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大多具有形式自由、意蕴丰富的特点,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现代诗,这些现代诗大多语言生动形象、展现出了学生独有的生活状态,比较适合小学生诵读。在展开现代诗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诗意的眼光,还鼓励学生借助诗歌的语言展开模仿和创作,尝试学会诗意地表达。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内涵,同时也逐步学会怎样更好地创作诗歌作品。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模仿。我便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模仿的活动。我鼓励学生关注现代诗中的语言现象,尝试发现其中句式、节奏、韵律方面的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表达的活动,先海阔天空的想象,然后诗意地表达。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鼓励学生诵读这篇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在结构和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诗歌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在标注了拼音并展开诵读后发现:“一开始我觉得和普通的文章差不多,但是读一下却发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多数都有相同的韵母。”“那么,这给你的诵读带来什么感受呢?”“让我觉得很和谐,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再看一下诗歌的句子,里面是否有重复的地方呢?”学生发现:“文章中多次运用‘什么办法’‘有个好办法’‘更有办法’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句型都差不多。”“那么,你是否觉得这样很累赘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和谐感。”“你能否尝试模仿课文的形式进行仿写呢?”这样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模仿中。
我有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各种有规律的语言现象,然后将其积淀内化。我首先鼓励学生说一说诗歌的语言和句式具有怎样的特点,此后再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并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逐步从模仿开始做起,构筑起诗意的心灵,逐步提升诗歌赏析的能力。
在课文中有很多篇幅短小、内容精炼的课文。我鼓励学生尝试思考怎样用诗歌的语言对其进行美化,尝试将其改编成诗歌。学生发现,稍作改编,就能将原本的记叙文改编成诗歌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清晰地看到诗歌和其他文体作品之间的差异点,然后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改编,从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是什么。
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虽然不是诗歌,但是却比较形象生动,我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夜色》等诗歌的特点,并尝试将其美化,把它改编成一首诗歌。我鼓励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诗歌,说说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提出:“诗歌的句子要更整齐一点。”“诗歌的句尾最好要押韵。”“诗歌要更有意境一些。”在学生认识到诗歌的特点后,我鼓励学生展开仿写活动。我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了不同的美化项目。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我鼓励其尝试填空,我先将文章改写成:“天上有座美丽的桥,提着水壶走上桥……好像有雨往下浇……”,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句子。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则鼓励其展开自主仿写的活动。在美化后,学生对现代诗的文体特点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尝试美化的作品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关注诗歌和记叙文之间的差异点是什么;其次,我鼓励学生思考从哪些角度入手改写能最快地将记叙文改编成诗歌作品;最后,我还鼓励学生思考怎样调整词句,才能让自己改编后的作品变得更具有诗歌的情怀。
为了让语言实践活动更加丰富,我还组织学生展开改编的活动,将诗歌中的某些部分删除,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补充起来;又或者插入一些空行,让学生思考怎样用创意的诗句将其补全。这样的教学起到了适当拓展的效果,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意创作和诗歌原文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诗歌的秘密。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插入一些内容,让这首诗歌变得更为丰满。我首先提出问题:“为何‘我’天黑了就不敢向外看呢?你觉得向外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场景呢?能否将其画面描绘下来呢?这一段内容要插入什么部分呢?”“妈妈会给‘我’讲述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猜想一下吗?”“在晚上散步,给了‘我’怎样的感受呢?你能具体写一下这种感受吗?”我鼓励学生尝试用诗的语言阐述这些问题,并将其补写到诗歌中。有学生便尝试展开创作:“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黑漆漆的屋外有风老虎在叫,树枝好像怪兽的触角。”加入了这几句内容后就很好地写出了“我”心中恐怖的夜晚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让诗歌的内容更具体形象。
在改编和补写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诗歌的秘密。这样的活动起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让学生在诗歌原文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唤醒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写,写出妙趣横生的句子。在这个基础上,我会逐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也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语言实践活动。
利用诗歌展开语言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自主创作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尝试走入生活,从中寻找有用的素材,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我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充满诗意的创作点;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和人们的对话,并从中挖掘写作的素材;我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鼻子、双手,全面地感受事物,挖掘可写的素材。
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是一首展现广阔天地的诗歌,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展开创作活动。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你的心中,是否也有想去看看的地方呢?这个地方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可能是传说幻想中的。尝试模仿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有学生便写了自己想要去九色鹿生活的森林里玩耍。该学生创作了这样的诗句:“我想去九色鹿生活的森林,因为据说那里没有谎言,每人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像那个说谎的调达,早已被人们抛弃。那里的森林长满了奇异的果实,吃一口就能听见人心,再也没有隐瞒和欺骗,一切都那样和谐。”这展现了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小学生天生就是诗人,诗歌创作应该是自然天成,若是经过了太多的诗歌写作技巧训练则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诗歌创作很难。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模仿诗歌开始做起,组织其参与各种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自主总结创作诗歌的经验,最后将其运用到自主创作中去。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体会诗歌之美,在模仿和语用实践中尝试用语言捕捉生活中富有诗意的内容,将其转化成诗歌,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现代诗的特点,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