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龙虎,辜美惜
(广东医科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学界对这一理论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如教育定位、教育本质、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改革、教育的领导权等。综合来看,现有研究仍需从以下二个方面加强:一是研究范围的广度仍需拓展,如对习近平关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相关论述的研究尚待发掘;二是研究内容的深度仍待继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不仅散见在习近平关于教育、教师、教学的讲话、谈话、演讲和答问中,散见在习近平的信件、贺词、批示中,还散见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出台上,同样凝练在习近平的人生经历中。如习近平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谈论教育功能,与以往学界从个体层面探讨教育功能相比独具一格。本文以国防教育为例,从具体学科角度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以期引起学界的广泛深入研究。
国防教育作为教育和国防的两栖内容,毫无疑问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建设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的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以及相应的媒体宣传、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出台颁布,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但作为普通大众而言,对于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多是处于一种感性认识层面,尚未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因此其认识较为表象,没有深入到国防教育重要性的内在理路。这就难免造成国防教育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扩展深化国防教育必要性认识仍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要坚持的工作定位。国防教育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从国家层面看,国防教育是落实国家整体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在安全层面涉及到多对关系对象:国家和人民、国土和国民、内部和外部、传统和非传统(如网络信息安全)、自身与共同等。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指长期以来空间维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还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安全。第二,从时代层面看,国防教育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当然要求。早在2001年4月28日,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得我国的国防教育有了法律保障。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落实。毫无疑问,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举措,刻不容缓。第三,从个人层面看,国防教育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修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8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直面各种艰难险阻,战胜重重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军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在党的领导下孕育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保证我们民族和个人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法宝。无论是在部队服役的年轻人,还是普通百姓,学习并拥有这些精神是个人成长成才,面对人生和事业困境的有力武器。只要拥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断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终究会登临成功之巅,迎接人生辉煌。第四,从学校层面看,国防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堡垒,强化国防教育学习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渗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2014年媒体报道哈尔滨一所大学航天专业的大学生在近两年时间里为外国人员收集50多次情报,获利3.2万美元。这一消息引起举国哗然与愤怒。由此可见,为保证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免受敌方迷惑,深入开展学校国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青少年学生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敌对势力的傀儡和帮凶。
理念是人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程度的产物,呈现出精炼性、客观性、逻辑性和深邃性等特征。国防教育理念是在国防教育科学定位的逻辑前提下对以往国防教育经验性总结的升华,是对综览全球国防教育后的借鉴,是对国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审思,指导着未来国防教育的策略和行动实施。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必须树立两大理念。
1.深入强化国防教育“四个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国防教育必须秉承的理念。政治意识是搞好国防教育的根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忠于党和人民,以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来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各种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才能保证国防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局意识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从大局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妥善处理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国防教育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格局出发全盘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关系。核心意识是搞好国防教育的保障。核心意识要求相关组织部门和个人自觉遵守党章党纪的要求,维护并坚决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服从组织安排,不折不扣高质高效完成国防教育的规定和要求。看齐意识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基础。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看齐,将理想信念化为尽职尽责搞好国防教育的具体行动中去;向高标准看齐,扎扎实实搞好国防教育工作。
2.始终坚持国防教育两大精神
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文化、价值观等在内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品质,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在当前全球化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只有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扰,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因此,在国防教育中深化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容置疑。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民族特质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必须加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自觉进行国防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在内的各个方面创新,为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实施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国防教育方针的当然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全民国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面对世界军事革命发展的复杂态势,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必然选择。从国防的地缘环境来看,与我国接壤国家达14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领土争议或热点问题甚多,除了长期以来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外,还有2016年开始兴起的萨德入韩问题;无一例外的佐证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必要性。从国际战略来看,我国地处国际战略核心区,实施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水平是有效协调我国与美日俄诸多关系的保障。只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才能保证在国际交往和合作中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在当前构建世界新秩序中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全民国防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1]。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此后历届国家领导人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细究全民国防教育,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普及性全民教育,无论民族、性别、地域、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都必须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安全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这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尤为重要,对于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起到全面预防和打压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二是实施终身教育,将国防教育视为贯穿整个人生的教育形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成为衡量一国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志。在现代通讯网络高度发展、信息轰炸的时代,破坏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会以各种不同形式和途径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须实施终身国防教育以增强辨析能力,坚决抵制并同破坏行为做斗争。对于大中小学的国防教育而言,还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它是全面素质教育、意志品德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要求。习近平在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2]同样,习近平希望青年大学生从自己做起,做到勤学、修德、明辨和笃实[3]。因此,必须通过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得关心、热爱、建设以及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国防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国防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教育队伍体系、教育保障体系、教育评价和监督体系等,牵涉到各级党委政府、军队、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必须在总结以往国防教育的经验基础之上,以科学筹划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军地协调、上下联动、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多头并进,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1.完善国防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在国防教育领域落实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国防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法治框架下的有效衔接和约束机制,强化国防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惩罚力度。针对国防教育中重形式走过场等现象要发现一起及时处理纠正一起。以学校国防教育为例,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着军事理论教学简化,军事训练偏训漏训、单纯追求军事训练汇报演示效果、重视队列课目偏废其他课目,以及消极保安全取消实弹射击训练等问题,2013年10月22日,总参部、总政治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要求军地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规定,确保学生军训时间、内容、效果落实,通知指出“各地、各学校要进行军事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学生军训改革,积极探索成功经验,要拓展学生军训内容,结合各地和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捕俘拳、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无线电测向、规避灾害、防空逃生、自救互救等科目训练。”[4]这一通知及时纠正了学校国防教育的错误倾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得以修订;2016年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完善国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正在走向新征程。
2.探索组织协调机制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国防教育牵涉部门多,涉及面广。完善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机制,必须先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指示为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在国防教育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不仅个人需要积极参与国防教育的终身学习,同时也要积极筹划协调国防教育的各项事务。通览全国,各省各地的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受到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的地区,国防教育开展得好。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和省长期间,兼任福建预备役高炮师第一政委长达7年时间,秉承“支持预备役部队建设,就是支持经济发展,就是支持改革开放”的思想观点,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该师先后获得“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5]。
3.注重军民融合加强国防教育队伍和保障体系建设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防教育队伍建设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抗美援朝阶段的爱国宣传教育队伍时期(1949~1955年)、专业性军事训练阶段的兼职军事教员队伍时期(1955~1984年)、第三次军训试点阶段职业化的军事教员队伍时期(1984~2001年)以及普及性国防教育阶段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时期(2001年至今)[6]。特别是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设了高校国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在此基础上,2012年厦门大学在全国首设国防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开启了国防教育专业化学科队伍建设的新篇章。从国防教育队伍的历史建设和现实情况来看,国防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即使在当前国防教育开展比较好的高校,也存在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训练、人员缺口大、经费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国防教育队伍更不容乐观。据对厦门市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调查统计,高达85.2%的社区没有专职的国防教育教师;退休老军人成为绝对主力,占51.9%;国防教育讲师团占11.1%;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占3.7%;人武部、武装部以及社工等占33.3%。[7]由此可见,在短期内完全改变这种局面、建立专业化的国防教育队伍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有实现军民融合,发挥地方和军队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形成军队和地方国防教育一体化格局,方能高质高效完成国防教育的重任。一个优秀的国防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习近平提出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8]
4.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和媒介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是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单一的国防教育形式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新科技新媒体,运用不同艺术形式来感染人、教育人,让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唱响祖国大地。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积极推动之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烈士纪念日(每年9月30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隆重举行系列纪念庆祝活动,包括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等。这些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布,加上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和网络的传播,形成了对社会各界的全面教育覆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极大的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和国民意识厚植百姓心中。
5.构建并完善国防教育评价和监督体系
国防教育重教学轻评价与监督是当前国防教育完善与发展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国防教育评价与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9]。以国防教育开展得较为突出的高校为例,国防教育已经纳入了高校学生培养体系,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理论课和军事训练制度,但现行的国防教育评价与监督主要体现在军训总结汇演中。这种评价形式导致高校对国防教育理论课重视不足,人员与经费保障不充分,师资建设跟不上国防教育发展需要,军事训练过度集中于队列课目,对于实弹射击、规避灾害等内容重视不够。完善国防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可以借鉴高校“两课”评价与监督体系的方式方法,实施高校校长、书记上一堂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经费单列、国防教育教学达标与测评等制度建设,由军队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组建国防教育专家库与检查团,定期与不定期对区域内国防教育进行抽检与监督。中小学及职业学校的国防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可以借鉴高校做法,依时依地制宜原则,突出国防教育实效性。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对于提高“十三五”期间的国防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有待各地进一步细化落实。对于城市社区及农村地区的国防教育评价与监督体系实行分离原则,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独立评价,评价结果交由被评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地方主要领导职务晋升考核中政治意识水平的主要参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内容,其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富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从理论层面看,这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关于国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是对国防教育规律、现状和趋势进行审思的理论结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从实践层面看,这对我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为军地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现实路径,指明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和重中之重,为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