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爱面子、内向、极度自尊,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写照,而那段时光对我来说异常艰涩。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成绩还不错的我迅速在脑海中组织完答案后,便会陷入举手怕错了出糗、不举手担心答案被别的同学答对抢占风头的纠结局面。显然,留给我挣扎的时间并不多。那段日子,我常常被错失机会的懊恼和“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你只不过是比我胆大一点而已”的嫉妒想法纠缠。
一次,我一回到家,就愤愤不平地对妈妈说:“班上的王某某就是个傻蛋!”原因很简单,学区里要举行演讲比赛,教导主任到班里选人,虽然我平时不大在班里发言,私底下却对演讲十分热衷,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一个小时。就在我像以前一样举棋不定时,王某某举手报名,然后被选走了。我心想:王某某的水平远不如我,教导主任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妈妈沉默了一小会儿,指着茶几上刚买回来的一袋橘子,说:“从里面挑一个最甜的出来。”
我死死地盯着塑料袋,仔细打量着每一个橘子。刚从超市挑选回来的橘子,个个都裹着翠青色的外衣,形状、个头如出一辙,我拿起又放下,斟酌了好半天,还是不知如何选择。
“这些橘子都长得差不多呀,根本没办法挑嘛!”我向妈妈抱怨。
“对啊,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像这些长得差不多的橘子一样,如果想被选中,就得先让人看到自己的‘甜度’。”妈妈回答。
小小年纪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醍醐灌顶。从此,橘子的故事时常被我从脑海中翻出,不断暗示自己。因为从那时起我便明白:一个人只兢兢业业、埋头苦练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将这种技能展示出来,毕竟看一眼橘子皮就能判断出甜度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认知让我受益良多,我不再为举手与否纠结得面红耳赤,不再为错失机会悔恨交加,甚至对于一些资源还会主动找上门去争取。在学习中,它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处。橘子事件让我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为别人选择你提供足够多的理由。
如今,每每看到超市里、小摊上躺着的一个个橘子,我都为妈妈当时的“橘子教育”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