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漫画》中的旗袍与改良(1928—1930年)

2019-03-07 01:23龚建培
服装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旗袍服饰漫画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漫画”一词由丰子恺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在其前有谐画、笑画、讽刺画、滑稽画等称谓。《上海漫画》的主要作者有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以及特约供稿人黄文农、鲁少飞等,而与服装有关的漫画作者主要为叶浅予、鲁少飞、黄文辳、徐进、方雪鸪等。以现在的观点分析,叶浅予等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时装画,严格意义上很难归属到漫画类别中,应该将其视为中国时装设计画的滥觞。《上海漫画》创刊时,叶浅予才21岁,是漫画版编辑,负责第一、四、五、八版的调度。他除了要创作连载漫画《王先生》外,还在四、五版创作漫画和女性时装设计图。文中从叶浅予的60余幅时装设计画,以及其他作者20余幅的时装画、漫画中选择了部分作品,试图从另外一个特殊的角度窥探当时上海旗袍时尚发展及流变的线索,并以此来补充传世旗袍实物及文献研究上对设计历史、设计观念等方面存在的视野局限。

1 领的“是”与“非”

在诸多旗袍概念的界定中,“立领加盘纽”都被视为重要的旗袍元素之一。然而,近代旗袍的立领有哪几种主要的形式;立领为何由高到低,甚至到无;立领发展中旗袍穿着者与设计者有何种观念的碰撞……大多传世旗袍由于制作年代不详,难以准确回答上述问题,而很多历史文献和旗袍研究中也往往语焉不详,如屠诗聘在《旗袍的旋律》[1]和《二十余年来妇女旗袍的变迁》[2]中曾记述:“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革命成功,全国统一,于是旗袍进入了新阶段,……领口也有特殊设计。”关于20世纪20年代末旗袍衣领的变化,文中试图从《上海漫画》中寻求答案。

图1为鲁少飞的漫画作品《领之改革》[3]。鲁少飞在1928年就关注到旗袍领式与女性健康及穿着舒适的问题。图1中写道:“妇女装束之改良,这几年确有特殊的进步:束胸的恶习既逐渐除去了,四肢同时也得到行动自由的幸福,然而还有一个大的缺点,即是又高又硬的领子,予又嫩弱的颈子以磨难,这是不得不应有相当之觉悟的。”鲁少飞在枚举了服饰改良进步的同时,从旗袍改良与女性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旗袍衣领存在的缺陷和必须改良的强烈呼吁。

图1 领之改革Fig.1 Reformation of collar-band

同样,黄文农在《开领和围领》的漫画作品中,也针对旗袍的领型提出了他的见解(见图2[4])。由图2可以看出,左侧4位穿着的是开领旗袍,而右侧一位穿着的是围领旗袍。他在文字说明中写道:“夏季衣衫,不宜围领,假使出了汗,闷住了使你难受,奉劝诸位小姐、奶奶,以及太太,开领非但形式美观,而且十分舒服,所以无论长袖旗袍,短袖旗袍,旗袍马甲一律屏除围领勿用……”最后他还揶揄地说:此图最右面的一位女士,“她不愿意看电影了,原来她穿着的仍是筒形的围领,她急着回家改制了。”一句“她急着回家改制了”,是否巧妙地表达出当时女性对围领局限的认识与改良行动呢?以上两张时装画虽一幅是针对的高硬领,一幅是针对的围领,但观念同出一辙,即提倡穿衣不但要美观、时尚,更要符合季节变化和注意穿着者的舒适度。结合《良友》《玲珑》杂志中刊登的一些呼吁“服装卫生学”的文章,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接受了西方服饰观念,注意到服饰与人、与穿着者生理、心理的关系。

图2 开领和围领Fig.2 Open collar-band and close collar-band

图3~图5为叶浅予创作的与旗袍衣领相关的漫画作品[5-7]。在图3中展现的应该是当时较为流行的7款旗袍衣领的样式。其中有使用三排盘扣的高硬领型1款;领下独用一组盘扣的开领2款;围领3款;还有立领加小翻领1款。可以看出:带有三排盘扣的领型占比为1/7,表明起源于清末民初紧身短袄,带有三排盘口的高硬领型已非当时的主流了;而围领和开领各3种,各占3/7,说明1929年左右,围领和开领流行的程度较高。

图3 领口的样式Fig.3 Styles of collar-band

针对旗袍衣领存在的问题,叶浅予在《高硬领在夏季应有改良》(见图4)中,给女性读者设计了4款不同的领式,其文:“高硬领在夏季应有改良,略拟四式如上,以备参考。”其旗袍领型的改良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旗袍“高硬领”对穿着者的束缚以及不舒适性,吸收西方服装领口的样式,将旗袍衣领改良为以敞开式为主,去除了紧缚颈部的盘扣,使领型呈现较为自由、舒适的敞开式,更适合女性夏季穿着。

图4 高硬领在夏季应用改良Fig.4 High stiff collar used in summer should be improved

在图5中叶浅予也非常犀利地指出了旗袍高领对穿着者舒适性的影响。他用文图结合的方式指出:“高领子真是浑身最痛苦的部分”“这样包得密不通风的领子,怎么不叫她难过呢?”对于高硬领旗袍的存放方式,他还嘲讽道:“对于保护那些高硬的领子,恐怕非那样(单件平铺)折叠不可,”即只能一件件平铺存放。从这幅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漫画中,可以推测当时女性对高领之“怨”的比例一定为数不少。1928—1930年是旗袍改良的新阶段,屠诗聘所述的:“领口也有特殊设计”,在上述几幅漫画及叶浅予的设计创意中似乎都有呈现,这几幅漫画不仅反映了当时旗袍改良和创新中的中西融合,而且还反映出当时女性“乱穿衣”现象的彷徨、徘徊状况。

图5 最近的旗袍(局部)Fig.5 Latest cheongsam (part)

2 旗袍改良的“思想者”

在一个时代的服饰变迁中,总会有某些群体扮演着时尚推动者的角色。在近代以前,中国服饰时尚的导向是由上而下的,统治阶层是时尚的缔造者和维护者;而近代以后,时尚的创造一反过往模式,颠覆为由社会中下层创造,由明星和女性活跃者引领,各种时尚媒介及媒体人则成为服饰发展的助推主力,甚至是制造者。《上海漫画》中关于旗袍的时装画、漫画每期可见,不仅对旗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的看法,而且设计、创新了多种旗袍的款式、图案,对近代旗袍的发展有着观念变革和设计创新上的特殊贡献。

图6为1928年鲁少飞关于旗袍改良设计的漫画作品《时装两种》[8]。图6中一种是西式连衣裙,另一种是长袖马甲旗袍的改良。但其文字却仅针对旗袍而论:“旗袍在今日之妇女界,其流行有意想不到的普遍。在从前,记得她之受‘批评’,似乎全都是以为她是埋没女性体态美的一种过于直性的服装,想不到经过几度的变迁,反而超过短袄长裙的势力。她之显然的优点,即在充分呈露出女性的曲线美。上面两种式样,即以此为根据,加以裁剪上的变动与组织上的XX(最后两字暂无法辨认)。”由此可见,在1928年初,穿着旗袍的妇女已经超过穿着“短袄长裙”的人群了,旗袍已得到“意想不到”的普及和流行。其也已经从最初“排斥女性化的”“严冷方正的”的宽大直线式廓形,改良为能充分体现女性曲线美的现代时装。在《上海漫画》刊发的女性旗袍照片中,也可以看到此时期改良旗袍的多种样式。

图6 时装两种 Fig.6 Two kinds of fashionable dresses

在叶浅予的诸多旗袍设计图中,不但有春、夏、秋、冬四季等不同样式的,也有针对特殊人群的设计。文中选择了叶浅予和其他作者的部分旗袍设计图,从多角度对他们的设计观念和表现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就目前旗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相应的探讨和观点商榷。

图7为1928年叶浅予创作的漫画作品《黑白图案》[9]。图中文字说明为:“夏天的衣料当然以白的为宜,但有许多人不喜欢穿得太素,于是就有加印花的必要,可又不能太复杂、太浓厚,我们若是把图案布置得妥当,则十分雅致,上四式即其举例。”民国以后,女性服饰的色彩从传统的“红绿及其他原色为尚者,”改变为“重复色,多鸢紫灰青等淡色,极雅素之美。”[10]即女性服饰色彩已由“浓烈”转变为“清雅”。叶浅予的旗袍色彩设计观念亦顺应了这种时尚的变化。在旗袍织物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运用上也突显了其独到的见地,这大概与他在上海三友实业社(1912年由陈万年、沈九成、沈启涌在上海四川路士庆里创办,先生产金星牌蜡烛,后生产三角牌毛巾、毛巾毯、罗纹帐、自由布等)布匹部当过实习生、广告部画过广告,以及在花布印染厂画过花布稿的经历有关[11]。叶浅予在上述文字中还提到印花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的手工台板浆料印花和机械印花工业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从图7中的图案来看,使用手工台板的型版浆料印花加工较为适合。然而当时衣料开片后的定位印花是否能很好地实现叶浅予的设计,尚需通过传世实物分析进行考证。

图7 黑白图案Fig.7 Black and white pattern

图8为叶浅予的漫画作品《时装4种》[12]。图8与图7在旗袍的廓形设计上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图8更多针对旗袍的装饰细节设计提出了4种方案(从左至右)。第1幅针对“高圆领”,提出“是全身最受束缚之部分,非得把她解放开来”,为此,他设计了一款敞开的西式翻领(背面)。但在叶浅予的另一幅作品《新秋之装》中(见图9[13]),6款旗袍衣领的设计上偏偏都是“围领”。虽然叶浅予认识到了衣领的问题,但“围领”的时尚潮流让他又不得不暂时“屈从”。第2幅针对的是袖,他设计了一款非常时新的开口喇叭长袖旗袍,指出“长袖能更呈露其(妇人)幽娴的态度”,这种袖型应该是借鉴了西方连衣裙的样式。此幅的领型也是敞开式的,似乎与第一幅有呼应之势。第3幅是针对姑娘们的短袖旗袍。建议在“股际(设计)折叠的宽带,飘动时,则生美趣”。第4幅为一款专为妇人们设计的旗袍。其袖口和下摆使用了黑白相间荷叶边。这种下摆加用荷叶边的款式,在旗袍初兴时期曾有过流行,但叶浅予的荷叶边设计则是由后环绕至前,在旗袍的前下摆处形成一个涡旋形图案。可见叶浅予虽非服装设计科班出身,但从接触的大量西方服饰信息以及对当时服装潮流的观察中,很好领悟了服装与穿着者、设计与美感呈现的关系,对当时服装的发展、旗袍的改良起到了一种观念上的引领作用。

图8 时装4种Fig.8 Four kinds of fashionable dresses

图9 新秋之装 Fig.9 New dresses of autumn

图9的旗袍设计,从整体廓形设计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新潮的变化,但它最大的设计亮点则在旗袍的下摆。其中有平摆、弧线摆、圆角摆、鱼尾形摆、齿形贴布摆、流苏摆,这些新颖的下摆设计,在目前各界收藏的传世旗袍实物中,后3种下摆几乎很少见到,亦或是尚未发现。在方雪鸪的一幅《时装画》作品中,同样也出现了类似的下摆设计(见图10[14])。但在当时的旗袍时尚中,这些下摆是否受到大众的青睐,还是只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创意,且需要进一步探讨。

叶浅予的漫画作品《舞女之装》如图11所示[15]。他从国人社交的久受束缚,到当时时尚男女对跳舞的“群趋”之势,提出了跳舞要“精神愉快”,舞女的装束要有“美感”,为此设计了3款“飘拂有致”的“大袖宽摆”旗袍。从袖形、变化的下摆、到胸襟的装饰都透露出他对旗袍的唯美追求,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从民国的文献资料来看,舞女的服饰在当时是很多时髦装束的源头,也有人形容舞厅是时装的展厅。叶浅予在《上海漫画》中也曾用了两整版的篇幅,对当时舞女的服饰进行了介绍。

图10 时装画Fig.10 Fashion illustrations

图11 舞女之裝Fig.11 Dresses of dancing girls

图12为1929年叶浅予创作的漫画作品《冬日袍式》[16]。其中的文字说明写到:“今年冬天的袍式,没有多大的变动,只在镶边滚条及种种边饰上力求美观,本图所示三式,即举其例也。”由此可见,叶先生此图的设计是根据当时流行滚条和边饰的变化来创作的。从图12中左右两幅旗袍还可以看出,1929年旗袍的长度比起1928年似乎下降很多,下摆已降至膝下甚多,袖口大小适中,开口的袖式西化倾向明显。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说明1929年初旗袍已开始呈现变长趋势,叶浅予同一时期的另外两幅作品中几件长款旗袍,应该可以作为此时期旗袍下摆变化的另一旁证(见图13[17]和图14[18])。在图13的6款旗袍中,2款已经长及脚踝,2款在小腿中间,还有2款也在膝盖之下。图14的3款旗袍的长度都在脚踝稍上。图13的另一设计特点在于其很好地表现了旗袍款型与面料之间的关系,这6款旗袍的面料图案,为后人了解当时面料的时尚款式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图15[19]为叶浅予先生时装画作品中最具形式感的一幅,也是最有设计创意的作品之一。它以“蛇”为主题,在两件旗袍披风的皮领设计上巧妙运用了蛇的造型和韵味,其他3幅则是通过人物的造型和面料的纹样以及不同面料的搭配使用,表现了蛇所具有的孤傲、野性、S形的体态等,充分体现了此设计现代性和时尚性。

图12 冬日袍式Fig.12 Dress style of winter

图13 时装6款Fig.13 Six pieces of fashion dresses

图14 新秋之美Fig.14 Beauty of new autumn

图15 以蛇为主题的时装画Fig.15 Snake-themed fashion illustration

图16为叶浅予围绕旗袍和短马甲所做的一组设计[20]。马甲古称裆,又称为紧身、背心。门襟的变化非常多,有大襟、琵琶襟、八字襟、一字襟、对襟等。在图16中,除左边一款还能看到有传统门襟的影响以外,其他的马甲设计均为对襟,在穿着方法上也打破了传统马甲的闭合状态,其中两件吸收了西方背心敞开的穿着方式。在马甲的款型上同样打破了传统马甲上紧下松的格局,长度稍短,腰部略收,下摆紧扣臀部。中间一款马甲的后边下摆还设计为燕尾形,足见西方服饰观念对叶浅予的影响。

图16 时装漫画Fig.16 Fashion illustrations

图17[21]和图18[22]为1930年叶浅予设计的两组“新装”。这两组设计,应该是改良旗袍的“再改良”,是旗袍元素和西方连衣裙的一种巧妙创新结合。这两组设计的共同特点为:旗袍式的立领和袖式,但腰部以下皆是西式长裙,裁剪方法为上下分段裁剪,非常典型的中西融合袍服。这样东西合璧的女士袍装,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上海非常流行,是女士们对西方服饰追求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也被称之为“别裁派”旗袍。这种旗袍大多为影星、贵妇、大家闺秀们社交时穿着,还偏重于和西式服装搭配。

图17 新装束1Fig.17 New dress No.1

图18 新装束2Fig.18 New dress No.2

文中列举的1928—1930年间的18幅漫画,看似关注的只是旗袍变革中的某些细枝末节问题,实质是从另一种角度揭示了近代服饰设计从“重物”到“重人”的观念转折,同时也显现出西方服饰文化对中国近代服饰发展无处不在的影响。

3 结语

以图证史的研究方法,目前颇受各类史学界所乐道。此中的“图”既可以是历史照片、也可以是各种器物上的图像装饰,当然也可以是插图和漫画等。文中列举《上海漫画》中的一些与旗袍发展相关的漫画作品、文字表述,旨在通过它们解读、获取一般历史文献和传世实物中难以洞悉的旗袍改良信息,勾陈出媒体人是如何看待、参与近代时尚变革的历史史实,也是近代服饰史研究更多还原到当时社会文化语境之中的一种尝试。

猜你喜欢
旗袍服饰漫画
动物“闯”入服饰界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