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女神”鲍哲南:在斯坦福大学当院长

2019-03-05 09:07美云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期

美云

本文主人公

2019年元旦,南京姑娘鲍哲南回家乡探亲,引起广泛关注。她是第一个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当院长的中国女性,曾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5年《自然》年度人物、2017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等殊荣。她攻克了人造皮肤的难关,让人类永葆美丽不再是遥远的梦!这位全球著名的科研女神,生活中还是两个孩子的美丽辣妈。鲍哲南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呢?

从好奇宝宝到“高效学霸”

1970年,鲍哲南出生在南京,父母均是南京大学的教授。她从小就是个好奇宝宝,上幼儿园时,邻居家煤气罐着了火,大家都去救火。妈妈拿起被子,往上面浇了很多水后捂上去,煤气罐喷出的熊熊火焰当场熄灭了。这件事给鲍哲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脑洞大开地问爸爸:“我们家的仙人掌里面也有水,能用仙人掌灭火吗?”

父亲鲍希茂是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从不批评女儿的这些“奇葩”想法,反而感觉她的思想很有趣,并引导鲍哲南先自己找问题找答案,然后再做实验证实。就读于金陵中学时,鲍哲南对理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养成了勤于动脑和动手的习惯,这为她在科学道路上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尽管父母工作繁忙,但他们一定会挤出时间陪伴鲍哲南和姐姐。有一次,父亲带鲍哲南去玄武湖玩,她当时在吃冰棍,爸爸随口问她:“冰棍落到水里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11岁的鲍哲南想当然地回答:“肯定会沉下去。”父亲就鼓励她自己验证一下。鲍哲南把冰棍扔到水里,却看到它分明是浮在水面上的,惊呼:“为什么?”父亲笑而不答,让她自己去研究。鲍哲南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

带着一份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鲍哲南17岁就考入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人觉得命运对她太过眷顾,但事实上她成功的秘诀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高效”是鲍哲南人生的关键词之一。受父母的熏陶,她始终对学习保持着最原始的渴望:“谁还不想多学点东西呀!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是为了考高分的。”鲍哲南喜欢动手操作,大学期间她最爱泡实验室,有时甚至不惜“逃课”去做实验。

一直怀揣着出国留学梦的鲍哲南,英语成绩却并不好。为提高英语水平,她在家中洗手间和卧室里贴满了托福单词表,每天刷牙和上厕所的时间都在背单词。鲍哲南还克服了自己内向的性格,在校园里主动和外籍学生交朋友,用很烂的英文与他们大声交流……半年后,她的英文水平大幅提升。

鲍哲南有一套独有的高效学习法。面对“分子生物学”这样堪称“鬼见愁”的课程,即使缺课,她仍可以奇迹般地取得高分。鲍哲南分享道:“对于相对简单一些的基础化学或生物学课程,只需用几个步骤,通常24个小时就能吃透一本书,然后在考场上大有斩获。”第一步,拿来一本书后,鲍哲南先粗看框架,弄明白这门课到底讲的是什么。第二步,缩写整本书。她会找来一个本子,边看书边把书里的关键词和中心句默写出来,“找准最重要的东西,一大段话里只要背下几个关键句就可以了。”第三步,鲍哲南会把本子上的笔记全都变成题,一边翻这个本子一边动手出题:“如果我是出题老师的话,我会出什么题?怎么把这些话变成疑问句、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完成这三步,一本厚厚的书就变成了十几页纸。最后1个小时,鲍哲南就把这些纸上的内容全都背下来,然后直接上考场。“考试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怀着轻松的心态考完试,鲍哲南又快快乐乐地去做实验了。因准备充分,在考场心情松弛,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在异国他乡大放光芒

1990年,鲍哲南随姐姐来到美国。当时她还不满20岁,一边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一边打两份工维持生计。她利用中午的空档去给一家公司做兼职调研员,需要挨家挨户地敲门。“当着我的面摔门的都算小意思,遇到流氓调戏,我只能赶紧落荒而逃。”初到美国的鲍哲南,曾在日记中含泪写下这段文字,记录异国他乡生活的不易。

晚上放学后,鲍哲南还要去中餐馆打工。自立的鲍哲南不想依靠家人,在美国留学的日子过得很艰辛。为了省下几美金的交通费,她每晚从中餐馆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40分钟回住处。在暗夜中独行街头的她,曾几次遇到醉鬼尾随骚扰……她经常会抽空逛超市,只为了能买到因为快过期而打折的便宜东西。

鲍哲南打工的餐馆老板和厨师,看不惯店里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她,处处针对鲍哲南,把所有脏活累活都留给她做。一次,因为她上菜时不小心洒到客人衣服上几滴汤汁,尽管客人已经接受了鲍哲南诚恳的道歉,老板还是当着所有食客的面,指着她的脸痛骂了一顿。之后,她就被从前厅调到了后厨去洗盘子,兼做整个餐馆的保洁。

鲍哲南每天凌晨1点才能下班,有段时间面临考试,疲惫不堪的她回家后还要熬夜复习功课,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度累到流鼻血……但熬过所有苦难,鲍哲南自食其力养活了自己,并收获了一番宝贵的社会阅历。

1991年,鲍哲南用20天的时间准备了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考出了惊人的高分。芝加哥大学破格录取本科尚未毕业的鲍哲南为硕士生。鲍哲南选择了华裔高分子化学家于鲁平为导师。鲍哲南说:“是于教授将我引入科研的殿堂。他和芝加哥大学的许多老教授一样,可以把每个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让人觉得:哇,原来做科学是这么有趣!”

找准了人生方向的鲍哲南每天枕书而眠。“读论文”好像是她那段生活的全部:几乎每晚都是读着论文睡去,早晨醒来,捡起论文又接着读。她深深爱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确,科学的魅力在于发现真相的过程。“如果刚好你正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某些科学奥秘的人,那該多棒啊!”

在芝加哥大学,鲍哲南有机会了解不同科学前沿领域的发展,遨游于科学的奇妙世界,并确立了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方向,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科学研究,于1995年取得了博士学位。同年,她申请贝尔实验室的博士后。答辩时,鲍哲南充分表现了自己深厚的科研底子和对学科前沿的不懈探索,她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聚合物材料化学领域的文章作了精彩的分析。答辩委员会的教授在第二天告诉她“我们接受你了”,直接聘请她做研究人员,这是贝尔实验室历史上少有的。在贝尔实验室的8年中,鲍哲做到了首席研究员,在其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

2004年,鲍哲南放弃了许多大学给予的优厚待遇和正教授职称,选择到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她选择这里,是因为斯坦福既研究学术理论,又注重实际应用。“做科研要做得狠,玩也要玩得狠。”说这话时,鲍哲南的眼睛里忽地闪过一丝狡黠。喜欢和学生在课题上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她,最反对研究上的“蛮干”。鲍哲南从来不对学生来实验室的时间做硬性规定,一有时间就组织学生们“偷懒”,聚在小会议室里和他们聊八卦,玩游戏,某些真人秀节目也是一集不落。她和学生们的科学实验,都是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的……

在斯坦福工作的十余年间,鲍哲南始终奋战在一系列科技发展的前沿,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有机晶体管、人工电子皮肤、碳纳米电子器材等。其间,鲍哲南得过的有分量的奖项数不胜数,2009年,她还获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颁发的“全球高新奖”。

传奇院长更是“美丽辣妈”

一个世界顶尖的学科前沿研究者、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远在海外却时刻挂念父母的女儿。鲍哲南在这些角色中转换着,平衡着,优秀着,犹如一只破茧蜕变的美丽蝴蝶,领舞在学科前沿。

别人看来晦涩枯燥的科研,在鲍哲南心中却如同“打怪通关”。她大量发表学术论文,拥有超过30个专利。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公布了鲍哲南和研究小组最新成果——一种能够感知微小压力的人造皮肤,这让同领域的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都觉得耳目一新。鲍哲南和小组共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实验,最终使用一种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弹性物质,研制出了具有超强灵敏度的人造皮肤。经实际测试表明,这种材料能清晰感知一只苍蝇或蝴蝶停留在其表面所造成的“触觉”,而且作出感应的速度极快。

在鲍哲南看来,人工电子皮肤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一开始,我们做这个是想让烧伤者拥有真实而美丽的容颜,让没用感知力的假肢也拥有灵敏触觉。随后我们又考虑到,还能用在机器人身上,灵敏的电子皮肤让机器人也拥有了触觉,它们可以做一些非常细致的动作,比如扶病人的时候,能够掌握力度而不至于弄疼或弄伤他们。还有一个可能的地方,就是驾驶的方向盘,如果安置了触觉传感器,在驾驶员很累没有扶住方向盘的时候,方向盘可以自动感知驾驶员的非正常行驶,然后发出提醒,这样也能减少交通事故。”

因在人造皮肤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鲍哲南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并被外媒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2015年,她被《自然》评为年度科学人物,2017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7年11月,鲍哲南升任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她也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当院长的华人女性!

鲍哲南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人们常好奇她怎样去平衡事业和家庭。鲍哲南说,父亲告诉她,人生中完整的幸福包括两个方面:事业成功和家庭美满。维系的原则就是不能牺牲一个去换取另一个,两者都不可偏废。

鲍哲南领会了父亲的用心。她通过提高效率来完成工作,从事科研的时候严谨认真,一分一秒都不舍得浪费,回到家就一定会和家人孩子们在一起。现在女儿11岁、儿子8岁,鲍哲南每天下班回到家,都会陪他们一起做作业,玩游戏,在孩子身上她舍得花时间。有时一家人驾车去海边度假,她也会和孩子们一起疯一起闹,然后饶有兴致地捡拾贝壳和石头,带着他们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

不仅是科研界“大牛”,鲍哲南在斯坦福还是著名的“走路英雄”。斯坦福大学一直提倡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班。由于鮑哲南长期坚持走路上下班,校方还将她的照片和留言制成明信片,悬挂于斯坦福的校车中。“事实上,每次30分钟的走路不仅是我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许多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例如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与我的朋友、父母交谈。”如今,年迈的父母已被她和姐姐接到美国生活,鲍哲南每天都会陪父母去散步。

“不管多忙多累,我每天都会在早晨5点起床给家人做早饭,这是我陪伴他们的时间和方式;我的爱人是一位华裔科学家,他会教我平衡工作与生活。每当有外出的国际会议,我会和全家人一起去,会议结束后转转,算是放松心情。”身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她,也执着地爱美:早晨穿着球鞋步行到学校,到了办公室则换上高跟鞋,美美地保持忙碌中的优雅。

鲍哲南至今与母校南京大学和国内很多研究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在她的团队里,就有多位来自江苏的博士生。2019年元旦回南京探亲,当被记者问及“梦想是什么”,鲍哲南快人快语:“当然是拿诺贝尔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