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嫣
诗是情感和思想的高地,一个真正的诗人,能够从微如芥子的小点爆发出一个混茫世界。诗歌可以是浓烈的、炽热的,也可以是冷峻的、宁静的;可以是尖锐和深刻的,也可以是浩渺和细微的,而无论它呈现出百样姿千样态,好的诗歌,其底色必是真诚的,因了这份真诚,我对诗歌始终怀着一份特别的敬畏。相较于古体诗讲究韵律节奏的规律齐整,讲究字词的平仄有矩,现代诗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讲秩序,不受约束,句子长短不限,篇幅大小无妨,以至于你有时以为,它简直是无拘无束的,甚至比任何文体都更要自由。实则不然。真正的诗歌,其节奏韵律是隐含在内里的,生发之初,便自觉形成一种隐形的气韵,所有文字句式皆严格遵循着这一秩序,情感、思想尽皆以此统一的气韵为舟,并与之打成浑然一片。好的现代诗,只是表现形式上的看似自由,其内在的节奏韵律从来都是严格而鲜明的。比如我新近读到的两组诗歌,一为四川大学毕业的九零后青年诗人左安军的,一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自由职业者藏族青年沙冒智化的,此二人的诗作风格迥异,从语言到内容都呈现出太多的不同,而同时却拥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即他们不拘一格的长句短章,都具备诗的独特气质,都是发乎心灵深处的真诚,语言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如风,如剑,如光,亦如雪的洁白,直抵人心,于瞬间触动人,彰显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读完左安军的诗,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组最像诗的诗。并直接将这句话写在了审稿笺上。记忆中,我所编辑过的诗歌,首次用这样的话语来填写编读意见。现代诗虽说没有硬性的标杆,但我相信,那种既朦胧又明晰而难以言说的衡量尺度始终在人们头脑中,尽管各自会有细微差别。我就是据此得出的这个结论。左安军的诗是自然而安静的,诗句所用字词都是朴实平凡的,所涉题材与意象也都是日常生活现象,读起来轻松顺畅,很容易读进去。然而,掩卷之余却不能轻易走出来,隐约感觉到,看似平淡的文字下面涌动着一条河流,翻涌不息的无形浪花如一只只强有力的手臂攫住了你的神思,那些安静耐心的词句,分明又是激情的、犀利的,或袒露出纯粹的爱以及源于爱的忧思疼痛,或去勘探生命的阴影褶皱和幽微模糊地带,或去疏通生活之流的沉疴黑暗和淤积阻滞。而所有闪耀着独立思想光芒的澎湃激情和剑戟般的犀利,皆是隐忍和克制的,是经过沉淀与过滤的,因而更纯净清澈,也更具力量,令人在意犹未尽的回味中听到了清晰且悠长的回声,这回声直接撞击在心壁上,每一个诗句便都顺势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而这些奇妙的效应,除了独特的诗人气质和心性禀赋,与其创作态度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左安军说,诗歌是推动他的生命的原动力,是诗歌引领他穿越了生活的迷障。在我看来,诗歌之于他,有如朝圣一般严肃和虔敬。
左安军细腻而敏锐,善于观察,更精于思考和总结,并有不断探索的勇气,因而他的诗歌思辨色彩很浓,且时时都在创新中。他是一个具备诗歌精神的人。难得的是,他成功地将高渺或微妙的诗意寄寓于朴实平常的细节中,用文字构建出了有形有色有场景的立体画面,从细微处彰显抽象的精神和思想的力量。左安军的诗作是轻松自然的,而其创作态度却是严谨的,坚决拒绝与他人雷同,也严控自我的重复,他认为,与众不同的创造才是一首诗的价值所在。本期编选了他的《读你》《作品》《四季》《爱或绝望》《天使》《梦见曾祖母》《屋顶上的白鸽》《晨歌》《短歌》等九首诗,通读全篇,却无法从中分出高下优劣来,从内容到意蕴到形式,每一首都自成一体,各具自己的样貌,完成着各自的任务,或者说各负使命。对了,左安军的诗歌仿佛带着使命而来,他的诗作里面,每一个平凡普通的文字都不虚妄存在,诗人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编排重组成了清新脱俗又意韵无穷的诗句。而每个蕴含着诗意的句子,既能独立存在,又同时在为整首诗的主旨意象服务,如此成就的每一首诗歌,既是生动鲜活的,又是浑然一体的,读起来是掷地有声的,每个字词每个意象都完成着诗本身,同时替诗人完成着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叩问的神圣使命。
相比之下,沙冒智化的诗不大容易读进去。乍一看,那些诗就像一个个性太过鲜明的人,仿佛浑身都披挂着尖利的棘刺,让人难以靠近,隔着一点距离看,那些文字的布排组合便常常呈现出晦涩诘屈的奇异样貌,你直叹莫名所以。而一旦你耐下性子沉下心读进去,会骤然发现其魅力所在,它们是如此生龙活虎、生机盎然!一个个诗句像刀,像箭,像熊熊火光,像凌厉山峰,像峥嵘奇石,伴随着诗人无有定向不可琢磨的天马行空式的丰富意象,在你眼前呈现出一片电光火石的斑驳交错,迸发出炫目的光焰,同时,带着清晰的痛感。是的,沙冒智化的诗歌是有痛感的,无论爱恨,都充溢着疼痛的张力。这种新奇的特色,或许与他使用双语创作有关,汉语并非其母语,他是藏语创作几年之后才慢慢过渡到汉语创作的。不同的语言导致不同的思维习惯,因而在使用中会自然地产生一些奇异效果。而据我观察,更重要的原因,仍是诗人本身的思想和性情使然。
沙冒智化居住在拉萨,当面交流的机会便多一些,大约从四五年前或者更早就开始编读他的诗歌,因而对他本人和作品了解得都相对深一点。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对生活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观照和清醒的省思,秉持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不屈的斗志,时刻紧绷的神经表现于外的尖锐棱角,难免使得他和所处环境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他的诗歌和他秉承着一样的品质和风格,或者说,那些铿锵有声的诗作正是矛盾挣扎的现实境况的必然产物。令人欣喜的是,在编读他的诗作的过程中,明显感知到了他一步一步的成长,尤其近两年,他的汉语驾驭能力和思想水平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相应的,作品质量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大概可以推断,诗歌创作不仅是诗人对外辨析真理的武器,更是他向内开掘明心的有力工具,借此不断省察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一步步成熟着智慧,开阔着视野和胸襟。
沙冒智化的诗是锋利的、尖锐的,是峥嵘和奇崛的,同时也是激情澎湃的,仿佛一个披着坚硬铠甲的斗士,锋芒毕露地向眼里的一切不平开战,向心里的所有黑暗开战,而锋利的武器和顽强的斗志使得他所向披靡。你永远不知道他犀利的剑锋,下一步会指向哪里,他的思维如闪电一般活跃而奇特,这让他的作品始终灵光闪闪,激荡着鲜活的生命力。
两位年轻的诗作者的共同特点,即活得真诚,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自觉的思想,不混圈子,不追潮流,对于诗歌,二人皆怀着真诚虔敬的精神。左安军认为,源于真诚的心靈的真诚书写,是诗歌的基本要求。他对自己的诗作尤其严苛,容不得丝毫马虎,从不轻易下笔,即使已成并被众人认可的作品,但凡他自认为有暇疵不满意,就会毫不留情地销毁。沙冒智化对于诗歌的虔诚,则体现在他的作品扎实的进步上,体现在他常写常新、坚持不懈的旺盛的创作精神中。如果说左安军的诗是一条暗流涌动的深河,“于无声处听惊雷”,那么,沙冒智化的诗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于电闪雷鸣中现平和。二人皆用诗歌这一神圣载体,成就着自己的生命,同时完成着诗歌所负有的神圣使命,以一点出发贯通天地,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心事浩茫连广宇”之情状。
回看编辑过程,若想从左安军的诗歌中改动一个字词,你必得斟酌再三,欲删除掉一个句子,你首先会感觉到真实的疼痛,诗人已将所有元素融汇成了有机的整体。严谨的诗人交给编辑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编辑沙冒智化的诗则比较费工夫,你首先得沉下心来读懂,当发现诘屈聱牙翘刺跳脚的地方,又得通篇反复读、局部重点读,直到完全明白其本意,进而找准他于此情境中的句式特点,才能酌情替他换上更合适更达意的词句。诚所谓编辑的苦与乐尽在其中。而一这点也不影响我认定他是个具备诗歌特质的真正的诗人。由衷感谢两位诗人,是他们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诗语之美、诗歌之魅力!
致敬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