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岚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法律之家”,爸爸是一名人民法官,妈妈是一名教法律的大学老师。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去爸爸单位时,发现那里很多办公室都挂着一个大大的天平,爸爸衣服上也挂着一个小小的天平徽章,我想:这应该代表着平等吧!
有一次,我参加爸爸单位的一个活动,看见爸爸和很多伯伯、阿姨站在台上,举着右手,握紧拳头,对着一本书宣誓,感觉好神圣。后来爸爸告诉我,这本书就是宪法。
我想,宪法离我们远吗?应该很远吧!我又仔细想了想,觉得宪法应该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
过马路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是每一個人都必须遵守的。
老师常教导我们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吵闹,这就是要遵守公共秩序。
更有意思的是,寒假里,每当在家做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我各有分工——我洗菜、妈妈烧饭、爸爸洗碗。妈妈笑着说,这体现了宪法中人人平等的原则。但有时候我也很苦恼,爸爸妈妈聊天时总是聊一些法律问题,我想插句话都插不进来,这大概就是不平等吧。
我们要把这些小事当成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对待,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样国家就会变得更有秩序,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指导教师 滕敏霞)
【评点】
小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对国家宪法的体会,将看似遥远、高高在上的法律法规通过具体化的事例展现出来,既生动形象,又言之有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宪法的“远”与“近”,体现出小作者的独特思考,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