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励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通过市里组织开展的“暖企惠民”大走访活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走访,句容市茅山镇永兴村的东宋家庄成了我最牵挂的地方,结了对子的老乡们也都成了我最放心不下的“亲戚们”。他们脸上的“表情包”就是各自生活的“晴雨表”。从第一次走访到多次回访,有三个老乡让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个老乡是一位82岁的老奶奶。她第一次见到我们,一下子就哭了。她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一进大门除了一张八仙桌就再没有别的家具,即使是42度的高温天气也没有电扇。瘦瘦小小的她站在昏暗的角落里,颤抖的双手端着装满了药的生锈饼干盒,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丈夫、儿子都去世了,一个人无依无靠的日子实在是太艰难了,年纪这么大又一个人生活,要是哪天突然病倒,死在屋子里,都没有人会知道。因为有风湿、冠心病,左手手臂经常发麻,每天还要去田里种地,靠着单薄的低保和救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说着便只管哭,哽咽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我忙上前接过老人的药盒子,搀她坐下,但除了从口袋里掏出仅带的几百元钱,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村里把能用的政策都用足了,但还是治愈不了老人心里的苦。我们只能通过建立大走访常态长效机制,定期来看望老人,给老人以关怀和慰藉。
第二个老乡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他初见我们就连声叹气。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时跟着舅舅干木匠,靠帮村里人装修挣点生活费。虽然收入不固定,但基本还能满足一家5口人的日常开销,只是他心里总放不下自家的三四亩茶场。因为茶场面积太小,村里没有统一承包经营,自己又舍不得花钱雇人帮忙。每年三四月份茶叶上市的时候,全家人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辛苦采摘,可茶叶却怎么也销不出去,每年看着近万元的收入就这样打了水漂。说着就拿出了一袋袋散装茶叶,整整齐齐地排在桌上,嘴里愤愤不平地嘀咕着,以后再也不种茶叶了。像这样的散户茶农在句容农村并不少见,我们走访的10户村民中就有3户有同样的苦恼。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解决问题,我们走访一结束就立即联系村委会,询问村民现有的茶叶销售渠道,并会同市里的农业部门,共同想办法拿主意,同时号召村委会鼓励村里的种茶大户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销。这样既能做强自己的茶叶品牌,又能解决村民的滞销难题。
第三个老乡也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他见到我们就笑了。因为小女儿刚结婚,对他来说又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见到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夸共产党好。原来,几年前他就一直担心村里的泥泞路太破,怕以后嫁女儿的时候车难开、路难走,给亲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家笑话。一年前,我们去他家里,拉家常的时候,他把这桩心事说了出来,但又怕给我们添麻烦,特意告诉我们就是随口一说,让我们不要放在心上。第二天,我们就把他的苦恼反馈到了市里,并通过“督办台”将问题作了进一步交办。如今,真到大叔嫁女儿的时候,村里的面貌大变样,环境好了,村民富裕了,连他最担心的路也修好了,日子过得顺当,别提有多高兴了。
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对农村的情况了解了不少。但说实话,和走访之前的农村“印象”相比,我还是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生病或残疾有那么大的影响,能把一个收入不稳定或原本完整的家庭拖得一贫如洗、分崩离析。二是没想到,有时政府的一个小小举动却有万分巨大的力量,能直达老百姓心底,让他们感念至深、感恩图报。三是没想到,农村的情况是这么复杂,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哪怕日子看起来过得再风平浪静,也总有道不出的苦和难。“苦”的是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政府光靠出钱出物并不能解决每个家庭的所有疾苦;“难”的是很多老乡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辛劳,也只能刚够开销,很难让全家人真正过上安稳富裕的日子。
老乡生活的苦和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2019年是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省委提出“全面性”“广覆盖”“高质量”的突出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看小康路上的“大多数”“平均数”,更要解决“极少数”“末位数”。当前,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还是贫困老乡,而且贫的不光是“口袋”,还有“脑袋”。对此,我也有一些思考。
第一点是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现在村里想方设法给困难群众提供财政扶持和社会救助,从眼前的效果来讲,这确实能发挥一定作用,但不能作为长久之计。解决贫困,还是要从源头上想办法、找对策,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让村民的心热起来、人忙起来、精气神足起来,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有事做、有活干。就像前面提到的卖不出茶叶的大叔,要是他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作支撑,而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就不至于每年损失那么多钱了。
第二点是党组织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从实践来看,但凡党组织强的地方,党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不管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是扶贫帮困,都能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现在有的村里确实有不少好的企业、好的能人,但是他们作为企业和個人,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如何壮大自身。所以,基层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其实,党在村民眼里就是一个个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有义务也有能力走进每一名党员和群众的心坎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三点是精准精细精确的帮扶不可忽视。目前,句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和人口,分别占镇江全市的56.68%和56.30%,其中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人数最多。这些低收入群众基本可以分为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这两类。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就像我前面提到的82岁的独居老奶奶,就要实施低保、五保的扶持政策,为他们看好病、兜好底,让他们安享余生,同时还要给他们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让他们找到生活的希望和精神的支点。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就要精准把脉,找到致贫的根源,用不同钥匙开不同的锁,精准、精细、精确地予以帮扶。
身受才能感同。“大走访”的经历,让我有机会能和基层的老乡们结对子、攀亲戚,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也让我切实体会到机关部门转作风、抓落实的重要性。有时我们“大走访”时对群众说过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他们生活的一个盼头、一个希望;有时我们工作材料里提到的一个问题、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基层和部门努力的一个路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对待每一项工作,无论多么认真、多么仔细、多么严谨,都不为过。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