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铭 甘霖
摘 要:在大學生体质健康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高校团委及校体育主管部门缺少在制度、活动和知识上的引领,体现在难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而且缺少对他们锻炼意识、态度、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高校体育环境之间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因素的充满复杂性的关系。结合CAS理论对二者间的互动进行研究,从而为大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建议。
关键词:CAS理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 高校体育环境
近年来,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动机、态度和体质健康的测评与监控及校园体育活动方面已有足够的研究,但探讨学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是当前复杂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环境的互动关系,将二者作为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进行分析,试图提出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系统复杂性分析
Holland提出,复杂适应系统在适应和演进过程中包括7个基本要素,这7个要素分别是聚焦、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本文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高校体育环境互动系统是一个动态、适应和演化的复杂自适应系统。
(一)聚集
大学生通过不同的锻炼目的、锻炼方式以某种活动或俱乐部的形式相互间产生联系,以环境系统为纽带,通过组织部门所引领的体育竞赛或自发的体育活动,产生聚集。
(二)非线性
整个互动系统中,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场所、不同的锻炼时间等因素与环境系统中活动的类型、时间、开放的场地等因素都是非线性交互,具有随机性。这种互动是环境系统中信息资源与个人参与的动机程度之间的非线性交叉和集合。
(三)流
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需要有不断的知识流参与和强化,知识资源又来自于学校体育氛围及体育课程的传递和引导,这些资源在体育锻炼的参与和环境中良性循环,使整个系统活动更加稳定、平衡的运作。
(四)多样性
环境系统中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锻炼参与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环境系统包括不同项目的体育课,如篮球、足球、武术、轮滑、游泳等;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如空手道社团、围棋社团等;校园常规的体育竞赛,如校园马拉松、健步走、五人制足球比赛、三对三篮球比赛等。
(五)标识
在大学生参与锻炼的过程中,具有共同目标或爱好的人会在某种场合或活动中聚集,这种共同目标和目的就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标识。大学生会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体育活动中辨识各自的标识进而筛选并与其他学生建立联系,逐渐集聚在同一个互动活动或系统中相互识别、交流和合作。
(六)内部模型
学生会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目的及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等因素进行结果预测,并通过调整自己的动机来适应新的环境,相应地,学校所要组织的活动也会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面,侧重去重新考虑开展何种类型的活动。两者在面临新环境和变化时都有意识、主动地对未来结果进行预测,并实施前瞻性探索。
(七)积木
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或短期目的,大学生会自发地根据学校学院所开展的体育活动来不断调整自身的动机。遇到新的挑战或诱惑,学生会主动改变已有的积木组合方式,实施新的学习状态。同时,校方为让更多学生参与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新的活动系统,不断创新。
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建议
(一)加强主体适应性
大学生要加强校园环境所提供资源的适应性、自己对于特殊体育项目的适应性及自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适应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应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系统、识别系统和动机系统来提升主体的获得信息能力,并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环境系统应逐步完善有关体育活动的政策和制度,提供有激励意义的刺激方式和条件。同时,体育课堂则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授课的优势和作用,通过课内一定方式的游戏和竞赛,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从中所获得的快乐感、满足感,起到知识引领、兴趣引领、技能引领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环境系统。
(二)完善合理的规则集
制定合理的规则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演化。规则集的制定主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大环境、体育文化氛围、校方为学生体育锻炼制定的政策和标准。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为自己建立标准和原则,以便根据环境系统发出的刺激信号寻找适合的活动和锻炼方式。同时,环境系统内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如校园篮球赛、校园健身跑、健步走等活动的达标情况等,完善相应政策规定、评价办法,为整个互动系统创造制度环境。
(三)增强系统主体多样性
多样性是一个系统中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大学生要意识到社会对于学生群体的要求,包括个人特长、健康水平、工作能力、抗压能力要求等,所以个人在校园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多加留意环境系统释放的信息资源和活动资源,并主动参与其中。此外,校团委和体育部门应加强合作,丰富体育社团种类和数目,特别是多样、异质且有创新性的活动资源。
参考文献
[1]霍兰著,周晓牧等译.隐秩序一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