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自卑的人

2019-03-07 08:57假张
读者 2019年6期
关键词:波特曼娜塔莉哈佛

假张

斯坦·李

斯坦·李去世那天,漫威官网上贴出一段他生前说过的话:“我曾经有点自惭形秽,因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漫画书作者,而别的人都在建设大桥,或者从事医学职业。但后来我意识到,娱乐是大家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东西之一。如果你能娱乐别人,那你在做的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老爷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我们庸常的生活之外创造出一个如此深邃迷人的时空。但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他竟然曾经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比不过造大桥的工程师和治病救人的医生。

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那些从事娱乐、文化、文学、艺术行业的人,都会被有意无意地轻视,很多人因此有过受质疑乃至怀疑自我价值的时候。年轻的斯坦·李最后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娜塔莉·波特曼也有类似的经历。翻开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生履历,许多人都会倒吸一口冷气。对她的从影经历,很多人耳熟能详。她11岁开始演电影,凭借《这个杀手不太冷》一举成名。在那之后,少年老成的她已经能够摆脱好莱坞的商业势力,只接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电影。

这个拥有完美容颜和演技的女神还是哈佛大学的学霸。中学的时候她就以爱学习著称,她在学校出名,是因为“总是背着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大的书包”。中学时她还入围英特尔科学奖,并最终进入半决赛,这是全美公认要求最高、最顶尖的高中科学竞赛,大多数参赛者成年后都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在问答网站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是“娜塔莉·波特曼到底有多聪明”。很多在生活中认识她的人都实名作证,她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优秀的人。有人提到了这么几件事:中学时,娜塔莉·波特曼就曾在专业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两篇论文;除了英语,她还会说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日语、德语和法语;2004年,身为犹太人的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耶路撒冷,进入希伯来大学就读,在那里她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

此外,娜塔莉·波特曼还有自己的埃尔德什系数。这个系数以匈牙利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的名字命名,用来衡量一个人与世界核心学术圈的距离。埃尔德什本人的系数是0,与他合写过论文的人的系数是1,与系数为1的人合写过论文的,系数再加1,依此类推。仅是拥有这个系数,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而娜塔莉·波特曼的系数是7。

可是你能想象吗?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后,仍然感到深深的自卑,并因此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日子。

娜塔莉·波特曼曾经在很多次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里提到过这些往事。她说:“进入哈佛以后,我害怕别人会认为我是因为名气才来到这里,害怕别人觉得我配不上哈佛的智力标准。”她周围的同学都来自名校,他们觉得和高中相比,哈佛的作业实在太简单了。“看到他们淡定的眼神,我简直要吓坏了。”

她的不自信是因为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不自信。她说:“我觉得自己没有聪明到配得上这里。每次我开口说话的时候,都觉得必须证明自己不只是一个白痴女演员。”

而这种不自信,来自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她的父母都从事学术研究,对教育非常看重。虽然他们没有反对她去做童星,但总觉得演戏不是正经职业,一直希望她能够往学术方面发展。

娜塔莉·波特曼之所以决定放弃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演员生涯而去读哈佛,有点想在父母面前为自己正名的意味——她竭力想做一个“聪明人”。只要能够进入哈佛,她不在乎自己以后还能不能继续演戏。

在哈佛,娜塔莉·波特曼的学习成绩仍然非常优秀,很多功课都是A。如果她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很有可能已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心理学家。而父母对她的期望一直没有改变。在她大学毕业3年以后,父亲有次很严肃地对她说,她是时候继续去读个法学院或者其他专业的博士了,因为那样才更有前途。

所幸,和斯坦·李一样,娜塔莉·波特曼最后克服了内心对于演員这个职业的自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她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她说:“我成为一个演员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爱我的职业。这是我想做的事、我热爱的事、我喜欢做的事。”

2011年,30岁的娜塔莉·波特曼因为《黑天鹅》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个世界也许少了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但多了一位优秀的演员。

哈佛出过那么多总统、政要、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娜塔莉·波特曼是独一无二的,她是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成为奥斯卡影后的校友。

所以,千万不要怀疑你做的工作是否有价值,只要是你热爱的事,那就坚持下去、全力以赴吧。

(王传生摘自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

猜你喜欢
波特曼娜塔莉哈佛
飞翔的魔方
真爱的色彩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错过的圣诞节
和80个陌生男人“约会”周游世界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邂逅娜塔莉·波特曼
她的头脑远远超越了她的美貌
“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怀着孩子去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