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2019-03-06 00:04:50刘进法新余市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新余市沼液粪污

文|刘进法(新余市农业农村局)

新余市

为做好“美”的文章,新余市开展以畜禽养殖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保家行动”,探索循环农业“N2N”、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农牧结合小循环、蚯蚓链条化处理等新模式,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循环低碳农业,竭力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主要做法

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

为统筹循环农业发展,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2016年委托农业部生态总站、南京农大编制了《2017-2025年新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还引进印遇龙院士工作站,研发指导全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促使生态循环农业全域化多产业推进。

政策引导,做好扶持推动。

新余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余万元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带动全市循环农业发展。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余在渝水区建立以罗坊、南安、姚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循环农业。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争取上级重大项目支持、试点等,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等。积极探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新余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制度设计,规范产业发展。

新余市先后出台了《新余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推行规范的畜禽养殖业生态化改造标准,持续改善提升生态质量,制定了《新余市沼液安全农用规范》,鼓励支持下游农业企业、农户建设沼液贮存设施,购买设施设备,全力保障沼液农用安全;同时,制定养殖场生态化改造技术标准、操作标准,总结推荐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印发了《新余市畜禽养殖生态化改造技术指南》《新余市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改造验收办法》和《新余市畜禽养殖生态化改造验收实施细则》《新余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试行)》。

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耕地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利用机制;建立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建立生猪养殖场线上线下“双监管”的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建立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和沼液消纳体系。建立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考核体系;建立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为基础、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为重点的肥药减量化机制;建立农作物秸秆禁烧与“五化”利用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建立了畜牧医疗废弃物市场化处理机制。

主要成效

生态改造,畜禽养殖业焕发生机。新余市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从源头减量抓起,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制定出台了《新余市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方案》《新余市新(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审核备案管理办法》,进行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划定,从政策层面对全市畜禽养殖范围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和控制。在全市推广了“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通过对养殖设备的改造对养殖场源头粪污进行了减量控制。同时新余还把“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作为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改造验收的基本条件,没有进行改造的坚决不予验收。目前,新余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主要有五种,即农牧结合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第三方处理模式、厌氧发酵与达标排放模式及风屏酵解加其他模式。2018年新余市畜禽粪污量达59.78万吨,粪污资源化利用量达到53.7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从整治前40%提高到90%,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100%。值得一提的是,新余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全省仅四地市入选。

大胆创新,“N2N”模式享誉全国。新余市养殖规模100余万头,年产生畜禽粪便(干清粪)100余万吨,实际冲水后可达350万吨以上。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2014年新余市引进江西正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合公司”)在罗坊镇投资建设的一期、二期沼气站,分别于2014年12月、2016年9月投产,每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1.91万吨,年产沼气258.06万立方米,已完成了对罗坊镇集镇6000户供气全覆盖。同时在罗坊下排、湖头、彭家等地开展沼肥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探索出一套“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下简称“N2N”模式)。该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产业链上游“N”个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的粪污资源以及下游“N”个种植企业的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以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为主要构成部分) 和“农业有机肥制取中心”2个核心平台,向产业链下游“N”个种植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恢复种植生态系统,形成区域性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2016年起新余市开始复制推广“N2N”模式,投资建设南英沼气发电站。解决了县域范围内年出栏60万头生猪粪污和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建设厌氧发酵沼气工程规模2万立方米,发电并网规模3兆瓦,年可发电2000万度;年产固态有机肥3万吨,年产沼液肥38万吨;可服务生态种植面积10万亩,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万吨。2017年开始该模式在全省开展模式复制推广,目前已定南县和丰城市投资建设“N2N”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这一模式适合在交通便利,养殖密度比较大,单一猪场环保处理成本较高的地区,适合在南方湿热地区复制推广。

核心驱动,循环农业园区发展壮大。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新余市在一县三区分别规划建设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市循环农业发展。渝水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位于罗坊镇、南安乡,占地面积4万亩,投资1000万元,在园区内建立智慧农业体系。园区引进江西正合公司新建三期沼气并网发电项目,引进新余瑞旺农业开发公司、新余市蘑坊菌业、江西供销惠农等公司,建立了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该园区2016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发展成为全省绿色生态农业的样板区。分宜县浩森东方生态循环农业园,依托大型养猪场和大型沼气工程(在建)发展循环农业,主要采取种养一体化模式,猪场养殖废弃物通过管道泵送到厌氧塘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用于周边农地,实现资源化利用;仙女湖区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核心区面积为1.13万亩,总投资12.2亿元,完成投资8.95亿元,引进龙晟生物科技、凯光、广东盛邦、新余蜜桔良繁中心、葡萄酒庄、鑫海果业、毓秀山葡萄园、益丰菌业、蔬艺盆栽蔬菜等企业20余家;建设了百亩蚯蚓立体养殖示范园、百亩葡萄草鸡立体种养园。

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循环模式落地生根。对于交通不便利、养殖密度较小的偏远山区。新余市通过探索建设大型沼气站,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稻”模式,就地实现农牧结合小循环。如分宜县济优果园,依托分宜群源种猪场大型沼气工程,购置沼液运输车,并在千亩新余蜜桔园山脚下建设了一个容积2000方沼液暂存池,在山顶建设储液池5处,铺设水肥一体化管道,按照果树需肥时期通过抽渣泵将沼液抽送至每株蜜桔树,实现循环利用,既利用了沼液、减少了果园化肥农药施用量,又提升了新余蜜桔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开拓思维,以蚯蚓为链条的循环农业前景广阔。新余市还依托畜禽养殖场,探索发展以蚯蚓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如位于新余市仙女湖区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新余龙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设施葡萄园养殖蚯蚓,建成了100亩蚯蚓葡萄立体养殖基地,年可消纳畜禽粪污3万吨,年生产蚯蚓100吨销往江中集团,年生产有机肥5000吨,养殖蚯蚓的葡萄园,葡萄长势良好,不仅不用施化肥,还减少了农药施用量,生产出的葡萄,口感好,每斤价格都在15元以上,亩纯利在5万元以上。龙晟公司还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蚯蚓养殖,又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循环农业。

变废为宝,农作物秸秆实现综合利用。新余市瞅准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广阔前景,大力发展秸秆基料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建立了一批秸秆基料化利用基地,如位于百丈峰林场的新余磨坊菌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褐菇、双孢菇0.65万吨,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年利用稻秆2万吨;江西中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水西镇建立8.35万吨双孢菇生产基地,目前一期项目已完工,年可利用秸秆达5万吨。据统计,2018年全市综合利用秸秆6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9.95%。2019年渝水区被列入中央秸秆综合化利用试点县,获得首批资金484万元,同时渝水区配套资金120万元,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建设一批秸秆收储场,购置收割打捆运输机械,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为新余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新余市沼液粪污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老区建设(2020年23期)2020-01-13 09:47:2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Alita:Battle Angel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农业知识(2016年26期)2016-03-27 22:44:29
大棚丝瓜沼液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5
沼液喂猪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