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之韵 悟诗词情理

2019-03-05 13:34
语文天地 2019年30期
关键词:情味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中国文学宝库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精湛的语言,唯美的画面,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并给人美的享受让人们爱不释口。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带领学生沉醉于诗词之中,引领他们走进诗歌的王国,让灿烂的文化传承下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读诗词之“韵”

“读中华诗词,寻文化根基。”可见诵读是学习诗词文化的根本。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学生,尤其是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诵读。要想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法指导。

1.正确断句,读出诗词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如若老师逐句讲解,学生们则会对其失去兴趣。解决字词拦路虎后用喜欢的方式反复诵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诵读中大多数学生不会停顿、不会换气,此刻教师教给学生断句的方法,学生们有法可依就能读出诗词的本真。如教学高鼎的《村居》一诗,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我标出让学生一目了然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告诉学生,画单斜线的地方需要停顿,在双斜线的地方表示要换一口气;同时每行最后三个字音适当延长一些,这样读得顺畅、听得舒畅。学生们在节奏划分的基础上,同位协作,反复练习朗读,再互相鼓励欣赏,提出建议,渐渐地掌握了诗词断句的方法,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

2.教师示范,读出诗词韵味

教师是学生遨游书海的指明灯,是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一面镜子。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根据诗词的意境抓住关键词,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如教学李白的《秋浦歌》时,学生虽然能熟练地断句,读出诗歌最基本的节奏,但缺少了几分韵味。此刻,我给学生初步讲解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让学生耳、脑、口、眼并用感受老师诵读时哪些词语加重了读音、延长了声调。从老师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来展现忧愁的表达特点便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此时,请学生们在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着老师的示范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诵读效果显著。

二、品诗词之“味”

每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再现,要读出其中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虽然,他们跨越了千百年,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味,今天的我们仍能通过具体的文字清晰地感受到。可是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诗词的理解自然浮于表面,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他们对诗词更深处的认知尤为重要。

1.图文结合,品诗词“美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精巧凝练诗词中,都融入一幅幅色彩丰富、景致鲜活的美景图。如何让学生在品读文字中感受到这些传神灵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我认为可以以图配诗,再现诗的情境,让诗的“美味”得以彰显。

下面以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师:《渔歌子》这首词仅仅27个字,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春光图。你能圈画出这首词中描写的景物,并结合老师给的图画,具体说说看到的美景吗?

生:我看到了满山葱翠的西塞山。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红嘴黑腿,展翅高飞的白鹭,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生:我还看到了小溪边桃花竞相开放,粉红粉红的,像一抹云霞飘落人间。

生:从图上我都闻到了桃花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呢。

师:你是个细腻的孩子,连桃花香味都闻到了!

生:我似乎听到了溪水欢快地歌唱,看到鳜鱼在水里吐着泡泡,你追我赶地嬉戏,开心极啦!

我引领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插图来理解诗的情境,不仅色彩鲜明,学生们还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仿佛真的置身于诗歌当中,感受诗的美好。像这样诗中藏着美不胜收画卷的古诗还有很多,都可以采用图文结合进行有效教学,诗中“美味”也就在学生心中弥漫开来。

2.角色表演,品诗词“情味”

诗词蕴含的情感有喜有悲,如古人与朋友分别时的离别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思念家乡和友人的思念情,种种思绪都会寄托其中。如果移情体验,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就能更深入的走进古诗,感受到诗词中浓浓的“情味”。

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我把讲桌当作黄鹤楼上的酒桌,并请两个同学分别饰演孟浩然和李白,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情境,再现分别时的情景:他们当时心情怎么样?会和对方说些什么?生活中有了与父母分别时的生活体验,学生们对诗中分别之痛感同身受,从体会到了诗中角色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教学与生活中寻到了最佳的契合点,逼真地情景再现,诗中朋友间深深的情义,在角色体验中更浓了。

在单首诗教学的课堂上,如《水调歌头·中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我都让学生这样去表演,去体会,他们因为表演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我进行诗歌主题教学,尝试过“送别”“思乡”“爱国”等组诗教学,学生们从组诗中选择表演,越来越多的诗歌深入他们的内心,诗词的“情味”也于心中日渐浓郁。

三、悟诗词之“理”

1.勾联生平,读懂志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很多诗人以山水抒怀,借助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人生志向,表现他们高洁品行。诵读这些诗人的托物言志诗词,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如于谦的《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历经千锤万击的磨炼,烈火焚烧的折磨,不怕粉骨碎身的考验,如果让学生联系于谦的生平,就很容易看出作者是想借石灰来表达自己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志向。同时我把《墨梅》《竹石》《蜂》三首诗放在一起来教学,王冕、郑燮、罗隐的志向也在学生读懂诗歌后明朗起来。在诵读中明白了有些情感不需要直白的表达也是一种美智慧,领略了母语的魅力。

2.深度挖掘,悟出道理

古诗词言简意丰,讲究含蓄,极少的文字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诗中明白道理,会指引学生们在人生的路途上破浪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为教育他小儿子而创作的。这首诗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度挖掘“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词组后发现,陆游通过古人的故事告诉儿子做学问必须全力以赴、必须长期坚持;诗的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告诉儿子更是告诉后人,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是不行的,实践出真知。像这样告诉后人道理的古诗词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李白的《行路难》、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等,学生们在咬文嚼字中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悟出了许多道理。

古诗词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出古诗词中的“韵味”“情味”“理味”,学生一定能在诗词的积累、感悟中获取更多的滋养,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情味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