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灿伟
(新疆民航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规律饮食、不正确生活方式的持续存在,导致临床中关于胃部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1-3]。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对比研究方式总结无痛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6月开展本次关于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20例胃粘膜病变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组对比。2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5±5.5)岁。对所选患者以随机数字法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1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未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满足对比研究要求。
常规组应用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常规胃镜进镜,看到胃部病变,明确患者的胃粘膜病变情况,采用黏膜切开刀在病变周边0.5cm位置做标记,并采用甘油果糖氯化钠+亚甲蓝+1:100000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在病变有抬举后采用丢刀逐渐剥离到肌层,采用圈套器套扎病变后电切电凝,采用热止血钳电凝出血小血管,在创面发白且无渗血后回收标本送检,退出胃镜。术后提供止血、制酸、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措施。
实验组采取无痛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在麻醉生效之后进镜到胃部病变处,明确患者的胃粘膜病变情况,采用黏膜切开刀在病变周边0.5cm位置做标记,并采用甘油果糖氯化钠+亚甲蓝+1:100000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在病变有抬举后采用丢刀逐渐剥离到肌层,采用圈套器套扎病变后电切电凝,采用热止血钳电凝出血小血管,在创面发白且无渗血后回收标本送检,退出胃镜。术后提供止血、制酸、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措施。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治疗后总结并对比治疗效果、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以2015版的《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4]作为标准,并划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手术指标主要是以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主。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指标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指标对比[(n,%),±s]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实验组(n=10) 8 2 0 100.00 85.4±34.2 3.1±1.0常规组(n=10) 3 5 2 80.00 167.1±123.2 12.1±8.1 P<0.05 <0.05 <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
胃镜下的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是近些年发展并不断成熟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切除手术而言,对于患者的手术影响更低,很大程度的规避了大切口、多出血的手术问题,真正实现了快速、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治疗理念,因为手术治疗中视野理想,所以并不存在组织切除不完善的问题[5-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达到统计学标准。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无痛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都能够做到理想的病变组织切除疗效,尤其是在术后康复方面的优势突出,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可以有效地节省医疗资源同时减轻医疗负担[9]。另外,因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手术切口属于微创切口,所以在临床中发生术中感染的可能性也更低,对于患者的安全性保护作用更加突出[10]。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剥离切除术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整体优势更加突出,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