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莲,叶维萍,奚振华,刘洪涛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40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脑部供血的突然中断,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的心脑血管疾病[1]。一般而言,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两种原因:其一,大脑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血管腔变狭窄或者被阻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缺血的产生;其二,当异常物体(例如空气、水等)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动脉,并阻断正常供血,使脑部血流量骤然减少,进而造成脑部组织软化,或者坏死[2-4]。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见药物之一,但因单一用药的疗效欠佳,还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我院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发病时间在48h内的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分得32例患者。经检查,上述64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将严重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在外。参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8~72岁,平均(64.24±5.87)岁;实验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48~73岁,平均(63.45+5.4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在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指标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每次服用100mg,每日1次,需长期、终身服用;给予实验组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并阿司匹林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及方法同参照组所示,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每次滴入100mL,每日给药两次。
1.3 观察指标
(1)用药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其划分为显效、改善,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说明临床症状发生明显好转,患者状态趋于平稳;改善,说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状态有所提升;无效,说明临床症状并未出现改变,患者状态仍在恶化。
(2)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得分范围在30~100分之间。小于20分,说明患者功能严重缺陷,生活不能自理;20~40分,说明生活需要较大帮助;40~60分,说明生活需要帮助;大于60分,说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100分,说明患者完全正常。
(3)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自理指数进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分值越高,说明缺损程度越严重;自理指数越高,则说明患者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参照组更加理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实验组的评分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不存在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但实验组的最终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比较()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发病较急,脑部供血量的骤然减少,会衍生出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对脑部组织产生攻击作用,严重损伤脑部细胞,并致其死亡[4]。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强调对自由基的清除,同时还要保护神经元,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并阿司匹林治疗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神经功能障碍。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并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有效地预防血管狭窄和堵塞的进一步加重。但是,阿司匹林的单独服用,不能减少血小板的损伤,还需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类消旋正丁基苯酞,该药物主要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静脉滴注后,通过血液循环,能够阻断脑损伤的病理环节,对缺血性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缩小脑部的阻塞面积,减轻脑水肿,增加缺血区域的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和血流量,并对脑部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产生抑制作用[5]。此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使用,还能够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的钙浓度和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清除自由基,刺激抗氧化酶的生物活性,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合并阿司匹林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还能纠正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