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研学旅行

2019-03-05 14:53:14崔庆花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活动

崔庆花

浅谈中小学研学旅行

崔庆花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实施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中小学;研学旅行;意义;建议

国务院于2013年初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第一次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提出要推行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并于2014年8月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研学旅行”明确列出并单独阐述。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研学旅行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加入研学旅行相关内容。《意见》指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重点突出全员参与、集体活动、走出校园、实践体验。

一、实施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健全

课程设计是研学旅行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很多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存在着课程要素缺失,浅表层体验等问题。研学旅行本质上是教育活动,有必要在课程框架内完成。要想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其课程化是最有效的途径。但从目前开展情况来看,不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还是学校自主开展的研学旅行,或多或少存在非“课程化”的现象,即:课程内容不完善,缺乏目标性,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有随意性、碎片性、不系统。活动还是多以“游”为主,更多的是活动化的而不是课程化的研学旅行。

2.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但开发研学旅行的单位可以是多方的,有旅游机构,有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实际情况来看,组织研学旅行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单兵作战”,尚未形成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联动、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健康发展。

3.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首先是经费保障问题。经费短缺也是制约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因素。学生集体外出,在校外活动期间,每日的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等需要大量花销,学校现有的办学经费难以保障研学旅行活动正常开展,而家长更加难以承受为孩子提供研学旅行的教育费用。其次是安全保障机制问题。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另一个原因。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多方压力。尽管很多家长能够认同研学旅行的价值,但是对学生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这使很多学校在能否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

二、对研学旅行的建议

1.健全课程体系,助推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

课程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组成。研学旅行活动也要具备课程四要素。

(1)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首先,要制定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就是预设学生在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等,在活动之前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旅行;在活动过程中解答学生疑问,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在活动结束之后的课堂学习中,遇到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教育。其次,要制定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活动前自主收集有关旅行景点的相关信息,整理和处理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问,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所观所感所想的能力;在活动后汇集自己的研学作品,对研学旅行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第三,要制定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学生参与规划路径获得的成就感,是学生参与小组管理获得的义务感,是师生在集体生活中交流的体验感,更是对秀丽景色的满足感。

(2)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首先,《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课程内容统一。因此,学校要按照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形成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模式,在保障完成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内容情况下,按照地方特色、季节变化和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等情况,制定课程内容实施方案。如地理课,假设国家一学期规定课时是30课时,按照地方或学校的实际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客观条件,可以安排25课时学校教育,5课时的校外实践教育,真正做到研学旅行的研究型学习和体验相结合校外教育活动。其次,研学旅行活动中要设计多元化的跨学科的内容。如游览泰山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应该是自然科学、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内容都能涉及到。泰山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地形地貌的观察、历史背景的了解、歌颂泰山的名诗词的诵读、泰山的高度和登山时间、距离的测算等等都是跨学科的内容,学生可以一边亲自探访,一边看介绍图或泰山旅游景区服务站的各种介绍了解和掌握知识。

(3)建立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机制

作为教育活动,评价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评价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表现,是一项持续的过程,贯穿整个研学旅行活动之中。《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在做好活动设计实施的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重点开展学生研学评价和教师指导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通过评价反思,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

2.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进研学旅行顺利开展

要建立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联动、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健康发展。研学旅行与其他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功能,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以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的普通旅游市场难以协调。因而,研学旅游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运作,必须经由政府给予方向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必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体制并藉由法律法规使之标准化规范化。另外,实施主体建议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地实际,由该管理机构建立制度、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细致的管理、具体的监督和指导。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人员开展研学旅游专项研究,定期组织研学旅行调查统计,面向社会各界提供研学旅行信息咨询服务,提供研学旅行管理参考,负责研学导师的培训和管理等。

3.完善保障机制,助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1)做好经费保障

要让每位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真正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标,第一要务就是解决经费的问题。只有由政府出力,同时引导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创建研学旅行公益资金库,才能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学校要合理测算研学旅行的费用开支(包括食宿、交通、门票等),学校(含民办学校)所需经费根据实际参加活动的学生数由地(州)、市(县)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不足部分由学生个人承担。并告知家长,家长在自愿的前提下支持孩子参加活动并保证经费,学校不得从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中盈利,相关费用可纳入学校代收费项目。同时交通、铁路、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执行儿童票价、减免门票等方式支持研学旅行开展。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并在开展过程中坚持公益性原则。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要免费用,所需费用由学校承担。

另外,中小学研学旅游的推广是带动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政府应有效利用地方旅游资源,通过当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和接待其他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团体和旅游团体的方式,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政府再把经济增长统筹规划,为研学旅行的实施拨付专项资金,旅游项目和旅游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为研学旅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做好安全保障

教育、旅游、交通、公安、食药监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安全出行标准、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体系,制定一套规范的安全事故管理措施,控制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加大对研学旅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研学旅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方案中设置硬性规定动作,设置安全教育课、健康教育课、自救互救知识课等安全教育内容,审核研学旅行项目时,一票否决项就是安全教育内容的设置,并且按照事前怎么做、事中怎么做、事后怎么做等三阶段来细化安全教育内容,让安全教育为研学旅行保驾护航的同时,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安全防范意识。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重要教育形式,它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最大特点在于空间的变化与拓展。学生短暂地离开学校,学习的环境和对象是大自然和社会,而不是课本。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与其整个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才会把学校、社会、学生连成一个整体,使其不受隔离之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使其生活丰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担当一定的责任。

[1]于书娟,王媛,毋慧君.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7):11-13.

[2]黄妍,崔哲洙.研学旅行开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90-91.

[3]林红兵.探究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54.

[4]赖东升,潘奕峰,陈胜贤.中学研学旅行之职业体验专题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泉州第一中学实践研究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4-7.

[5]屈玉君.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12):42-44.

[6]班振,朱成科,刘晨.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6):15-17.

[7]李晓瑜.农村小学美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H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8]邵红珍,武伟.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2):236.

2019—02—25

崔庆花(1980—),女, 朝鲜族,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管理在读研究生。

G45

A

1673-4564(2019)02-0126-03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活动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