅有将,将有枪,帅有炮,帅府无帅羞百年”。数十万大军、玩忽职守的将帅,再加上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沈阳城民众的愤慨溢于言表。要怪只能怪这里的人们无“福”,“满城无福”!
沦为亡国奴的人们愤懑之余,只能把一腔义愤寄托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的确,只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任何侵略者也奈何不了的,因为它们承载的是“民心”,是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小说《马大个儿》,把在日伪统治时期的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读来十分真切。马尚礼因为个子长得高,在学校弄出了不少笑话,加之触犯了师道尊严,又不肯低头认错,“一赌气,结束了校园鹤立鸡群的日子”,辍学了;想去东北军当兵,也因个子太高,没有合体的军装被拒绝了;只好早早娶妻生子,进工厂当了工人。沈阳城一夜之间沦陷,令他恐慌和不解:“难道咱兵强马壮的东北军,这么不抗打?”“昨天还民生民生,今天就民不聊生了。”
为了生存,只好到被日本人占了的厂子上班。他也不无担心:给日本人卖命,算不算汉奸哪?忧心忡忡中,夫妻俩只好苦中作乐,他们把男女之间的做爱用日语“哈一”作为暗号。“这回可好了,明明是中国媳妇,却像是花姑娘的干活,稍带脚连小日本的祖宗八代都日了。”然而,“透过窗缝的月光,撒在马大个儿的光脊梁上,他感觉透心地凉,像被鬼子的剌刀顶着,让他不敢动弹。”就连夫妻之间的正常欢爱也失去了保障。
令马大个最为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是每天上下班经过日本人设的关卡。他个子太高,特别显眼,不能像一般人假装朝日本哨兵行礼,点点头,哈一下腰,就过去了。“哨兵的钢盔也就到马大个的胸口,可是仰着的面孔一脸狰狞,像一头恶狼堵住了一匹耕作的马。”马大个儿知道,连脊椎有病无法弯腰的“门板”,都被日本人捅了剌刀,所以,必须努力弯腰才能过关。这成了他生活中的梦魇,惊恐、不安、耻辱一齐涌上心头,令他情难自已。他只能对着空荡荡的东北讲武堂哀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下班回家他觉得自己是“穿着棉鞋蹚河,越蹚越沉”,眼看就要到家了,却有一种无家可归之感。见了日本兵,少不了还得鞠躬,“只是这一鞠,由于用力过猛,泪水从心中哗地倒出来,想控制,没控制住,还是有一滴泪珠,亮闪闪地划过夕阳的余晖,直接砸到脚面子上,比机床溅出带着火光的铁屑崩到脚面子上,还疼。”这时的马大个儿“忽然觉得自己非常得意的身高,其实和侏儒人一样,都是一种残疾”。读到这里,读者不由会从心底里泛起酸楚,感到无奈,感到无助,感到痛苦,感到灵魂深处蒙受了人格的耻辱!这正是当亡国奴的真实写照啊。
小说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细节的刻画,成功地塑造出马大个儿这个特定时代中的特定人物。尤其是结尾处,日本侵略者就要倒台,当了十四年亡国奴的马大个还是心有余悸,明明没有日本兵站岗,“走到城楼下,腰很自然地向日本兵平时站岗的位置弯下一个习惯动作……”这样的描述,已经不仅仅是令人心酸,还痛到心里,痛到骨子里!
当然,小说也从侧面暗示了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斗争,如写了马大个儿的表哥马尚德,即杨靖宇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但作者着力刻画出马大个儿这个普通民众形象,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显然更加强烈,更加令人痛彻心扉,透过这个人物,会让读者思索得更多更多。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坛,特别是小说创作,讲述故事,或刻意追求情节离奇的作品太多太多,而真正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作品,显得太少了。岂不知,真实地描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往往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最能给读者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只是,要真正刻画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比讲述故事要难得多。但是,《老奉天不敌沈阳城》做到了。
附带说一点,读过这篇小说,掩卷沉思,真的从心灵深处,由衷地感谢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深深地感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种感受,比一般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得多,强烈得多。这大约就是文学特有的价值和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