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9-03-05 12:27李玉存程梅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教专业课程实训

李玉存, 程梅娟, 刘 珊, 梁 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 安徽 合肥 23003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产教融合中的“引企入教”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课程教学改革,应吸收来自行业、企业的意见及建议,考虑学校师生的意见,避免闭门造车、自编自唱;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中。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从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对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1]。由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创设较之会计信息化专业较短,还没有形成办学沉淀的经验。理应通过各种手段创新,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付诸实践,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并形成自身的特色。

1 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1)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正是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为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专业素养。当今社会的一部分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认为不需要花费很多代价就可以取得专业技能,这种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刻意追求的工匠精神,并把这个精神延伸到毕业之后所追求的终身目标。其次,教师要有匠人的精神,应全面掌握专业的核心技术及最新技术。要想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教师要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言传身教来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第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在公共课、专业课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校园文化中。课程授课内容既要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更要把我国的工匠精神作为传授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专业课的重点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对专业的核心技能的掌握,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将工匠精神作为考核点,让学生走进我们合作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与专业实践,体会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及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任劳任怨及精益求精地职业习惯。在校园文化里,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让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形成工匠精神的沉淀[1]。

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必须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我们应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将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专业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落实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

(2)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相应地对高职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也对高职财务管理学科和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从核算型向既懂核算又懂管理综合型转变,向较高层次的财务筹划、投资理财设计、风险防范等转变。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要求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财务核算与管理、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更要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主动参与管理,当好管理者的参谋,应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做出理性、正确的决策。

(3)财务管理作为高职新设置的专业,是从大会计专业中分流出来的新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懂得会计核算知识,又要懂得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方面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另外,在师资队伍方面,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师资重合度高,束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创新,很难将财务管理专业办得具有与会计不同的特色,培养的专业人才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粮食行业的人才需求,提高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近年来我们利用安徽大学MBA校友会的资源,对安徽省合肥、蚌埠、池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也对粮食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合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银行等,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个行业,被调查的人员包括单位中的财务主管、项目经理、人事主管、财务人员等。调研方式主要有实地走访、网络收集等。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及需求状况;财务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等。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普遍青睐具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一般都会对职业技能证书提出要求,所有被调研的企业均表示要从事财务工作必须有会计专业能力或者要求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一些相关的行业还需要其他资格证书等。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从课堂上获取,但是相关的实操能力必须通过专业实训和实践来获取,所以“引企入教”是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2)现有的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未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财务管理毕业生社会就业面,除了一部分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外,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保险公司、房产公司、证券公司,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企业仓库保管员、业务员等。我们学院自2013年开设本专业以来,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会计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重合之处,而且重合度较高,只是2-3门课程不同。不仅课程名称重合、教材重合,授课内容也完全重合。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两个专业混为一谈,几乎没有任何区分,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应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用人及选人需求为出发点,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3)欠缺实训实践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阻,学生实操技能难以提升。现有的实训课程、实训室及校企合作的企业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专门服务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实训室和校企合作的企业都还欠缺,这也限制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现有条件进行改革和完善。

3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招生就业情况良好。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该专业自2013年第一次招生70多人,2014年80多人,2015年200人,2016年140人,2017年80人,共计570人招生人数相对保持稳定。

(2)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较充分。本专业具有副教授职称有3人;讲师职称2人;助教职称2人,90%以上拥有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有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为50%以上。拥有近200万的VBSE实训室;拥有与会计实训室共享的ERP沙盘等。

(3)实践教学改革现状。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修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核心专业课,制定核心专业课课程标准;积极组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如参加“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挑战赛,参加安徽省高职组市场营销大赛,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财务管理专业等6位同学参加了安徽省财税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参加ERP信息化技能大赛,各项竞赛成绩显著提高,准备组队参加省财务决策大赛,以技能大赛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财政支持投资200万元建成BASE实验实训室;专业课教师参与编写《成本会计实训》《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统计学基础》教材等,通过专业课教材的编写,把握了专业课程重难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积极服务粮食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专业教师参加粮食企业法人代表,管理人员培训的授课任务等,提升了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4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协同是努力构建一种“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关系,共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3]。

4.1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人才的学校层面来看,存在只注重办学形式、夸大教学研究成果的不良现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4.1.1 产教融合未落实,“引企入教”形同虚设 学校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教学的问题,也没有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研究人才培养方案[4]。

4.1.2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合度高 学校存在闭门造车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即安排课时组织教学。没有深入地邀请行业、企业实务界的专家参加专业论证与研究,使教学计划与实际有些脱节。或者说不能较好地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4.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与本科教材基本一致 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地不好,而且课程标准流于形式。制定以后未必有专业教师执行。公共课教师只是从个人的专业层面进行组织教学,没有考虑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面相结合,不能有效地支撑专业持续扩展。

4.1.4 师资队伍不足,课程开发研究受限 青年教师擅长考试,实际账本都没有做过。因为财务会计的实务有商业秘密,使得年轻教师只得被动地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与实践不能完全统一起来。课程教学到不了位,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1.5 校内外实训资源有限,实训课程局限在校内实训 校内有较好的VBSE实训设备,但需要增加课外辅导课程,增加人力成本。

4.1.6 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究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层面重视不够,教师层面投入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因为改革有可能失败,会遭到同行的非议。

4.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理念和“引企入教”模式,应该从学校和学生层面加大改革力度。

4.2.1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真正重视产教融合的政策,使产教融合的措施落地生根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引教入企”。校内实训起到强化专业技能的作用,还起不到实际生产场景的效果。充分利用学院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如安徽省蒙城县恒瑞面粉有限公司蒙城面粉厂、合肥青松食品公司、合肥华普会计事务所、合肥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等。组织安排人员到实际生产企业、证券公司、房产公司等去参观见习。根据学院的现有资源组织好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同时,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来进行专业讲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引企入教”,实现企业、学校的“双赢”。抛弃过去专业教师自编自演自唱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引企入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邀请行业、企业等实务界的专门人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课程内容要与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相联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引导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注重实训课程的开发,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开放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室,让学生经常参加实训课的实训课程的活动;将实训课程与省级院级技能大赛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放VBSE实训室。通过课程的实训,不仅可以发现学生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也解决了理论教学的困惑。

4.2.2 从学生层面来看,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是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有部分同学心理存在障碍,需要寻求心理救助。学校通过培养建立娱乐活动室,建立体育活动中心,发散学生的心理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心理障碍问题得到解决,其他问题随之“云消雾散”。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达到成功的法宝。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时,注重案例教学,注重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基地现场的学习相结合。多渠道开设课程,如投资学、资产评估学、书法课、国学欣赏课程;加大音乐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职业道德的养成过程融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担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要求所有的公共课教师要懂得财经类基本知识,讲授的案例应该采用财经类案例进行组织教学,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教师以自己勤奋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和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6]。

猜你喜欢
产教专业课程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