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珍
摘 要:本文从小学技巧类教材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要抓住动作关键点,设计合理的练习方法,突破跪跳起教学重、难点。通过完善跪跳起“压垫、摆臂、提膝、制动”等动作要领的正确性,明白如何不同方向跪跳,跪跳到什么高度;在改变各种因素(高度、远度、时间、距离等)的环境中,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提升运动能力。
关键词:动作要点 跪跳起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161-03
2011版新课标对水平二课程内容中运动技能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以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协调性与身体姿态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该动作。
1 基于课标理念对水平二技巧教材的整体思考
(1)学习水平一。
学习目标: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
达到该目标: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队列队形、纵叉、横叉、滚动、蹲立、仰卧、俯卧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動作的表现。
(2)学习水平二。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达到该目标: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各种队形变换、爬杆、垫上等基本动作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和身体姿态。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水平二体操类活动学习内容较水平一有了明显的变化,强调了“身体姿态”,也就是说水平二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身体控制能力,评价的最终落脚点也从“完成动作的表现”升级为“完成动作的质量”。
2 省纲要指导下对技巧教材运动能力的剖析
(1)关注技巧教材。技巧教材具有非常规性、相对复杂性、艺术性等特性。因此,三年级技巧课必须符合教材特性进行教学。挖掘技巧教材育人内涵,体现教材育人的价值,思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教学程序的严谨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呈现技巧教学的表现性。故技巧教材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材所不能替代,通过学习能更好的学会、完成、掌握动作,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学生的柔韧、平衡、协调、力量等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
(2)发展运动能力。省纲要对水平二必学内容之“体操类”的教学内容范围与标准提出了3条教学建议,要求体育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尽量“淡化”所学动作的标准与规格,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对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价值。
(3)做到迁移运用。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个动作,而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学练,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通过单一的身体练习,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把组合方法迁移到其他的运动项目中等,学生会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灵活运用和迁移,这样的能力是永久性的,也是有意义的。
3 以“动作要点”为抓手,完成跪跳起动作的能力研究
《省纲要》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价值观是:在新课标背景下以技术教学为载体和主线,以能力或体能发展为核心,以运用为最终的追求目标,以此来凸显出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个性发展的核心理念。《省纲要》出台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把体育老师的关注点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内容”,注重传授方法与规则,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体验完整动作,学会保护与帮助手法,明白跪跳起动作原理,在层层递进的练习环境中做出3种以上跪跳起练习方法,在简单组合中完成动作,表现出身体的平衡、协调,展示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与姿态。
3.1 动作结构细致化,提升运动能力
掌握完整动作、体现动作的姿态美、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是技巧类教材特有的特性,必须遵循动作结构的科学性,序列性,而不能随意改变其动作顺序,违背动作技能形成原理,因此动作结构必须细致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以跪跳起动作教学为例。
3.1.1 四面跳转巧压垫,提升腿部爆发力
(1)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四面转跳”向左、向右、向后跳转动作,体验跪跳,通过方向地变化,难度地逐渐提升,让同学们明白,要完成任务,起跳必须有一定高度,要有高度就得用力摆和压,压摆协调用力才能完成方向地变化,锻炼了腿部的爆发力。
(2)效果呈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压摆用力的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培养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意识。通过改变方向、角度等因素,层层递进,难度增加,让学生体验原地跪跳时的压摆,同时也让学生养成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起跳必须有一定高度,要有高度就得用力摆和压,为接下来的塞垫子游戏作铺垫。
3.1.2 最佳搭档巧配合, 提升肌肉反应力
(1)设计意图:游戏“最佳搭档”,2名学生合作、配合,一学生跪跳高,另一学生在其体侧全蹲,当听到“塞”后,一人快速移动垫子,一人快速起跳,跪跳上垫子,比哪2个同学最有默契,能完成双脚都跪跳上垫子的动作。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压摆技术动作,并能体验提膝的动作要领。
(2)动作完成要点:①准备时,注意力集中,2人口令配合;②起跳时,预摆充分,上摆有力,提膝及时;③落地时,重心快速移动,稳稳落地。
(3)特别关注:①2人配合得当;②跪跳有高度,落垫时脚背落在垫子里。
(4)教学效果:通过增加跪跳垫子的高度,巩固同学们摆、压协调用力,初步尝试提膝动作,为下面练习中的教学重点提膝迅速作铺垫,提高学生摆臂提膝的运动能力。通过这个两人协作配合,培养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配合不协调、到通过口令等方法解决问题,为良好的合作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3.1.3 高跳下减低练习难度,提升腰腹力量
(1)设计意图:巧妙设计练习形式,要求从4块折叠垫子的上面跪跳下,跳下时双脚着地,两手前平举制动保持身体稳定。从高处往低处跪跳下,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在降低了“提膝”动作难度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容易,效果更好。
(2)教学效果:通过从不同高度的垫子上跪跳下这一设计,简化了跪跳起提膝收复的动作难度,结合前面几个练习和游戏的铺垫,让学生在这环节掌握跪跳起提膝收复的动作重点,突破动作难点,逐步掌握完整的跪跳起技巧动作,动作难度减少了,但身体的综合素质练习并没有减少,当从高处往下跳的第一下是需要勇气的,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
3.2 教学设计梯度化,提升学练兴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手段与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目标明确,阶段目标围绕总目标展开,教学方法和手段层层递进,逐个攻破,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以跪跳起动作教学为例。
3.2.1 静动结合有变化,激发学习兴趣性
(1)游戏内容与方法:在规定1m×2m的垫子上,按固定路线依次跪跳前进,当看到红灯,立马停,倒垫、手触垫、碰到其他人等行为都属于违反规则,违反规则的同学要离开垫子指挥交通,一轮结束后再加入,看到绿灯继续跪跳前进,跪跳过程中脚背触垫。
(2)教学效果:刚开始同学们都觉得很简单,但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需要管好自己的动作和路线,还需要关注周围人的前进情况,因为单个个体只是集体中一份子,速度的快慢、跪跳的路线、注意力等直接影响了跳的效果,因此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不仅能管好自己,也能明白怎样才能管好自己。
3.2.2 迎面相遇靠能力,激發学生合作性
(1)游戏内容与方法:4人一组,两边各2人迎面跪等,在垫子上设置长1.6m,宽2m的“桥”,让学生跪跳过桥。停到哨声,两边同学同时出发,在桥上相遇后,不能有身体的接触,安全过桥,比比哪队同学先完成过桥任务。如果过桥过程中有身体触碰或倒垫、掉河现象都属于过桥失败。
(2)教学效果:跪跳过河的游戏中,不仅有简单的跪跳动作,让学生在过桥时提高学生的跪跳能力,同时,当桥上相遇,怎么样才能不碰到又能安全到达对岸,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同学特别能干,想出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赢的人过,输的人退的方法;也有同学冒险同时过桥,跳的边一点,也有险胜2人同时过关的等,这些都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 三级闯关有难度,激发学生挑战性
(1)游戏内容与方法:从6块垫子跳到大垫子,逐渐降低垫子高度,一直到在平垫上能完整做跪跳起动作。练习过程中,准备时脚背必须跪在垫子里,落垫时要求双脚站立,半蹲屈膝,保护帮助的同学做出正确的保护帮助动作,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完成每个项目的挑战后小组展示。
(2)教学效果:通过高跳下的练习,同学们在挑战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跪跳起的动作,通过小组练习,角色分配等环节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等综合素质。
3.3 组合运用合理化,体现练习效果
教师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即可,还需要做的是教到什么样的程度算好,只有让学生明确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好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的效果,因此在技巧类教学中除了掌握正确的动作,还需要挖掘学习动作的本质内涵,通过各种合理的组合,让学生会用这个动作进行自信的展示,勇敢挑战,创新组合。以跪跳起动作教学为例。
3.3.1 “跪跳起+燕式平衡”,展现自信
(1)练习内容和方法:小组为单位,完成跪跳起完整动作,停3s后向前一步接燕式平衡,同样停留3s,评比学生动作的稳定和优美,优胜同学进行个别展示。
(2)教学效果:跪跳起和燕式平衡组合,是静与静的组合,符合组合规律,不影响动作完成质量,而且跪跳起中的动作身体的稳定性,在燕式平衡中同样沿用,是2个搭配合理的组合。
3.3.2 “前滚翻+跪跳起”,灵活运用
(1)练习内容和方法:听哨练习,前滚翻成跪撑接跪跳起,比比谁的衔接自然,动作完成度高,姿态优美。优胜同学做小老师随队指导帮助其他同学。
(2)教学效果:前滚翻和跪跳起组合是动与静的组合,巩固复习了二年级的前滚翻,并且增加难度前滚翻成跪撑,接跪跳起完美组合,静到动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
3.3.3 “跪跳起+十字接力”,提高跑能力
(1)练习内容与方法:以内圈白色沿线为起跑线,听到哨声,沿着外圈的障碍碟快速跑1圈,右手击掌,接力出发,比比跑的路线对不对,比一比谁最先完成正确的路线。
(2)教学效果:针对跪跳起教材特点,整个活动过程运动量不大,针对该现实存在的问题,复习内容选择十字接力,提高学生的运动量;通过比路线,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通过比速度,提高学生绕圈跑的能力;通过增加跑圈个数,提高学生下肢力量。
4 基于跪跳起动作能力的实践反思
笔者从多次课堂实践中思吾:跪跳起虽不是一个动作复杂、难度高的动作,但要真正落实跪跳起教材内容的学习效果,必须从分析技巧类教材特性,理解动作的结构,开发动作学习内涵,多维度进行教学内容、练习方法的设计,“从会—知道为什么会—会到什么样的程度”等方面着手。
4.1 “游戏比赛”贯穿始终,组合动作有效串联
本课例始终以“游戏比赛”贯彻始终,通过90°、180°的跳转是否成功;2人合作是否成功;高跳下是否能稳稳站住等显性来体现教学效果。采用多种、趣味性强,有实效性的游戏教学。
每个练习设计的合理性都是从实践中推敲出来的。完整动作展示,激发了学生动作组合、组合创编能力。
4.2 研究教材的切入口,突破重难点有效设计
跪跳起教材只是研究载体,从“跪跳起”教材内容练习设计实践研究为教学切入口,从压、摆、提、制动灯动作重难点着手,按照跪跳起动作的发展规律,按照难易程度依次设计教学练习方法,这些练习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过程虽然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但在评价方面还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因为技巧类教学内容的评价方式和其他内容的评价方式不同,要体现该教材的特性。评价的多元化和发展性两方面还有待改进、提升。
4.3 树立单元教学意识,梳理技巧单元教学计划
树立整体单元教学的意识,有利于动作技能形成。梳理技巧单元教学计划,对课时计划的有效实行起到了蓝本的作用。青年体育教师往往在实践课中出现“教不完、教不深”现象,故从实践中反思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余立峰,祝芳,等.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 陈春欢.分解教学的策略研究——以《跪跳起》为例[J].新一代实践教育,2018(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