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珍珍
摘要:汉语句末助词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吕叔湘,胡明扬,陆俭明,邵敬敏,王力等人都对其有过研究。对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吧的句法分布特征,语义,以及吧作为语气词所具有的语气功能。关于吧的句法分布特征还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吧是否可以分布于非是非问句。本文旨在研究吧的句法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吧所具有的言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
关键词:语助词;吧;句法;语用
一、吧的句法分布特征
根据前人研究,吧主要分布于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末尾。但吧是否可以分布于非是非疑问句,学界观点不统一。本文认为,吧可以分布于陈述句,疑问句,包括是非问和非是非问句,和祈使句之中。
(一)吧在陈述句中的分布
根据对语料库的调查,我们发现句末助词吧和陈述句大量共现。尤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句末更倾向于有语助词吧。
i 包含或然类副词“大概,可能,也许,大约,或许,恐怕”等表示猜测的陈述句中:
(1)这些品质,也许正是你成功的“秘诀”吧。
(2)我的财产数量大约有一千三百万镑吧。
(3)这个洪水,恐怕不容易治吧。
ii 包含必然类副词“一定,肯定”的陈述句与吧大量共现。根据贺阳的观点,这一类型的句子表示说话者推测自己所陈述的内容必然是真实的。
(4)老师,你一定是共产党员 吧。
iii 吧还经常与表推测的情态动词连用,主要包括:该,应该,应当等。
(5)爱美,应该是人类的天性吧。
iv 当陈述句的语气较强,包含反预期的诧异语气的词,例如竟然,居然等;或无预期醒悟类副词,例如难怪,原来,幸亏等;或是以确实,的确为代表的确认类副词表示强烈的语气的时候,吧在此类句子之后不合法。
(6)*这样的文章竟然登在《自由时报》吧。
(二)吧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关于吧是否可以分布于疑问句,还存在争论,特别是关于吧是否可以分布于非是非问句。胡裕树(1981)把汉语的疑问句分为三类: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这三种句类将分别进行讨论。
在语料库中,也可以找到大量吧于是非问共现的句子,例如:
(7)这是物理实验室吧?
与陈述句相同,是非问中含有上述提到的表推测类的副词或情态动词时,吧与此类句子大量共现。
有学者曾提出,是非问句末加吧时,句子变为陈述句。如“今天星期三吧”这个句子,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对于“今天星期二”的一个回答,而不是一个疑问句。并且即使这句话是用来询问,也不代表此句是一个疑问句,因为句式和言语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该作者认为“今天星期三”这个句式加“吧”以后,仍然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在此,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疑问句中的疑问信息的传达主要是由疑问代词和特殊的结构,语调以及疑问语气助词三方面来承担。与印欧语不同的是,汉语缺乏形态的变化,主要靠虚词和语调来实现语法功能。
(8)a.今天星期三。
b.今天星期三?
(9)a.今天星期三吧。
b.今天星期三吧?
8a是一个陈述句,用降调,8b是疑问句,升调结尾。同样,9a是一个陈述句末加吧字的句子,9b是疑问句加吧的句子。这两个句子除去标点符号的不同,句子结构是一样的。但并不意味着两个句子是相同的,两个句子的语调不同,适用的语境不同。以吧结尾的陈述句一般用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回答问题,但又不确定的情况。而疑问句加吧一般用在说话人对今天是不是周三不确定,并且对听话人进行询问的语境中。两个句子表达的言语行为也不同:9a是说话人表达自己认为今天是星期三,但是不确定。而9b是说话人认为今天可能是星期三,但是不确定,并且向听者进行询问,以期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是非问加吧的句子并不是陈述句,仍然是一个问句。
关于吧是否可以分布于非是非问句,朱德熙(1985)曾提出,特指问,选择问和反复问句之后可以用吧字,此时这类句子变为了祈使句,句意为“你说+句子本身意义”。
(10)a.你同不同意?
b.你同不同意吧?
(11)a.你吃面还是吃饭?
b.你吃面还是吃饭吧?
(12)a.这件衬衫多少钱?
b.这件衬衫多少钱吧?
上述几个例子分别为反复问,选择问和特指问,在句子末尾加上语气助词吧以后,句子仍然是合法的,但句义发生了变化。10a.是一个反复问句,加上语气助词吧后,句子多了一些催促听者回答的意味,10b意义是:直接告诉我,你同意还是不同意。11a是一个选择问句,11b的意义是:直接告诉我,你要吃面还是吃饭。12a是一个特指问句,12b的意义是:直接告诉我,这件衬衫多少钱。非是非问句末加上吧字以后,其句子仍然是合法的,只是其语气发生了变化。所以,吧字也可以分布于非是非問句之后。
(三)吧在祈使句中的分布
吧可以分布于祈使句中:
(13)a.早点休息。
b.早点休息吧。
当吧分布于祈使句中时,缓和了祈使句的语气,祈使句一般表示说话者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当吧分布于祈使句中时,缓和了祈使句的语气,此时的祈使句是一种商量的语气,而不是态度强硬的一句话。13a本身的意义是:你应该早点休息。当吧分布于句中时,13b的意义变为:我建议你早点休息。所以,当吧分布于祈使句中时,句子的意义变为了:我建议你+句子本身的意义。根据对语料库的统计,吧一般不分布于强祈使句之中,这与吧本身表不确定的意义有关。吧大量分布于弱祈使句之中,起到缓和句子语气的作用。
二、吧的语用功能
根据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論,人们在讲句子时,不仅是讲一些有意义的文字,而是进行一些言语行为,即讲话的目的和希望听话者所作出的反应。本文拟从吧在不同句子中的分布中,得出吧所具有的言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
陈述句是陈述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三。是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即今天是周三,或说话者认为:今天是周三。当吧分布于这个句子末时,句子变为:今天时星期三吧。句子的意义变为;我认为或我觉得今天是周三,但我不确定。用一个表达式来表达为:“我认为+句子本身的意义,但不确定。”
当吧分布于疑问句中时,从是非问和非是非问两方面来看。首先,是非问+吧的情况。“这是物理实验室?”是一个是非问句,其回答只有两个:是或不是。在这个句子后加吧字后,变为“这是物理实验室吧?”句子的意义变为:“我不确定+这是一个物理实验室吗?”在这种情况下,吧所具有的言语力和吧分布于陈述句是相同的。当语助词分布于非是非问句时,“这件衬衫多少钱?”句子本身的意义是询问这件衬衫的价钱时多少?是特殊疑问句。句末加上吧以后,句子变为:“这件衬衫多少钱吧?”此时句子的意义变为“请直接告诉我,这件衬衫的价钱是多少?”比起原句,此句的语气表现的较为不耐烦要求听者对于问题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在选择问和反复问中,吧所具有的言语力也于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祈使句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如“回家!”为祈使句,句义为“我命令/要求你回家”,语气强硬。句末加上语助词吧以后,句子变为“回家吧”,句义变为“我建议你,回家”此时句子的语气较为缓和,是一种商议的语气。
我们可以把语助词吧所具有的言语力归纳如下:
1.当吧分布于陈述句和是非问句末时,告诉听者我不确定+句子本身意义。
2.当吧分布于非是非问句时,要求听者直截了当的给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3.当吧分布于祈使句中时,给出听者一个建议,建议的内容为祈使句本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贺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 (5).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