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妮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专注埋头搞经济建设,文学教育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消费文化日益膨胀的背景下,文学教育日渐衰微,其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中国现当代文学作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笔者基于多年从事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全面了解了新课改背景下现当代文学的教育现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现今高校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改革。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教学;困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教育可以塑造人,而其中文学教育更是中流砥柱,立人之本。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以独特的文学熏染的方式,为人的精神成长提供动力,潜移默化地构建着学生的思想与人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經济的发展,致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如电视中海量的综艺节目、网络中眼花缭乱的游戏和文学作品等,这些都导致高校文学教育日趋大众化,人文价值失落的现状,这些潮流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产生了挑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不容乐观的现实
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丰盛材料,通过现当代文学教育,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了解过去,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对未来世界充满激情与理想。现当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其中主体精神、体验、情感的严重缺失成了文学教育学科发展的瓶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课时大大减少,学生学习兴趣弱化
各大高校普遍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授课课时不够,专业课要不断为各种公共课让路。授课课时短,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于文学教育的不重视。紧迫的课时条件下,教师只能囫囵吞枣,教授课程与考试相关联,无法深入讲解现当代文学要领与真谛。
九十年代以来,消费文化的冲击,文学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活动成为了社会活动的中心,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很多年轻人一切向钱看,导致学生对文学教育的漠然忽视,学习热情减弱,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人才培养也越发的务实,学生更多地希望通过学习活动应用技能与求生本领,他们宁愿多背点英文单词,多拿几个证书,文学学习难免陷入走过场的尴尬境地。其次,新媒体(网络、手机平台等)的普及,网络阅读逐渐取代了传统文本阅读,相对于虚拟网络中的玄幻、校园、穿越、都市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具有启发性和人文色彩的经典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显得逊色得多了。
(二)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僵化
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育中,主旨是通过现当代文学的熏染,提高学生的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坚持进行没敢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具备史学的意识,注重挖掘现当代文学的思想价值。高校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充斥着干巴巴的说教,课时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对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现象、文学历史、文学思潮等的教学的片面性,现当代文学中的智慧、经验、美感、想象力等等都无法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枯燥乏味,以上这些都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出路
(一)与时俱进的现当代文学教育思想
在教学思想上,我们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脱节,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对于现当代文学现象文学经典阅读的引导功能,将文学、课堂和社会有效的串联起来。教师也需要自我学习提升,不断扩大文学阅读量,使得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适中走在文学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学观念、知识体系、思维习惯等等。
(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的改革如火如荼,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听取学术报告与文学专题讲座,也能建议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看电影,网上查找资料,组织进行诗歌朗诵、话剧演出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开拓视野,从兴趣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不光是文学资料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真正领悟了文学对人的深远影响,将所学的文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文学素养的个体化认知是现当代文学教育的目的。现当代文学教育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现当代文学课程重拾人文精神,给学生提供人文的精神养分和生存技能;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为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创造相应的情境,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们感知周身世界,用古今浇灌学生心灵,重新建立对文学的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瑜.“20世纪中国文学”极其编写再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4)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