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

2019-03-10 14:00刘权刘曦子
通信产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块人才企业

刘权 刘曦子

2018年,我国区块链行业政策环境显著优化,技术能力快速提升,行业应用逐步拓展。展望2019年,区块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需关注安全风险突出、核心技术亟须突破、区块链有待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从而更好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区块链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当前,区块链性能、隐私安全、可扩展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正不断涌现。针对区块链性能,有4种创新方案。一是并行方式。例如以太坊分片技术、墨客MOAC子链技术、Fabric多通道技术;二是DAG(有向无环图)方式;三是优化共识算法的方式;四是链下扩容方式。针对区块链技术中隐私保护问题,业界提出了混币、环签名、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等创新技术方案。针对可扩展和互联互通问题,业界提出了跨链的解决方案。

2019年,围绕区块链性能、隐私安全、可扩展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将逐步进入视野。

区块链底层平台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赛迪全球公有链评估指数,仅作为评估对象的全球主流公链平台已超过30个。公有链方面,以以太坊、EOS为代表的区块链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国内公有链平台仍处于跟随状态。联盟链平台方面,IBM的Fabric已成为典范;国内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及矩阵元三方共同开发了BCOS区块链开源平台,提供企业级应用服务。区块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方面,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战略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已有9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发布BaaS平台。

2019年,区块链底层平台发展百花齐放,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应用推广、生态培育的竞争愈发激烈。

区块链相关标准加快推出

区块链技术架构标准方面,首个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已于2016年颁布。在2017年11月ISO/TC 307第二次会上,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区块链术语和概念、参考架构、分类和本体等8项国际标准立项中,我国分别承担了分类和本体的编辑以及参考架构的联合编辑职务。2018年1月,《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作为区块链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获批立项。区块链安全标准方面,2018年4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对《区块链安全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立项评审工作。

2019年,我国区块链相关标准研制工作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一系列相关标准有望加快推出。

区块链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去年以来,区块链应用效果逐步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率先应用于如跨境支付、数字内容版权、电子存证等天然数字化的场景之中。二是区块链应用于传统行业多方协作场景中。

2019年,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步成熟和底层平台逐步完善,区块链应用将会在更多行业场景落地。

区块链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调研相关厂商和业内专家,同时对原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中专业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企业进行查询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区块链企业共425家,产业规模达到4.5亿元。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迅速拓展,人才、资本和技术不断汇聚,预计2019年具有投入产出的区块链企业超过600家,产业规模有望超过8亿元。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区块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区块链核心技术、机制和应用部署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漏洞实施攻击,安全风险事件频出。

区块链关键技术亟须突破

中国区块链企业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平台并不多,仅有国内少数企业自主研发出CITA、Bubichain、BROP、BCOS、ChainSQL等平台,多数企业基于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等国外开源区块链产品进行开发和完善。

区块链有待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区块链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尚未真正诞生诸如微信、支付宝等殺手级应用。二是未能真正发挥区块链在技术、理念、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优势。三是限于系统开发、推广、部署等成本较高,相关安全评估、检测等技术手段不完善,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隐患,区块链仅在部分行业得以小规模应用,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趋势。

区块链人才缺口较大

我国区块链相关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2018年以来,区块链作为新兴领域,初创公司大量涌现,人才需求更加旺盛,而专业培训相对落后,人才不足现象更加显著。根据各大招聘网站招聘信息、并咨询业界权威人士和相关专家,初步估算,我国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应用推广、销售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达数十万人。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强安全技术研究,构建区块链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提高区块链安全风险防范认识,组织力量对安全风险问题展开持续性和常态化研究。二是研究制定区块链技术、平台、应用生态的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标准。三是深入研究区块链安全风险检测和应对技术。

提升自主研发实力,加速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集聚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区块链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基础性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平台,降低应用落地难度。二是支持开源区块链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对全球区块链共性基础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支持我国企业或组织主导全球区块链项目创新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试点示范,促进区块链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组织开展面向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二是开展行业专项应用试点示范,提升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应用水平。三是开展区域性示范工程,培育形成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手段。四是重点面向数据开放与交易、权利运行与监督、个人隐私与保护等应用场景,组织实施具有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工程,形成具有可复制、易操作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平台。五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区块链技术与既有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创新。

完善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区块链人才队伍

一是构建深层次、多渠道的区块链人才立体引进网络。二是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创新基地,针对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鼓励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孵化项目,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实施落地。三是注重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四是鼓励实力雄厚的区块链企业、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创办“企业大学”,加快培养区块链系统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实用型区块链技术人才。(有删节,全文约5800字)

猜你喜欢
区块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