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03-05 20:03:51黄小平张紫君樟树水文站
节能与环保 2019年3期
关键词:水文利用率污水

文_黄小平 张紫君 樟树水文站

1 我国在水文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现状

1.1 缺乏对水文水资源的监测

虽然我国监测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发展,但是相对科技大国的水平尚有差距。水文监测技术专业性较强,系统复杂,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科技发展速度较慢,大多水文水资源监测站还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法,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较大,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影响较大,数据的及时性、严谨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需要加强对监测领域的重视程度,引进并创新相关设备的技术,提高监测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人工工作强度。

1.2 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就水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我国国情看,当前关于水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谁发现、谁开发、谁受益的情况较多,这种现象违背了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差,使得《水法》形同虚设。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规范水资源等级划分,严格控制水资源总量,从长远的角度制定开发和利用措施。另外还应从制度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流程,合理管控水资源总量,合理分配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3 水文水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我国除了水资源短缺外,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虽然相对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整体有效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却远不及发达国家。

1.4 水资源的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超过一半城市的城区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较多,由于相关处理技术尚不完善,导致污水难以有效处理,排放后对水资源产生污染。

1.5 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水文水资源的基础信息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水资源监测数据对水源进行分质,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分质供应,区分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实现对非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完善不同水资源的具体信息,合理建设水利设施。通过对水资源的监测能够准确地制定污水和废水处理措施,严格检测待排放水的水质,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智能化、信息化的水资源监测系统,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全面把控,开源、节流和污水治理相结合,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新型水文水资源监察技术的应用

2.1 水情测报技术和调度技术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的位置随地区差异性较大,对高寒、峡谷等区域的监测难度十分高,环境极其恶劣,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按时按质地准确完成,而且自然灾害频发,对水资源的监测不全面,对大型灾害的预测性低。这种情况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价值凸显,将检测装置安装到适当的位置,通过自动化技术及时实现对水文信息的获取,有助于相关部门在短时间内制定调度指挥应急处理措施。这种测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通讯、测绘等多项专业技术,对防洪抗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预报与检测技术的应用

预报和检测技术在水文监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能够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对水灾进行预报,实现防洪减灾。传统的水文监测技术局限性较大,难以实现全面、及时的监测,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范围更加全面,系统的灵敏度较高,能够实现水文环境的深度监测,除了应用传感设备的监测功能外,监测人员还可以借助设备进行水文信息采集,通过信息传输功能将其传送到数据分析系统中,以便全面掌握水资源的综合情况,提高旱情和水灾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水文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3.1 平衡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间的关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中,我国水资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黄河、海河、淮河和辽河四条河流的平均降水量减少达6%,地表水资源量也明显减少,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循环体系产生干扰,导致水资源分布发生变化,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开展水文工作时,气候变化给相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气候因素进行分析,避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活动等因素对水资源的作用效果,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威胁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3.2 加大对水资源的研究和探索力度

在水资源的监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对于这些数据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分类整理,逐渐将我国水资源信息整合到一起,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归纳总结出降水量及水资源的变化规律,还能及时对各地水源做出分析。在监测系统的辅助下,监测工作者共同努力建设数据库,实现对水资源的观测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水情或旱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灾害带来的一切损失。

3.3 节约有限的可用水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极其严重,减少大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大微喷灌、薄露灌溉等先进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力度。除了农业外,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用水量猛增,但是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较低。在节约用水方面,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差距较远,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节约用水。

3.4 加强科研力度,推进全面节水的进程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积极研发节水产品,根据供水管网情况,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的使用,降低漏失率。对公共建筑、生活住宅区等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水处理和重复利用,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的变革,通过修建生态设施,提高雨水利用率,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在农业方面,促进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针对不同地形选择最为适宜的灌溉方式,既要保证农作物的水量需求,还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工业方面,提高非淡水资源的利用,对于水资源消耗量大的行业实施节水改造,尤其是沿海城市,有效利用充足的海水资源,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根据水质需求需求新型可用水源。

3.5 提高城市的水汽循环速度

城市建设中,混凝土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增长量较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和土地裸露面积逐渐减少,混凝土封闭性能强,导致城市的透水性越来越差,水汽循环速度减慢。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在城市建设中,地面尽量合理选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透水性,增加道路周围绿化带的种植,改善城市透气性,增加水汽循环,美化城市环境。

3.6 建立水资源监测站

在制定水文水资源保护措施时,需要相关水资源资料作为参考,而这些资料主要源于水文水资源监测站,通过监测站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情况收集,观测降水量、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水质等,充分掌握该区域的水文信息,为水资源的管理打下基础。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掌握区域降水径流、城市降水径流、降水损失量和降水利用率等水资源特点,以便制定符合该区域现状的管理措施,对干旱洪涝等灾害提前制定预防和治理方案。

3.7 提高废水、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实现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在节水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废水、污水的处理,实现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城市发展、工业生产速度都非常快,水资源消耗量大,对废水、污水的妥善处理,不仅能够避免对水资源的破坏,还能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环节水资源不足的压力。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并支持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严格控制不达标污水的排放,避免污染水资源。但是我国污水处理技术还不成熟,处理流程还有待完善,没有大型集中处理和重复利用系统,处理过程不够完整,污水再次利用率低。提高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严格控制废水、污水的排放,加大科研力度,结合国外先进的处理技术,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提高污水分类和处理能力。

4 结语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妥善处理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水文利用率污水
2022年《中国水文年报》发布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污水的自述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58
污水罐坍塌
南方周末(2019-12-05)2019-12-05 11:17:43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