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私下换汇,谨防陷入“洗钱”陷阱

2019-03-11 06:28赵岭
环球时报 2019-03-11
关键词:私下外汇留学生

本报特约记者 赵岭

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表的一则声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95个中国在英留学生因被怀疑涉嫌“洗钱”,导致他们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使馆还提醒相关留学生积极配合英方调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据了解,一些在英留学生私下从不明身份人员手中买入英镑,再通过国内账户将人民币转给对方,类似活动不仅非常频繁,交易金额也越来越大,引发英方相关机构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英国国家经济犯罪中心调查发现,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英国银行账户存在很多可疑的共性,总额高达360多万英磅,其中大量来源不明,很可能是犯罪所得或将被用于非法行为,类似地下交易明显具有“洗钱”的嫌疑。目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之中。当地华人律师表示,不排除一些涉案学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事实上,在英中国留学生私下换汇的现象一直较为普遍。其中一些人是出于日常开销需要,一些人是觉得私下换汇比到银行办理更方便,汇率更优惠,但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代购、代办退税等需要,或换取大量资金,或将自己的私人银行账户提供他人用于资金转账,从中赚取酬劳。

其实除了英国,不少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乃至游客、华侨华人等群体都存在私下换汇的行为。一些换汇网站、微信群在海外华人圈里处处可见,新移民、新留学生的相关需求尤为突出。虽然不少人确实只是图省事,图方便,但类似行为却存在较大的法律和权益风险,很容易给其自身带来大麻烦。

从法律上来说,私下换汇是一项被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扰乱市场金融秩序的违法活动。我国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私自换汇行为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根据2019年2月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私下买卖外汇的行为,无论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平台还是当面交易,均属违法,达到一定数额的还构成非法经营罪。

需要警惕的是,私下换汇活动由于其隐蔽、快捷等特点,一贯是不法分子“洗钱”的常用途径。如无法证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私下换汇者很可能沦为“洗钱”链条上的一环。如今,随着走私、毒品、恐怖活动、地下钱庄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洗钱”行为已成为威胁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公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严厉打击。中国政府也签署批准并执行联合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国际公约和决议,并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因此,一些留学生私下换汇的做法,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均涉嫌违反了中国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数额较大的可能还会面临拘役甚至判刑等刑事处罚。这种行为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洗钱”等更为严重的犯罪活动。即便是在一些外汇管制相对宽松的国家,也会受到没收、罚款等处罚,给当事人的求学、就业、征信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私下换汇还容易带来个人信息泄露、上当受骗以及引发自身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在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韩国都发生过留学生因换汇被骗、损失巨大的案件。正因如此,有关驻外使领馆一直反复向留学生们强调,“一定要通过银行等正规途径换取外汇!”而且,在绝大多数家长看来,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已足矣满足正常的留学换汇需求。

当前,我国在海外留学生已达60多万,遍及世界各地。他们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含辛茹苦、付出巨大财力和无尽心血的父母亲朋。正如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3月8日“两会”记者会上强调,走出国门后,“大家最关心两件事,一是安全,二是便利”。如何引导广大海外留学生认知海外风险,防止因自身行不当造成麻烦,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外交机构应继续密切关注海外留学生动态,及时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国家外汇管理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留学生对私下买卖外汇违法性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金融服务机构则应针对广大海外留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广大留学生自身以及广大家长们,应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合法合规行事。需谨记,留学海外,平安为先。学会处处谨言慎行,自觉规避各种风险,这本身就是闯荡“外面的世界”的最大收获。▲

猜你喜欢
私下外汇留学生
如是说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珍妮的探险日记
趣味动物习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