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脚步也日益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电视媒体想要提高收视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都把做好民生新闻节目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民生新闻必须保持新闻的平衡性,使得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等特点,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民生 新闻 平衡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电视媒体都把民生新闻节目作为其角逐群雄、提高经济效益的筹码。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为百姓解决难题和困惑等方面,从而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但是,民生新闻也有报道失衡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报道批评类的新闻时,有的新闻媒体常常以第三方的角色,在没有全面了解事实双方的前提下,进行新闻的失衡报道,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正如,梅尔文·门彻所说:“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从而,有效地确保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性。
一、必须保证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性原则
1.保证公正的新闻舆论监督。从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来看,大部分是报道新闻当事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难题,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方式来解决。民生新闻报道的终极目标是报道真实、客观的事实,揭露事件的本质,为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服务。因此,民生新闻的报道必须保持平衡性原则,否则就会给新闻当事人带去无法估量的伤害,从而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做好民生新闻的平衡性报道,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能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保证新闻事件真实、可靠的有效途径就是把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矛盾和观点都一一呈现出来,尤其是要为受批評的一方提供充足的说话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果媒体不报道受批评一方的意见,观众就只听到其中一方的片面之词,无法了解事件的真相,因此,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报道失衡,减少新闻报道中的不良影响。
3.有利于观众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地去接受新闻报道中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甚至会相信新闻报道的就是事件的全部真相。因此,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的结果先入为主地输送给观众,而是应该极力引导观众独立思考,使得观众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要保证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性原则,就要求记者将对立的事实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观众在鲜明的对照中对事物进行判断,在提高观众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疏导观众情绪。
二、民生新闻的报道失衡表现
1.民生新闻内容的逻辑失实。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民生新闻的新闻失实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的新闻要素失实,主要包括新闻消息的来源失实、新闻内容不完整等;二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逻辑结构方面的失实。因此,与新闻记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上都有很大的关系。
2.记者的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被采访的对象通常会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情感和倾向,但所说的内容真实与否,就需要记者擦亮眼睛,进行独立的调查和研究,确保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记者往往会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对弱小的一方表现出同情或者正义感,就会给予一方过多的话语表达的机会,使得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事实双方报道篇幅的不平等。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有的新闻记者往往是还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开始扮演着“媒体审判者”的身份。新闻报道的失衡表现为:对新闻当事人的报道篇幅不平等,对于自己支持的一方,通常就会大篇幅地报道对其有利的事实和观点,在话语表达方面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为新闻报道的不平衡性而损害了一方新闻当事人的利益,使得新闻侵权的案例频频出现。因此,新闻记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不能单凭个人的喜好去评价新闻事件,而应该报道真实的新闻事件,确保民生新闻的平衡性。
三、保持民生新闻平衡性的对策
1.民生新闻节目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办民生新闻节目的终极目的就是赢得广大老百姓的关注,提高收视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大多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它不仅给老百姓带去了视听上的享受,还能引起老百姓感情上的深深触动和共鸣。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与形式都很容易被同行模仿,所以,各家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节目应该树立较强的品牌意识,把自身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新闻记者应具备质疑精神。在新闻采访或者写作的过程中,有的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往往对新闻事件中批评的一方存在很强的偏见意识,从而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失衡;还有的新闻记者不具备高度的质疑精神,不去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的本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采访。为了确保民生新闻的平衡性原则,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有高度的质疑精神,在采访过程中,应把弄清事实的真相作为采访的目的,平衡报道新闻当事人双方的意见和观点,使得民生新闻报道更科学、更可信。
3.新闻记者应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民生新闻的主要观众就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新闻记者在采访他们时,听到的往往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和委屈,新闻媒体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倾诉困难时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只片面地强调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不断放大自己的“不幸”,对事情的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做到不偏听、偏信,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民生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平衡性。
四、结语
总之,民生新闻要想在新闻媒体崭露头角,获得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并给电视媒体带去更大的收益,就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自身,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确保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只有做好了民生新闻的新闻平衡性,才会更好地贴近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崔柳. 电视民生新闻的平衡原则[J]. 青年记者,2011,17:28-29;[2]蔡雨玲. 电视民生新闻在社会转型期中的舆论导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8,13:44;[3]赵文晶,陈秀玮. 电视民生新闻:在故事化的叙述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J]. 国际新闻界,2009,1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