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龚 琴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同类城市中具有独特魅力。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格外激烈,遵义如何突破重围,走出一条发展新路,需要认真作答。
记者从遵义市工业能源委员会获悉,遵义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在经历连续三年的高速发展后,产业发展速度正在逐渐放缓,但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仍旧占全省的30%以上。目前,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呈现整体放缓态势,但企业规模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提质增效的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
截至2018年9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21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2家,其中智能终端企业25家。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于深圳、惠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工业总产值(全口径)272.97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25.25亿元。
目前遵义市已拟制了《遵义市大数据招商指引》,将在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终端产业加大引入力度。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避免产品同质竞争,推进产业有序转移,遵义积极对接国家工信部和贵州省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组织申报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等部省专项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建立市县联动、政府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贵州智能终端产业联盟等社会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以提升遵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能力为重点,研究制定遵义智能终端产业强基补链专项招商行动方案。创新企业扶持政策,推进股权招商、债权招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发挥区域优势,借助打造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重庆、成都等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
依托院士遵义工作中心(遵义高等研究院)专家团队和科研项目,充分发挥院士工作中心的带动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创新,在工业互联网、半导体技术、光电研究等方面与遵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智能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机构)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院士(专家)工作基地,推进更多院士专家团队入驻遵义。
依托财富之舟等智能终端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科研院所和新蒲经开区产业投资平台共同组建省级以致国家级智能终端创新中心,探索实现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致力于打造形成智能终端行业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构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双创”平台,大力实施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云建设及应用,培育一批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推广应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在精益管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协同性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
从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贵州就站在了大数据风口之上。作为贵州的第二大城市,遵义也开启了大数据发展的新旅程。
近年来,遵义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集聚发展为引领,紧紧围绕发展数字经济“新蓝海”、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政府治理融合、社会管理融合和政府数据“聚通用”,着力推进数据资源集聚与开发、数字产业集聚与提升,努力建设黔川渝大数据服务集聚区,着力打造数字遵义,全市大数据产业应用呈现出快速发展、聚集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成为全省三极之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
遵义率先在全省除贵阳市外的市州中组建了市大数据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遵义市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遵义市大数据安全领导小组,数字遵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在注册。在全省率先编制了《遵义市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遵义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方案》,《大数据服务集聚区规划》正在编制,出台了《关于建设黔川渝结合部大数据服务集聚区的实施意见》《遵义市“政府大数据”融合发展方案》《遵义市大数据发展2018年工作要点》等。
遵义先后引进建成财富之舟、富泰集团、甲骨文、微软、巴斯巴等一批大数据企业,江南航天院士工作站、遵义院士工作中心等22家院士工作站以及财富之舟、禾苗通讯、云谷新能源等一批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相继建成。全市集聚大数据三大业态企业超过450家,规模企业140家,带动就业3.2万人。外包呼叫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建成“两基地一园区”,探索出“呼叫现代服务业+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累计建成呼叫座席9000席,渝遵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成为滴滴国内重要的服务外包呼叫基地,实现“滴滴出行•遵义服务”。
全市以财富之舟、富泰集团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为重点的智能终端全生态产业链基本形成,相继引进博仕皓、创一唯、巨海、四海、双锋、远御、应宏、澳德、巴斯巴、同方股份等105家(手机及配套78家)智能终端及配套上下游企业,带动就业2.8万人。
狠抓数字融合,大数据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日益凸显。2500余 家企业进入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全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达30.2,居全省第二。2017年征集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项目57个、技术标准3个、应用解决方案8个,2018年上半年收集融合标杆项目19个、融合示范项目150个、融合企业230家。中航电梯通过物联网使电梯在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救援时间从国家30分钟缩短到5-15分钟,遵义金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利用大数据融合使报废率从60%降到5%,遵义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市23家4A级旅游景区的统一视频监控、客情统计分析、应急调度。全市54个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5万亩种植业土地、51.5万平方米圈舍管理养殖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
推动共享开放,政府数据“聚通用”不断深入。全市业务系统100%迁云,在全省市州率先建立基于云上贵州的共享交换平台,平台上架26个共享目录、105个共享子目录、1248个共享元目录、共享数据集13个,“四大库”数据达13万条,平台数据通过手动方式实现与省、国家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政府网站安全平稳运行,政务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三大功能进一步持续优化。
加大投入,信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无限网络·满格遵义”、“宽带乡村”、“无线免费WIFI覆盖”等工程,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行政村以光网覆盖为主、延伸区域以低频段无线网络覆盖为主”的机制和路径,建成了全国首个基于IPV6技术基础上的城市免费WIFI—爱遵义,全面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宽带乡村试点建设并通过验收,荣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几年的时间里,遵义的大数据发展乘“云”直上,从基础设施层到配套端产品层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生长,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足鼎立”,催生种类纷繁的数据之“花”竞相盛开。
未来更加可期的是遵义市将从实施“数字经济”建设推进万企融合、实施“数字治理”建设实现政府数据聚通用、实施“数字民生”建设培育大数据综合创新应用、实施“数字设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实施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等五个方面,推动全市大数据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