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四川省乐山市精神病医院社工科,四川乐山 614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精神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等,需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致使病情迁延不愈,不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疗效,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2]。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干预中,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度,从而巩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但以往常规社区护理仅重视相关治疗及操作护理,应用受限。该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旨在探讨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便利抽样法选取该卫生服务中心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中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神经精神疾病;②合并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法参与研究;③合并脑器质性疾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⑤乙醇或其他物质依赖者;⑥病例脱落或失访。摸球法分组,各39例。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7.85±6.05)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36±1.02)年。 对照组男 20 例,女 19 例;年龄 21~67岁,平均年龄(37.72±6.10)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31±0.98)年。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利培酮 (国药准字H20010310)口服,初始剂量 1 mg/d,1 次/d,随后根据病情调整为6 mg/d,1次/d;2 mg/d苯海索片 (国药准字H32023129)口服,1次/d。持续治疗2个月。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常规护理,包括每隔2个月进行1次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病情控制情况,进行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帮助其形成科学合理生活方式;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中断用药。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 改良健康教育形式 不同于常规护理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康复护理重视改良健康教育形式,将精神分裂症发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制作成PPT、彩色图谱或视频,指导患者、家属观看,并进行讲解,通过回授法巩固其健康知识掌握度。还可以经由引导患者扮演家人、朋友、护士、医生等角色,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模拟护理,以亲身观察、参与、体验和思考,使其更深刻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
1.2.2 心理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更为重视患者心理康复干预。由经过专业交流沟通技巧培训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其倾诉内心感受,纠正其病耻感、自卑心理;根据不同性格色彩,灵活应用安慰、劝导、暗示、鼓励、认知情绪干预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每日倾听节奏舒缓、柔和的音乐,音量保持60~80拍/min与人体心率相似的旋律,循环播放,以助其放松身心,振奋精神,调节神经功能。鼓励家属多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病耻感及社会歧视。
1.2.3 强化康复训练 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①指导患者根据指令进行折纸、解绳索等行为练习,30 min/次,1次/d。②指导患者进行看书、读报、看电视、聊天等活动,给予相应语言、信息刺激,鼓励其讲话、写日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0 min/次,1次/d。③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广播体操、广场舞、唱歌等文娱活动中,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热爱生活。
1.2.4 自我护理干预 根据奥瑞姆自护模式,指导患者尽早进行穿衣、洗漱、整理床铺、进食、独自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其形成科学合理生活方式,纠正不良行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缺陷,建立正确自我概念,认识到自我护理能力在社会生活及学习中的重要性。
1.2.5 小组社交技能训练 划分小组,每组包括5~6例患者,鼓励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鼓舞,开展小组内交流,指导患者与人交流时保持目光接触;指导小组参与逛公园、看电影、理发等社会活动,注意仪态礼仪;开设手工制作、电脑、园艺等培训班,鼓励小组参与,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①以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满分为100分。不依从为0~60分,尚可为60~90分,完全依从为90~100分。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尚可率。②以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包括八个维度,各维度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患者性别、服药依从性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 χ2检验。患者年龄、病程、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服药依从率 (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服药依从性的对比[n(%)]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情感、行为、思维等方面协调功能异常[5-6]。此类患者大多需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服药依从性较低,影响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需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7-8]。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时间段 躯体疼痛 精力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 整体健康研究组(n=39)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照组(n=39)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两组干预后 t值P值71.02±8.65 82.41±9.25 5.617 0.000 70.69±9.02 78.24±8.58 3.787 0.000 2.064 0.021 62.02±8.35 71.95±8.62 5.167 0.000 61.88±7.65 66.85±7.04 2.985 0.002 2.862 0.003 64.32±7.80 78.65±4.17 10.118 0.000 63.98±7.54 72.01±5.00 5.543 0.000 6.369 0.000 65.21±6.24 73.88±6.87 5.834 0.000 65.14±5.87 69.65±4.74 3.733 0.000 3.165 0.001 64.54±5.87 85.99±6.98 14.688 0.000 64.21±5.48 74.10±5.48 7.970 0.000 8.367 0.000 64.05±6.25 79.98±9.55 8.716 0.000 63.85±5.49 71.54±4.55 6.735 0.000 4.983 0.000 69.96±7.20 80.52±7.50 6.343 0.000 69.50±4.87 73.62±5.06 3.664 0.000 4.763 0.000 58.96±6.84 68.95±8.74 5.621 0.000 59.02±7.00 64.57±3.05 4.539 0.000 2.955 0.002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并与行常规护理者进行对照。王勋等[9]调查分析了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认为患者对疾病认知和治疗态度是关键影响因素。故康复护理重视加强此类患者认知干预,并改良健康教育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彩色图谱、视频等进行健康宣教,能更好满足不同特征患者需求。此外,康复护理还强调加强患者心理康复指导,打造全方位心理干预及服务,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用药依从性。强化康复训练和自我护理干预有利于充分调动患者潜能,帮助其形成科学合理生活方式,纠正以往错误认知及行为,提升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而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实施目的是弥补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促使此类患者社会共鸣从消极转变为积极,改善其社会交往主动性和效能,从而促使社会功能恢复。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服药依从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提示康复护理能更好帮助患者提升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改善治疗效果。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疾病、用药治疗等知识的掌握度,且能调节心理状态,从而改善依从性。刘艳等[10]对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显示服药依从性佳者占90.0%,与此相符,但其康复护理内容仍较为单一,该次研究融入较多新型干预内容,更具创新性和全面性。此外,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凸显出康复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能促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且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需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