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贤
我国农村人口约为6亿,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9000万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我国农村环境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加,而垃圾分类和处置基础设施投入落后,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农户的生活垃圾多被随意堆放、就地焚烧,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起,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内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而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通常指农村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可回收废品;砖石、灰渣等不可回收垃圾;农药包装废弃物、日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危险废物。其中可降解物质的比例为40%~80%(比例随区域和季节变化差异较大)。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置目前总体来说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仅在一些试点地区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在广东省已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19个县(市、区)中,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处理,主要收集点为垃圾箱(池)的占56.16%,房子周围的固定点和随意丢弃的分别占37.74%和6.11%。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占46.05%,其次是焚烧、外运、无处理、高温堆肥和再利用,分别占33.95%、12.89%、2.63%、2.37%和2.11%。但是,农村生活垃圾最终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广东省19个调查县平均覆盖率仅为40.72%。而多数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仍处于无序抛洒状态。调查显示,河南省新郑市46.46%的农户选择随意乱倒垃圾,16.16%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回收利用,18.04%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堆放到固定地点集中处理,10.86%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填埋,另有8.48%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就地焚烧。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处置,主要的问题集中于管理机制空缺、设施投入落后以及技术缺乏针对性3个方面。管理机制空缺主要体现在:缺乏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法律规定和相关标准;缺乏农村生活垃圾专门管理机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未纳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设施投入落后主要体现在:村组环卫设施建设不足;最终垃圾处置场所建设滞后。技术缺乏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农村垃圾的处置在技术上常直接参考城市处置模式,缺少对堆肥等资源化利用的设计;规划设计缺乏科学规范的技术审查。
因而,从政策支持角度考虑,应当加快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要求相适应的城乡规划强制性技术规程和标准;从科学规划角度考虑,应当加强农村环卫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重视对农村分散居住等特点的关注,合理规划安排垃圾收集点、转运站,总体规划设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工程项目村村共建共享、城乡共建共享,便于后期村民的定点投放、收集和运输,避免因不合理布局带来的运行不便;从政府管理角度考虑,应当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专门管理机构,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纳入现有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局或住宅建设部门的职能范围,市、县、乡镇、村级的协调管理机制和考核督察机制,在合理就地资源化分类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以“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为主体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网络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体系;从资金保障角度考虑,应当加快制定、完善和细化可操作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财政投入政策,探索和尝试采用PPP模式提高农村环卫设施的投资力度,鼓励民资投入农村环卫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设施运营效率;从技术适用角度考虑,应当鼓励有技术研发实力的社会资本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卫生、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污染处理设施,加强堆肥等分散式资源化技术的开发研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置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规划不够合理、设施投入不足、技术针对性差以及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建议管理者从政策制定、科学规划、政府管理、资金保障、技术适用等方面加强投入,如有适当资源和政策的区域,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垃圾收集处置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包以增强项目的综合吸引力,并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和社会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合作。总之,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水平,改善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现状,是保障农村居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中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
我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不均衡,农村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据环保部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约为70亿吨,处理率仅为10%左右,9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被直接排放,容易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黑臭水体产生和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农村污水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农村节能减排资金)315亿元,支持全国7.8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8万套,使22%以上的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与此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质特征、处理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等)差异较大,对污水处理技术要求多样化。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新模式,除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生态技术外,生物接触氧化池、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