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农烈士的革命家族

2019-03-11 07:27龙正才
湘潮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革命

龙正才

涟水之滨的东台山麓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巍巍的纪念碑。这是1998年3月由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干部教育协会为纪念在大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沈春农烈士而立的。

我随着前往凭吊的人群,来到纪念碑下,追忆着沈春农烈士光辉的一生,对他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革命家庭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奔驰岂为功名计,

解放原从主义求”

沈春农,1886年8月28日出生于湘乡县湘西二都广口塘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后迁居城前区斑竹冲(湘乡龙洞建时村,今属韶山市)。他少年时受业于乡儒张乙光,熟读经史,才识过人。后来,他 考入长沙铁道学堂,接触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痛恨清廷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曾追随孙中山、黄兴革命。在护国战争之后,他又慕蔡锷之名去云南,投入湘乡籍滇军将领何海清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他深感茫然,于是回乡投身教育。在与教育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交往中,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向导》,思想发生急剧变化,开始接受共产主义。1924年,湘乡地下党组织发动湘乡公学、涟滨学校等5所学校的300多名师生举行“五四”纪念游行示威,更使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经过10多年来的艰苦求索,他终于找到了革命真理,看到了人民解放的希望。

1925年春,毛泽东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的组织。“五卅惨案”后,毛泽东在韶山组织“雪耻会”,以“打倒列强,洗雪国耻”为号召,开展革命活动。沈春农和附近的一些进步青年先后加入“雪耻会”。韶山中共组织成立后,在毗邻的湘乡境内发展一批党员,于年底成立中共城前、凤音两个党支部。沈春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国共合作后,沈春农于1926年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当选为国民党湘乡县党部执行委员、农民部长,并任湖南省农运特派员,负责领导湘乡农民运动。

1927年1月,中共湘乡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即县委)成立,沈春农被选为委员。不久, 毛泽东来湘乡考察农民运动。1月12日晚上,中共湘乡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昆仑桥关帝庙召开扩大会议,沈春农等12人参加, 向毛泽东汇报了湘乡的农民运动情况。13日,县农协在东皋书院举行有各界代表100多人参加的大会, 请毛泽东作报告, 沈春农参加并主持了大会。3月,他又担任湘乡县特别法庭审判长,处决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伸张了革命正气,大长了农协威风。

5月21日,湘乡籍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紧 接着,许克祥率部进入湘乡,疯狂屠杀革命群众,造成空前的白色恐怖。根据党的指示,沈春农留在湘乡隐蔽斗争,曾避居邹家冲白莲庵等处。当时,白莲庵中和尚劝他脱离革命,出家修行,隐姓埋名,安度余生。他写诗毅然回绝:

禅林物色自清幽,

二十年前意旧游。

世事沧桑伤胜迹,

人间岁月似飞流。

奔驰岂为功名计,

解放原从主义求。

莫教金身修丈六,

偷闲最是丈夫羞。

此后,沈春农冒着危险回到家乡城前一带继续坚持地下斗争。亲友们担心他的安全,劝他去上海躲避,两次护送他到湘潭、长沙。但等送的人离开后,他又悄悄地跑了回来。别人责备他不注意安全,他说:“砍了脑壳,只有碗大的疤!”他继续领导农民运动,训练农运骨干。此时,湘乡的国民党右派和恶霸地主,已对他恨之入骨,勾结反动团防局长于1928年3月26日将他抓走,于28日清晨将他杀害于湘乡县政府前坪。

长念父亲青云志,

“偷闲最是丈夫羞”

沈春农烈士遇害时,年39岁,留下年幼子女7個。15岁的长子沈永深满腔悲愤,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含着热泪掩埋好父亲的尸首。他们兄弟姊妹没有被国民党的大屠杀所吓倒,记住父亲“砍了脑壳,只有碗大的疤”的豪言,勇敢地去追求革命,追求真理。

出生于1909年的长女沈谷南,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从小思想进步,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她就读长沙稻田师范后,在老师徐特立的指导下,积极宣传革命,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大革命的失败和父亲的被杀,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党的信念,没有削减她的革命斗志。1928年,当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倒在敌人屠刀之下的时候,她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她即被派赴上海任中共中央机关机要秘书兼交通员。1929年,她丈夫欧阳洛任中共中央特派员,离家赴武汉工作,不久被捕牺牲。沈谷南在上海强忍悲痛,坚持革命。1934年,沈谷南被派赴苏联学习,将孩子送回湖南湘乡老家抚养。1937年归国后,沈谷南任新疆省立女子中学附设小学部主任,被选为省妇女协会副主席,配合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开展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盛世才捏造“四一二”阴谋暴动案,诬陷共产党。沈谷南与中共在新疆的党员干部及家属等120余人被关进监狱。次年9月,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被盛世才杀害。沈谷南备受酷刑,但她坚贞不屈,协助狱中党组织负责人张子意坚持斗争,被大家誉为“狱中的红管家、外交家”。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沈谷南等回到延安。此后20年,沈谷南从事军务、党务、政务及妇女运动,在晋绥军区政治部、晋绥边区妇联、西南区妇联、中共重庆市委员会及市妇联、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卫生部干部局、中共中央监委驻卫生部监察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任职,并被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沈春农烈士的四子、刚满16岁的沈永洁,满怀爱国热情,毅然投笔从戎,与陈赓的小弟陈问心一道,从湘乡老家千里跋涉,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伪重重封锁来到皖南青弋江畔的云岭,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沈永洁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他不幸被捕,被关押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受尽严刑拷打,牺牲时不满18岁。

沈春农烈士的子女,流淌着革命的红色血液,承继着父亲的遗志,其他几人也在解放战争时期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自有后继者

红色基因万代留

中国共产党从事的革命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革命事业自有它的后继者,革命先驱者身上的红色基因一代传给一代。沈春农烈士一家就是最好的证明。孙辈沈一之是沈春农烈士后辈中的代表。他是沈春农的亲外孙,本名欧阳申华,原籍江西省永新县,是著名革命烈士、永新党组织创始人欧阳洛和沈谷南的儿子。生父欧阳洛是1924年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先后在吉安等地从事党的工作。1926年7月,中共永新支部成立,欧阳洛担任支部书记,先后发展了贺子珍、贺敏学等一批党员,并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

北伐军进入永新后,欧阳洛担任了新的政权机构——永新县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和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领导广大农民打倒豪绅地主,进行减租减息斗争。1927年4月,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成立,欧阳洛担任书记。7月下旬,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他赶赴南昌,参加党所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后,他历尽艰险抵达上海找到党组织,化名毛春芳,被派到沪东区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后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1929年,他与同在上海工作的沈谷南结为革命伴侣。1929年9月,党中央决定重组中共湖北省委,欧阳洛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30年2月,他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4月5日,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地回答:“大丈夫死就死,决不投降!”“请告知我父母多保重,儿子死得其所,不必悲伤!”英勇就义时,欧阳洛年方30岁。

欧阳洛牺牲后不久,沈谷南在上海生下了他俩爱情的结晶——欧陽申华。1934年,党中央机关由于顾顺章的叛变遭受严重威胁,周恩来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切断所有党的机密联络地点和人员的联系。沈谷南被派往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出国前,她把儿子欧阳申华送回湖南老家,托弟弟沈永深代为抚养。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敌人知道欧阳申华是革命者的后代,沈家对外说这孩子是捡来的,并改名沈一之,小名华伢子。从此,沈一之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地地道道的湘乡人。

沈一之自幼聪明好学,6岁开始在沈家祠堂读小学。1942年下学期,他考入外公沈春农执教过的湘乡东山学校读初中。1947年考入湘中名校春元中学读高中。他的身上流淌着先辈的红色血液,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还在春元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和一些进步学生在校内组织革命社团,发动革命运动,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成为春元中学学生运动的先锋和领袖。194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在湘乡、韶山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湖南省湘乡县湘西区委委员、区委书记,湘中纵队四团党委委员、团政治处主任。湖南解放后,他历任湘乡一区区委委员,益阳地区干校一、二期中队指导员,后随刘邓大军进军西南,历任西南区团委教育科长,重庆沙磁区团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科长、巡视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四川省绵阳地委常委、秘书长,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室主任、秘书长。离休后,他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扶贫助困工作。2009年8月,经他牵线搭桥,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向永新县新建的永安中学捐赠了一批价值64万元的图书。2010年,他欣然同意担任湘潭市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他十分关心和支持红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和《红色文化》的编辑与发行,经常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并不顾80多岁的高龄,多次来湘潭参加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活动。

沈春农和他的子孙后代组成了革命的家族,他的后辈都继承着先辈的遗志,一个个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默默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着贡献。

猜你喜欢
革命
银联场景革命以“快”创造更多可能
机械革命蛟龙7
机械革命Code01
机械革命S2 Air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从“勤劳革命”转向“智慧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球迷骚乱揭埃及革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