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019-03-05 17:02高文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

高文祥

(佳木斯大学 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教育部199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校学报作为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提升高校学报质量,充分发挥学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报质量好坏,固然与稿件的质量息息相关,但也与编辑的策划、组织、加工密不可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着眼于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高校学报所具有的思想性、学术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出发,围绕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职责,阐述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神圣使命。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这是对高校学报编辑最重要的素质要求。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要培养自己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引领、最重要的行动指南,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国走向世界,为世界了解中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崇高的职业操守

编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这体现在编辑的心血和智慧渗透在作者的作品之中,既有雪中送炭,更有锦上添花。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奉献自己,照亮他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严格的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要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在认真审读原稿、体会作者意图、尊重作者风格的基础上,拾遗补缺,深化和美化作品;有时甚至在经过作者同意后,自己动手对作品作脱胎换骨的改动,不图名利,只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高校学报编辑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高校学报编辑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经受住权力、金钱、感情的考验,坚持一视同仁的审稿标准,防止人情稿、酬劳稿,杜绝粗制滥造,做到既不与达到出版水平的作品失之交臂,又不让不该出版的作品侥幸出笼。著名编辑人邹韬奋曾说过:“我取稿向来采取严格态度,虽是我敬佩的师友也是如此,取稿凭质不凭名。”“我选择文稿,不论是老前辈或年轻作者,不管是名人或无名英雄,只要是适用的,我都欢迎,不适用的不顾一切地不用。”[1]取稿凭质不凭名,更不能凭利、凭情,老一辈编辑的这种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值得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认真学习汲取,并身体力行,以质量决定取舍,严格把好质量关。

三、扎实的学术功底

高校学报的学术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且既要“专”、又要“博”,使头脑成为灵敏度很高的信息“雷达”。“专”就是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有某一学科专业学习背景,坚持学习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理论,保持跟踪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了解不同阶段学科专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是因为,“在编辑工作各个环节,从策划选题、组织稿件、审读加工到整体设计等,都需要编辑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审视和加工”[2]79,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持作品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此同时,高校学报不是单一学科的专业期刊,所涉及的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学科交叉融合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学习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唯有如此,才能胜任编辑工作的需要。

此外,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作为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不能仅满足于当一名“裁判员”、“教练员”,而且要善于当一名“运动员”,积极参加科研和教学立项活动,以真正作者的身份去创造。高校学报编辑应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对所分管学科领域具有精湛的学术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承担与自己学科相关的研究项目,并能对某些学术见解、学术思想进行分析、评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发表一些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3]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创作历程和感受,才能在创造过程中,真正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判断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学术型、专家型的高校学报编辑。

四、深厚的编辑底蕴

高校学报的精神文化内容虽主要靠作者创造,但要通过编辑的设计、组织、审核、选择、加工等,才能完善和提高。因此,编辑人员被赞以“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为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等美誉。这既是对编辑人员的尊重,又表达了对编辑人员工作的期待。邹韬奋曾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干,否则难有效率。”[2]85这说明,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既要热爱编辑工作,甘为人梯、甘心奉献;又要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要有创新性,挖掘思想理论研究最新成果,追踪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前沿,创新栏目设置,加强选题策划,引导作者进行创作,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要强化精品意识,从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实际出发,反映教师优秀科研教学成果,以及从学校所处地区历史文化的特色出发,展示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基础、风貌和价值,突出学报特色;要发扬工匠精神,在审稿、用稿过程中,“不但要对该论文在学术水平、思想逻辑、结构等进行把握,而且也要对其文字、标点符号、语法修饰等方面认真推敲、斟酌,不能有半点疏忽和差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谨精细”[1];要善于学习新媒体技术,适应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努力掌握通过大数据获取多种介质信息,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检索、筛选,运用系统集成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最终合成输出所需要的稿件。人工智能和人移动互联网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将对编辑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应该主动迎接这个挑战,努力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编辑内容筛选的效率和质量。

五、出色的沟通技巧

高校学报编辑要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又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与教师、同行和专家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流、学术交流,打造学术交流“生态圈”。

作为一名高校学报编辑,要出色完成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编辑要保持与所分管学科专业校内外专家的沟通与联系,在与专家沟通交流中,了解和掌握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学术动态、学术成果,并经常就所负责编辑稿件的内容、观点等,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做好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与专家沟通过程中,作为学报编辑,固然要有与专家对话的专业基础,也要讲究沟通艺术,特别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对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采取“扬弃”的态度,而不能生吞活剥,向作者反馈合理化的建议。要与相关学科专业教师保持联系,这是高校学报编辑的优势。作为学报编辑,也应该参与本学科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从教师身上获得学术前沿信息,了解教师学术动态,并以自己的眼界和经验,指导教师的学术活动,给自己的编辑工作提供了“活水源头”,并以自身的努力,践行了编辑为作者服务的工作要求。要经常参加相关学科专业学术会议,了解国内乃至国际上最新学术动态、学术研究成果,这是保证自己的学术思想、观点、见解等,始终处在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的最佳选择,也是学报编辑出色履职的前提基础。要积极参加新闻出版、学报编辑等方面的培训会议,重视与编辑同行交流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吸收并借鉴其它高校学报在栏目设置、选题规划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学校学报的情况,不断推出新栏目、新内容,进一步提高编辑内容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学和科研最新成果的传播平台。[4]高校学报的质量如何,体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所以办好高校学报具有重要意义。而编辑素质是学报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地强化编辑的责任和能力,引导和激励编辑把握政治导向、坚守职业道德、打牢专业功底、强化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才能使学报质量获得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报为高校改革发展服务、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推动先进理论、先进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在学术面前,市场就是个屁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