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40年代就提出,“课文”即“美文”,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如果能从阅读课文入手,将教材作为表达模仿的例子,表达训练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并且源远流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托统编版小语新教材,找出课文中的相似结构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从相似的结构中进行表达迁移,将静态的文本结构还原为动态的表达过程,从阅读中领悟表达的奥秘,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从课文中学习表达元素,让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合在一起。读为基础,从读中学习表达,以表达促进阅读。教材中有很多描写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简洁,结构相似,句式反复,读来朗朗上口,是对学生进行表达的切入点。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全诗前四个自然段的描写很有画面感,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刻画相得益彰。通过“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感受雷锋乐于奉献的精神。于是,让学生模仿类似的结构,拓展想象: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助呢?
学生模仿着课文的结构,进行个性化表达:穿过茂密的森林,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森林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扶着受伤的小伙,顶着刺骨的寒风。瞧,那树枝上挂着的布条,就是他留下的身影。沿着宽宽的草原,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草原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赶着奔跑的羊群,追着调皮的山羊,那青翠的草地上,留下他行走的足迹。
公园里、马路上、校园里,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学生将雷锋的形象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魅力,懂得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动词的呈现,让人物形象高大起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贯彻阅读指向表达的原则,表达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阅读服务于表达,表达始终是主旋律。从表达的角度解读好文本,精读好语段,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能够实现传承与创新地完美融合。
《雾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雾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大街小巷都藏了起来。在描写雾的变化时,段落结构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是先写了雾的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这一部分语言也很有特色,都是用了“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让读者既感受到了雾的淘气可爱,同时又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雾把天空藏了起来,无论是飞机、云朵还是金黄的太阳,都看不见了。雾把城市藏了起来,无论是建筑物还是茂盛的花草树木,都看不见了。在我眼里,雾是一个工程师,他手里拿的那支铅笔一挥,天地间就披上白蒙蒙的轻纱,整个城市都变了。雾是一只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它在天空中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一会儿飞到南、一会儿飞到北,可真有趣。
一组组朦朦胧胧的镜头,就是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将生活的镜头拉长,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体现儿童本位思想,它养护儿童的言语生命,所考虑的主要是儿童的表达观念与表达实践中的问题状况。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结合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结构相似的故事课文中学习表达方式。
《蜘蛛开店》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非常丰富,在结构上有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很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雪糕吧,因为雪糕做起来很简单。于是,蜘蛛在一间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水果雪糕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的肚子那么大,要吃很多雪糕,怎么办呢?于是,蜘蛛叫来了小伙伴们一起去做雪糕,经过他们一天的努力,终于让河马吃上了雪糕。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衣服吧,因为衣服织起来很简单。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衣服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顾客来了,是一头大象。它的四肢像四根大柱子似的。蜘蛛织啊织啊,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蜘蛛累得趴在地上,心里想:还是不卖这些东西了吧!
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表达,把表达的训练融汇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去,将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表达训练有序有法。阅读是理解吸收,表达是理解的外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时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找到课文中所蕴含的表达特色,将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提取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然后进行个性化、主体性的表达,达到人与文的思维互动,从阅读中领悟表达运思的奥秘。
《风娃娃》的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清晰,都是先写风娃娃看到的景象,再写风娃娃是怎么做的,最后写因为风娃娃来了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让学生也按照这样的格式,想一想:风娃娃还会来到哪里?看见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风娃娃来到了一个广阔的草坪上,他看见一群小朋友正在比赛跑步,一个个大汗淋漓的。他连忙跑了过去,向孩子们吹了一口气。孩子们感觉很凉爽,对风娃娃表示感谢。风娃娃可高兴了,他又来到游乐园,看见一群小朋友手中拿着几个气球。风娃娃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向气球吹去。气球飞了起来,孩子们开心极了。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让学生写了风对人们有利的一面后,再启发学生思考:风娃娃有没有什么时候帮了人家倒忙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描述:风娃娃又来到了一户人家,看见人们在那里晒衣服。它想把人家的衣服吹干,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结果把衣服全吹走了,人们纷纷责怪他。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站着,心想,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可以从正面去模仿表达,有时候也可以从反面进行表达训练。虽然结果不一样,但是对于语言的表达是起到同样作用的。这种思辨性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带着反思的眼光去真正理解文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而不能自以为是的感知与印证。
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基于儿童视角,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表达。文章中好的结构是表达的模板,是表达训练的绝佳时机。对于这类文本,指导儿童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儿童迁移类推,努力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构与超越,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