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草莓、西瓜都是按个卖,但中国农产品却遭遇烂在地里的窘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从产品本身来说,个人认为有3个原因:1)品质问题;2)同质化问题;3)产品附加值不高。
有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导致种养方法基本上没有差异化,部分人只能靠品牌赚钱,否则只有比拼价格。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盲目跟风。有时很多农产品出售难,专家说是农民跟风盲目种养造成的。
其中,农产品出售难,出售价格远低于往年价格,这可能是农民盲目跟风造成的。也可能会有其它原因,运输原因等,但是供大于求,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何改变这样的态势呢?增加产品附加值,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欧美国家农产品为何没有滞销的情况,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又非常高,核心也就是农产品附加值高。
法国农业发达,是世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法国的葡萄酒产量世界第一。
据了解,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为1308万亩,目前法国已有12%的葡萄种植园实现有机化,仅次于西班牙,位于世界第二。但法国没有以葡萄销售为主,而是借助工业思维,把葡萄产品变成葡萄酒、红酒。同时,根据产品和产区生产出高端、低端的农产品,从而实现葡萄酒的差异化发展。
众所周知,日本对农业的补贴是世界上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非常的大,可以叫做"被宠坏的农民",日本农民收入的60%来自农产品,40%来自国家补贴。
与我们的农产品相比,日本农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由于农业产业链很长,农产品不仅仅是农作物,除了农作物制成的零食、调味料外,还有衍生的钥匙扣、杯、袋等。这些产品也赋予了农产品以文化价值。许多拥有大农场的的农民已经将他们的产品变成了品牌。
荷兰是农产品净出口额的“世界冠军”,是多项世界农业“金牌”得主,同时,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上也遥遥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尤其在花卉产业上,荷兰政府将花卉产业定位为持续、独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并把花卉业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完整产业体系进行运营和发展。其中,这个体系包括了花卉产品的育种、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的全部环节。荷兰以先进的手段装备花卉产业各环节,广泛运用精细设施,着力提高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
附加值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附加值是经济主体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资源附加值、产品附加值、资产附加值、资本附加值、企业附加值、产业附加值。另外,附加值本质是使用价值,附加值提高本质是使用价值增加。
我们分析过几十个案例,农产品附加值来自3个方面:
打造品牌。借助品牌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打造品牌或者品牌背书的形式来提高品牌价值,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或溢价。
比如,褚橙,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云冠橙变成中国知名的品牌,这一切都来自褚时健的个人影响力和品牌化运作。
改变产品功能。产品功能是农产品附加值常用的手段,挖掘产品功能或者开发出产品的新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土豆。普通的土豆只能销售1元钱一斤,而经过肯德基加工成薯条,一盒薯条可以买到10多元。又比如,从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到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推广,文化创意越来越多融入到农业生产和销售中,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创新渠道。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87.2%以上农产品依然是传统渠道,电商渠道仅占3%。另外,随着消费升级之后,进入商超、高端电商逐渐成为趋势。
行业报告发现,传统渠道销售的水果在批发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商超和电商。因此,农产品借助渠道赋能,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