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霞
内容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也受用。本文我将从“教学做合一”来谈一谈对陶行知先生思想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了国外。陶行知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为“万世师表”。可见陶行知先生地位之高。
一.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长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十分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的今天,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他的教育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以下我将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和如今新课程理论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就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还说:“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是活人必定做。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如果我们承认小孩子也是活人,便须让他们做。小孩子的做是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建设,小生产,小破坏,小奋斗,探寻小出路。”我们从中可看出,做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学做合一”的真谛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界和社会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生活力和创造力,告别“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状态。陶先生非常重视“做”,教和学都应该以“做”为中心,离开了“做”,教和学就失去了内涵和活力。如果教师的教只靠说,而没有做,那么这个教就是空洞的白话。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离开了做,只靠耳朵,那么结果显而易见。我们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我们关注和呼唤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呼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发挥能动性,而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二.教学做不分离,课堂换“新颜”
关于“教学做”,我感触颇深。毕业后,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我在家待了一年,而后如愿考进了金家坝小学,因为当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刚入职,我便是班主任,事情远比我想象的多,但正因为如此,日子过得很充实,我也努力的适应着这样的生活。每一次备课,我都很认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教给学生,每一次上课,我都尽心尽力,我以为自己做的很好,以为把工作安排的够仔细。直到我师父还有几个同事来听我的课,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不,我比以前更认真地上完《北大荒的秋天》,帮助学生们认识字词,告诉他们每一段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很美,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两节课下来,真的很累,但总算把想教的都说完了。上完课,照例听点评,我想,我肯定是有不足的,但应该不会太差吧。可是,结果却让我崩溃——被批的一塌糊涂。师父说了很多,但有一句话重重的狠狠的敲击在我心上,“你心里没有学生。”“没有学生”,这四个字一直在我脑海里跳来跳去,挥之不去,回想自己的教学,何尝不是呢?每一节课都是我在说,不停的说,说字词,说句子,说课文,课堂上只有我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而我的学生只能看着我说,他们没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结果就是他们对我的课堂越来越没兴趣,注意力也越来越不集中,课后作业也不会做。没有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是我在教学方式上的不足,我说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效果呢?可想而知。我的教学和实践彻彻底底的分离了,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教学成了空洞的填充,毫无生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和做南辕北辙了,他们只用耳朵听,没有动手没有发言,甚至有的同学连听都不愿意了。这样的没有了“做”的课堂,怎么可能会精彩呢?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做合一”不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彻底明白了,“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不再只是书面上的白话了,而应该是真正付诸实践的真理。课堂上,如果只有老师的单一表述和学生的天方夜谭似的“倾听”,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做”,那么注定是失败的课堂。发现了问题,就该解决问题,这样严重的教学问题,我无法忽视,也不能忽视,接下来,我将“心中有学生”作为我每次备课的核心,教案中每一部分的安排都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表现。上课时,我也努力引导他们学习课文,果然很有效果,学生们爱发言了,而且说得非常好,这时我适时的给以鼓励赞赏。另外,我也经常去听前辈们的课,真真切切的感受他们课堂上的“教学做合一”,还记得屠老师的《小鹰学飞》课上,孩子们奋力摆动着自己的双臂,作飞行状,从而让学生感受“急促的喘着气”,真的太让我感动了。特级教师们的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在秉承着发挥学生能动性,以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这些也是我学习的资源。通过这些努力,我的课堂明显不再沉闷,取而代之的是欢笑和进步。
以《拉萨的天空》教学为例,赋予了“做”后的课堂真的是不一样呢。《拉萨的天空》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在教授这篇课文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写好教案,连一个标点我都不放过;制作相关课件,查找与拉萨有关的资料。同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自学生字词,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了解拉萨的位置。我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是单一的“说”和“听”了,而是被他们重要的伙伴“做”拉到了一起。不仅在教学准备中,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充斥着这样的理论,从而让课堂不再单一无趣。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生字词时,我出示本课重要的生字,让学生来读,我相机正音。先指名读,再齐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能认识这些生字词。很明显,我不是简单的满堂灌,而是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做,自己学。同学们也很乐意,他們读词读的很开心,声音很洪亮。教学课文时,我还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我相机指导。一遍遍的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认识,还能记住生字词。精读课文,我让他们自己说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他们读,我评,并且引导他们学习这一段。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他们踊跃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真的非常有用,它能使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教学做合一之体会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改革思想,强调的是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缺少了这位“做”,便注定会失败。对此,我深有体会,现将我的三点体会罗列出来。
1.教学做合一,是教师传道授业的活力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發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学得新知识,但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教师都不会被淘汰。在教学中,老师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成为一名教师,才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教授知识,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课文一字不落的告诉学生,还要教学生怎么学习课文,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本领。教,教师要知道怎么教,是单独的照本宣科?还是结合实践,教给学生方式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活力。因为结合了“做”,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教师教授知识也不再是单纯的“教”。我们的课堂会因此而越来越活跃,教师“授业”方式也会越来越百变,学生获得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样。
2.教学做合一,是学生学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学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学校永远是他们知识获得的最主要场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让整个教学充满活力,如果课堂上都只是老师的“滔滔不绝”,而丝毫没有学生发言参与的痕迹,那么教师这堂课上所想要教授的知识,学生会“一无所获”。也许有人会说,以前的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啊,还不是出了那么多大才子!可是,现在的我们处于的是信息化时代,再用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想要进步,必须学会接受和改变,教学也是如此。“做”,不仅是老师要“做”,学生在课堂上更要学会“做”,如自主预习(自学生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学会质疑、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不断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3.教学做合一,是活力课堂最好的诠释
我们学校倡导“六力”,其中一力就是构建“活力课堂”。活力,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活力,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融洽的课堂,肯定会是具备活力的。而教学做合一,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起来,“做”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紧相连,使得课堂活跃,富有生气,所以教学做合一,不就是对活力课堂最好的诠释吗?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真切体会他的思想,吸收有用的成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引导他们在“做”中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周德潘.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