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9-03-05 17:02杜翊宁李国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杜翊宁,李国锋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大数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学习、分析、利用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运用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获得感。特别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当前形势下,厘清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辩证认识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梳理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各个载体上的新思想、新信息、新资源,但是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大学生接受的思想、信息、资源未经过滤,良莠不齐,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下,部分大学生也可能会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反客为主,这不但不利于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很多错误思想,甚至毫无依据地推翻正确的主流思想,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亟待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作为主流教育方式,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项能力提出很多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运用大数据的基本能力,提高运用大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如何将大数据运用于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合理应对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冲击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实考虑的基本问题。

3.教育对象的信息辨别能力亟待增强

大数据由于是各种各样驳杂信息的集合,导致内容呈现多样性,既包含了好的正确的思想信息,也不乏有各种错误论断,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严谨的辨别能力,但是作为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性正确性,一股脑的将所接触到的信息消化吸收,很可能造成后期难以纠正的错误思想,甚至会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对其今后的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创新机遇

1.有利于扩展教育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文献报刊等纸质媒介,变成了现在的大数据所覆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数字化的信息载体,这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立体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APP来传递信息资源、了解时事政治,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样化、立体性的教育方式。一篇报告、一幅图片、各类重要会议的记录视频,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多样化、立体性的教育方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

2.有利于密切教育主客体关系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即双主体学说。作为一个庞大的多维数据集合,大数据能够真实有效地记录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被教育者对同一事物的基本看法,既能不断纠正被教育者的错误观点,又能通过反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贴近学生,进而增强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密切联系,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双向关系。在施教角度下,教育者是主体,而受教育者是客体;反之在受教育角度下,受教育者是主体,而教育者是客体,这样就能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

3.有助于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追寻和贯彻的教育原则。由于受教育者个体数量众多,同时又受地域、文化、原生家庭等的影响,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基本特征进行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网上课堂、微课堂应运而生,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形成独特“轨迹”,即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对这些“轨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练习过程、日常生活过程等进行数据化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精准定位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二、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互联网不再是虚拟的世界,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真实组成部分。“学生也不例外,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人均每天上网时间约为4个小时,他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数据,这些数据就是他们平常生活状况的信息载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就可以得出学生的总体生活状况和思想的总体趋势。”[2]目前高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已开始逐步完善,不少高校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把大学生每日必备的线上软件作为学校发布思想导向性信息的基本平台。这样不仅可以积极调动大学生浏览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借助平台来收集大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基本看法等一系列数据,将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看法加以整合分析,就能大体预测他们对于相似的时政信息的观点和看法。随着目前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已经被各高校提上日程。

(二)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工作,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更需要与时俱进、优化创新,紧跟社会思想潮流。而滞后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弊端,信息的更新往往以“年”为基本单位。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可以说是每一秒钟都在更新,尤其随着4G甚至5G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不良信息或者虚假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快,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煽动人民情绪,尤其是阻碍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要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时地获得最新的信息、知识、数据,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对不良信息的传播也能迅速做出应有的解释或回击。大数据中所包含的学生的观点看法等一系列数据,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信息,这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切实地制定学习计划,更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些有机结合的可能性都将减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繁重包袱,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

首先,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直面数据潮流的现实,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思维,要增强自身对数据的敏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及时树立起大数据意识,才能紧跟大数据潮流,才能紧跟时代思想潮流。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优化改革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要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的收集单单靠一个两个人提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者和管理者,需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收集数据,并将其科学有效的进行萃取、储存、整合、分析,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才能更好的优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3]。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不单单是数据的整合,及时共享数据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数据中潜在的教育价值。

(二)组织专门的团队优化,筛选大数据信息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让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直面庞大而驳杂的各类原始大数据信息。作为领路人,需要组建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团队来过滤筛选出大数据提供的正能量的、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摒弃那些错误的思想、虚假的事实,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数据浏览环境。其次,目前其实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卡系统以及校园网络平台,但真正能够发挥出其作用的寥寥无几。利用大数据收集到的学生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利用,很多学校都只是充当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很多数据日积月累,在数据库中蒙尘,成为数据孤岛。这样的大数据应用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学校组建大数据平台的目的是要做好一个数据分析者、管理者,而不单单是收集者。只有将其掌握、充分利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领路人、先驱者。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各项工作能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不可替代”的课程;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并从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重要基础四个方面对此做了深刻阐释,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以深厚的底气和深刻的底蕴,把高校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功底,同时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辨别与运用大数据的能力,能够准确的提炼出大数据中饱含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将之运用到课堂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教育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更深远的是在思想层面。只有思政课教师爱家国、重民族、观时代,才能在纷杂的世界中坚定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在当下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师有充足的资源来拓视野、看世界、评时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学生提出的更敏感更细化的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回答各种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在带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上升的情况下,不断引领学生紧跟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潮流,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使之能正确明辨是非对错,不断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引导。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正确的思想政治知识的需求,又能增进老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大数据的发展异常迅速,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要明确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各领域带来的便利,要看到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明确我国现阶段在处理大数据上的漏洞与不足,要明确大数据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的现实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才能真正合理地制定有效且高效的思想政治学习计划,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创新。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