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策略

2019-03-08 02:15陈艳菲
戏剧之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心理问题高职生

陈艳菲

【摘 要】提升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既是高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观察研究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并从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提出改善高职生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问题;心理资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178-02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高职生踏上社会,融入到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而决定他们能否持续性发展、成长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应对职场的挑战。因此,在校期间,改善高职生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既能促使高职生个体的全面持续发展,又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容易放弃

【典型案例】小A对着班主任哭诉道:我不想当班长了。我让他们不要讲话,他们根本不听我的。如果我记他们名字,他们会恨我;如果我不管他们,你肯定又会认为我没有管理。压力太大了,你让有能力的人做班长吧,我不适合。

(二)觉得学习无用

【典型案例】小B在课堂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任课老师询问原因,小B说:听不懂,感觉很无聊。而且这些知识我感觉对我也没什么用,我以后又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三)依赖父母

【典型案例】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小C:我爸选的。老师:有问过爸爸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么?小C:他说女孩子适合读这个专业。老师:那你喜欢这个专业么?小C:不是太喜欢。老师:为什么?小C:要背的太多了。老师:当初为何不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就读?小C:我看了下,也没特别喜欢的专业,而且我妈说,读了这个专业,以后也能去她店里帮忙。

(四)适应性弱

【典型案例】小D:老师,我要换宿舍。老师:为什么?小D:宿舍里有人打呼噜,我睡不着。老师:你和他商量下,你尽量早点睡,让他熄灯后,稍微晚点睡。小D:没用的,我要很久才能睡着,而他一睡就睡着了。老师:你为什么要很久才能睡着?小D:我认床。老师:那其他舍友有没有受到影响的?小D:有的人听习惯了,有的人睡眠好不怕,还有的人戴个耳塞。老师:那其他宿舍也有人打呼怎么办?小D:那就不住校了,回家去。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目標和规划

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人就会变得迷茫。人一旦迷茫,就会无所事事,觉得空虚无聊。而人一旦失去方向,也就不可能产生努力奋斗的动力,整个人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气。就像案例中的小B,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每天虚度光阴。而小C看似有目标,实则空无,因为她的人生规划是由旁人代替决定的,这使她对目标意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因而,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但凡出现任何困难,都能使她痛苦不堪、消极对待,直至抱怨不断、最终放弃。

(二)看问题的角度偏消极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看到其中一面,并将其放大,势必使人的认知发生偏差。或认为事情极其简单,因而产生自负感,忽略了很多细节,结果往往会因小失大;或认为事情极其复杂,因而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胜任,还没行动就放弃或是行动消极、敷衍了事。如案例中的小A,只因为自己在管理纪律时,遇到阻力,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否定自己;小B则认为不是就业对口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学了浪费时间,因而放弃学习。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简单的说,就是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去解决困难,而是选择逃避问题,或是把问题抛给他人解决。这在案例中的四位代表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使人失去了一次次历练成长的机会。

三、改善心理问题的策略

基于上述原因分析,当务之急就是要帮助高职生树立目标,做好行动规划,遇到困难时,能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的一切资源,积极应对挑战,并能多关注事物的积极面,促使自己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最终实现目标。而这一内容恰恰与积极心理资本有关。积极心理资本,是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的。Luthans认为积极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力四个维度构成。而人一旦拥有积极的心理资本,就有可能会去有效规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决,更加期望成功。从这一理论而言,帮助高职生走出困境、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和提升高职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一)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讲,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目前或将要进行的工作。因此,开发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关键点就是帮助高职生建立自信。

1.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才会认同自己。这里的“接纳”是全方位的,既包括自己的优点,也包括自己的缺点,并相信“自己的优点让自己更可爱,自己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自己会越来越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自己的优缺点,让其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与其共同制定缺点改正方案,并督促其执行,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2.正确定义成功。教师通过谈话法,了解其对“成功”的定义,及时纠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同时,引导其区分人格与行为,不因一次失败或错误,而否定自己的人格,否定自己的价值。

(二)希望提升策略

美国堪萨斯大学斯奈德教授讲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与途径交叉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可见,希望包含三个成分:目标、路径和动力。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可行(现实而不失挑战性)的目标,紧接着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究出多条实现目标的路径,建立“天无绝人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希望。在行动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勉励,以获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乐观提升策略

乐观被定义为一种归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将事物原因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时,就是乐观的;相反,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就是悲观的。

教师首先通过谈话法,了解学生对事件的归因风格;紧接着,对其不合理的悲观解释进行反驳,与其展开辩论。通过找证据、找其他可能性和找意义等方式,帮助其认清自己解釋的不合理性;再次,通过反复训练对不同事情的合理解释,巩固效果,使其逐渐建立乐观归因风格。

(四)坚韧力提升策略

坚韧力也称“心理弹性”或“复原力”,也就是当面临困难或遭受打击后,能迅速恢复,重新振作起来,积极应对。一般而言,应对的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改变环境,另一种就是改变自己。

1.改变环境。教师首先帮助其判断,确定目前的环境状态是可以被改变的;紧接着,引导其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将它们进行整合,合力解决问题,使糟糕的环境得到改善,使局面得到扭转;最后,鼓励其分享整个过程的心得体会,着重总结收获,由此获得成长经验,增强了免疫力。

2.改变自己。如果确定目前的环境状态是没法改变的或暂时还没有能力改变的,那么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展开问答法(师问生答),让其认清客观现状,从而接受事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信念、认知、态度、评价等去适应环境。除此以外,如果是暂时没有能力改变的,还需帮助学生分析所缺的条件,制定方案,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强大。

当然,改善高职生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素质,除了依靠教师开展心理个别辅导和团队辅导外,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使效果得以巩固和增强。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朱翠英,凌宇,银小兰.幸福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林自勇.好心态才会更健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心理问题高职生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