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9-03-05 17:02邢瑞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校园

邢瑞娟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进入新时代,高校也要有新气象、新发展。国外非常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可以看出,哈佛大学所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哈佛精神。可以说,正是这种校园文化精神的熏陶,从哈佛走出了6位美国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培养出了大量世界级的人才。“在国外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主张更多的是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的校园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新时代,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3]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高校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集中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也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从人的成长来讲,大学生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阶段。可见,大学阶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高校校园文化能整合、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源,从显性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到隐性的精神文化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教育引导作用

刚刚步入高校校门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人生的一大转变,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复杂,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他们将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并逐步趋于稳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都将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将会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一盏明灯。校园文化是一个风向标,旗帜鲜明地反映了学校的倡导和主张,这对师生的行为和价值认同产生重要的感召力,并逐渐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从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校训校风,校园文化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约束鞭策作用

价值观的形成要通过认知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中,逐渐确立起基本的价值观,并外化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和对事物的认识之中。校园行为文化是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动态反映,大学生通过在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锻炼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大学生的行为是置身于整个校园活动之中的,它受到校园行为文化的影响,当其个体行为与校园行为文化风格和要求不一致时,就会受到来自外部的约束,也会引起其自身的反思和调整。同时,大学生的行为也必须遵从校纪校规、管理办法等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使自身的行为随时受到约束。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评价激励作用

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在于自身的修养外,也离不开外界的激励与认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进而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个体的需求与校园文化的群体意识相碰撞,就会产生作为集体价值趋向和道德标准的校园文化对个体的评价。如果个体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相一致,将会得到肯定与激励,比如,大学一般都会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设立各种类型的荣誉和奖项,当学生的行为和努力达到这些标准时,就会被肯定,进而激励学生继续朝这一方向努力,继续巩固和强化这种价值认同。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食粮。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是引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2013年年底就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5年再次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任务。”[4]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积极引领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校园文化是各种社会思想与观念碰撞与交融的舞台,各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此相互交融交锋和交流。这种现实境遇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建设一种能有效统领和整合各种多元文化思潮的主流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正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要求相适应,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既能够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够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确保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越强,就越会在校园中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从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地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努力,进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不断增强抵御西方思潮侵蚀的能力,这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

(三)提升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力的内在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凸显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氛围浸透在校园里,对广大师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新时代大学生是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他们应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目标。崇高的价值追求目标是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没有崇高的价值目标,就会使一些大学生信念动摇、理想迷失、精神颓废、道德滑坡,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尤其是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要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大学生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大学生为之奋斗的价值追求,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和价值尺度,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种引领,就会促使大学生不为任何歪理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诱惑所动,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和值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有些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为了迎合时政与附和形势,致使建设的实效性、长效性方面存在不足,这样就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从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大学要有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它对大学发展起指导性作用、发挥全局性影响。但另一方面,大学又要面对现实,既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又要面对评估的压力、招生的压力、经费使用的压力等等。面对双重压力,有些学校无奈之下选择扩招、扩张、做大,这又从某些方面导致学校资源不足、师资缺乏和教育质量下滑等。因此,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客观条件,同时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要体现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学校的各种建筑及室内布局要体现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真正成为育人之地、成人之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例如,一条曲径优美的校园小道、一尊安静祥和的雕像,一块放置得当的警示牌等,都向人们诉说着一定的哲理、传递着一定的观念,给每个学生以形式美、语言美、艺术美的示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培育。不难想象,杂乱无章、野草丛生、废纸满地的校园环境是难以培养出文明和高雅的人才的。

其次,要合理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整体环境。要合理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整体环境,注重环境建设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既要兼顾大的建筑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食堂等之间的整体协调,又要兼顾小的布局,如学生寝室、学生活动中心、教室、实验室等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大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要有保护意识,要对校园内的历史文物注重保护,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有所创新,既能体现学校历史的厚重感,又能反映学校建设所具有的时代感,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和民族性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二)深入开展校园校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培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年底就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新时代,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可以从加强教风建设和加强学风建设两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要加强教风建设。教风主要是指广大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它集中体现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公德、工作态度、知识背景、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强教风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做到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地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要严格禁止教师的道德败坏、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追究到底。大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大学教师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有魅力的教师。大学通过加强教风建设,充分发扬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引导教师率先垂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严谨笃学、刻苦钻研、率先垂范的良好教风。

其次,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要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等。对于个别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帮助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加强学风建设,就要清除不良风气,对于败坏学风的现象,特别是对于考试中作弊的学生,要在全校师生中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取消毕业资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风气,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风建设中,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治学的良好学风,自觉地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主要是指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规校纪、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是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大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之中,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广大师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纪守纪方面,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章制度主要针对广大师生,对于师生遵纪守纪方面,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校要制定严厉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在全校通报批评,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进等资格;对于遵纪守纪方面的教师模范,也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表彰,评选为“最有责任的教师”,发扬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者要进行批评教育,屡次违反者要给予警告处分,取消评优、“三好学生”等一切资格;对于遵纪守纪方面的学生模范,要在全校范围广泛宣传,评选为“最佳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同时,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褒奖机制,每年对在道德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师生进行评选,评选出“最美学生”和“最美教师”,并颁发证书和奖金,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弘扬校园主旋律。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和监控制度。一方面,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符合师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体现科学性、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避免并克服个人专断和感情用事,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学生、教师、院系学生管理工作者这三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机地组织起来、整合起来,形成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大学生的技能,还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因此,大学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其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专题研讨会、大学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些积极、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以让大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唤起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因此,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

其次,以爱校荣校教育为具体形式,发挥大学精神育人作用。高校可以通过爱校荣校教育等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到校园悠久的历史传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前景,从而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向心力,进而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杰出校友为榜样,以学校为骄傲,不断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他们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通过结合自身历史,挖掘先辈学人的优良传统,以自身的光荣历史为基础,把握爱校荣校教育本身的独特优势,注重灵活性、生动性,引导大学生将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让校史、校风成为大学生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强大动力。”[5]这样,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力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刻体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力量,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再次,以大学生社团为媒介,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现如今,校园社团种类繁多、活动频繁,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使校园文化焕发了青春和活力。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有些社团品味不高,质量偏低,给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不断提升学生社团品味,充分发挥其价值观教育的功能。为此,要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爱国、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敬业、诚信、友善、奉献、励志等价值观教育因素,不断提升大学生社团的文化品位,使社团活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内涵,从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校园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