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 邓丽娟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功能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但在社会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因而许多高校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下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以此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日益便捷的网络无疑为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很多教师在网络教学运用上还尚未成熟,在开展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上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和其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策略分析,以此为后续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据,以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策略
現代社会已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融入到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为远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十分强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其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生的重视和青睐, 同时,网络教学的形式也能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能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本文主要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体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观念的影响,正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课堂教学设立了过多的条条框框,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则更强调对学生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摒弃不必要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束缚,注重运用来自于班级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现代网络的教学特点
1.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因而其中所涵盖的资源种类也是十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以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计算机网络还可收集大量的电子资料,其中所包括的学科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网络上建立虚拟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大大节约出门查找资料的时间,从而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节学生的时间,提高学习方式的灵活度。网络教学可以统一时间采用直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预先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录制,事后再让学生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柔性度。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能让学生在网络上通过语言通话或文字输入对视频中的政治疑惑进行解答,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政治觉悟。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传统的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常以录像的形式进行授课,师生之间不能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录像中的疑难问题也没有便捷的求解渠道,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下降,师生之间实现的是政治思想内容的单向传播。而现代网络教学则可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对教师进行提问,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也是提升教学信息交互性的重要途径。
4.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降低授课重复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就可实现课程的学习,并且对人群不设限制,无论其年龄大小或知识水平高低都可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并且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教学系统开放性的体现。
二、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为许多高校青睐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学校中运用的成熟度还并不高,且有些较为高龄的隐性思想政治教师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因而在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如下:
1.高校对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当下很多高校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并且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属性的原因,给学生留下的更多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更是无从谈起。网络的发展给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好的便利,但就当下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并没充分将网络融入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而仅仅是用于点名签到以及作业提交等基础层面,其主要功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将网络媒体融入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有相关配套的网络设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技术能力运用的便捷性。但当下很多教师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还相对较弱,仅能利用网络技术制作课件以及播放视频等,而忽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作用,在实际内容演示上并没有做到和学生充分互动,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网络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把控难度较大
信息网络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而其环境相对复杂,依靠信息网络推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其面临着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网络上偏激的舆论,也会对心智还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并且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难以辨别网络上各类信息的真假性,从而导致其极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阻碍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随着新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兴起,高校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好学生的重担,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传授正能量的隐性思想政治,从而让其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态,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转变工作理念,筑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首先,在网络时代,教师要学会转变工作理念,转换角色,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并且发挥思想引导作用,才能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更好地开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优异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让其积极参与到网络教学中来。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运用网络对隐性思想政治展开更深层的讲解,从而加深其对隐性思想政治的印象,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的塑造。
其次,高校要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让其形成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并让高校形成网络育人的教育氛围。再者,教师要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的两面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推动隐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注重交互引导,强化课程思政的隐性渗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因而在课堂上不能依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播授课方式,而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交互引导,从而让其在互动过程中增强对政治思想内容的感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新媒体网络技术既要对隐性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充分展示,也要利用自身的交互優势,优化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渠道,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新媒体的交互优势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而作出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能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也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深入思考隐性思想政治的深层次内涵,更好地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此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兴起,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学生可在微信或微博上与教师进行疑难的提问和解答,同时也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并且师生之间频繁的互动也能更快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3.维护网络环境,建立环境思政的常态机制
网络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良好的网络环境为隐性思想政治内容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网络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很多不法分子往往会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负能量的消息,并在网络推手的不断推动下,污染网络环境。而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的网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因而高校首先要勇于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积极发布公正严明的通告,以此让不良信息传播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加快网络文明建设进程,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次,高校结合网络监管部门对不良信息发布者进行严厉惩罚,并采用法律约束的方法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的权威性。
再次,教师要加强对网上思想政治信息的筛选能力,合理辨别和挑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事热点,并将其融入到课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向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最后,高校应不断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与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从而调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新媒体技术给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更加地集中起来。但是很多社会人士也会有过度依赖信息科技的担心,认为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同时因为缺乏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变得冷漠,也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处于21世纪的我们也应该相信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也会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初衷是良好的,同时也是利大于弊的,作为学生应提高自身的自律性,提高学习热情,从思想政治学习中汲取更多的知识精华,让网络教学掀开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莉.发展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153-154.
[2] 田萍,胡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453-454.
[3] 许宁.隐性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5,(10),123-124.
[4] 任静.浅谈对高校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6,(S1):124-125.
【基金项目】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自选课题《自媒体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