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 苗淼 徐飞 陈亮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各高校利用国家建设经费和申请的各种科研项目经费,建立了许多科研实验室。这些科研实验室的建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践场地,也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但随之而来的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日趋凸显,科研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除造成经济损失,阻碍科研工作正常进行,还会对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和伤害。因此,高校重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情况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其它高校机械类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学院科研项目众多,因此科研实验室的数量也相对较多,但科研实验室分布较分散,且房屋老、旧,安全隐患也非常多。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面,学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慢慢凸显出来。
对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起初学院主要依赖于《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时,主要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并未考虑到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因素,因此实用性极低。导致遇到安全问题时,并没有有效、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和参考,大大降低了效率,并极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学院起初在安全教育和培训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在进入科研实验室学习和实验前,未经过系统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实验教师和研究生,绝大多数只关注实验的仪器设备如何使用、如何操作,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和关注哪些实验现象等,往往忽视了在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前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及时处理和应对,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进入科研实验室,只关注实验完成效果,不关注科研实验室的使用安全性,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学院所在校区房屋建筑年代多为50年代,且科研实验室分布较为广泛,共分布在5个不同的楼宇内。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存在电线老化、墙体渗水、棚顶为木制结构等安全隐患。再加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购置,导致科研实验室的空间严重不足。为了有效利用现有科研实验室的空间,对其进行兼并和改造,但改造后的房屋存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配套、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学院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科研实验室立即整改,但对于坚决不整改、整改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的,学院并未进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很多科研实验室为了应付检查,将阻碍逃生通道的设备或物品移开,待检查结束后,继续将设备或物品放回原位,安全意识极其淡薄。相反,对于安全管理到位,遇到隐患能积极整改的科研实验室,学院并未给予宣传和奖励,也大大打消了这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错必罚,有功必赏”,推行这一赏罚分明的安全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学院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遇到的诸多棘手问题,学院领导主动到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内外高校进行走访和学习。经过调研,学院根据机械类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学院科研实验室现今所处环境和条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现有问题。学院采取的改革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学院建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并制定了学院总体的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科研团队根据所在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院主管副院长会定期组织各系主任,并邀请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安全管理科的专家组成科研实验室检查组,对学院各科研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并给予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各科研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2)设置安全防火责任人标牌
为了提高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明确科研实验室安全防火责任人这一做法势在必行。基于此,学院管理部门收集了各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防火负责人信息,包括负责人姓名和手机号,制作了安全防火负责人标牌,分别粘贴在各科研实验室的外门框上,用以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联系上房间负责人,及时有效地控制住危险情况,避免危险扩大化。
(3)签订科研实验室安全责任书
由学院院长向下面各负责人逐级签订科研实验室安全责任书。科研实验室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将事情分解,将责任落实到房间,落实到个人,使全院师生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房间负责人能及时处理,并马上向上级进行汇报,由此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院通过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安全培训和安全考试三种方式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方面,学院通过学院网站、安全宣传栏宣传实验室安全常识,并组织类似于“11.9安全周”等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在实验室安全培训方面,学院通过讲课传授、讲座传授和实践传授三种形式,将学院实验室概况、条件和仪器设备对全院师生进行介绍,并通过具体安全事例讲授实验室安全知识。在实验室安全考试方面,进入实验室前所有人员必须通过此安全考试,得到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实验,否则坚决不可进入实验室。考生可通过在线学习、练习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学习,最终利用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考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师生们的安全意识,为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向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申请维修经费,一方面从学院建设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共计约200万元,按照实验室危险等级由高到低进行了大面积修缮,主要解决电线老化、容量不够,房屋漏雨,墙体渗水等安全问题。按照学校安全管理要求,学院在存在危险气体气瓶的科研实验室周围设置浓度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在科研实验室所在楼层放置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和急救药箱等,进而应对紧急情况。学院采取的一系列对基础安全环境和安全设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
学院对于检查科研实验室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的,要求立即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由安全专员通知相关负责人和系主任,在通知书下达7天内完成整改。如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在整改完成前,停止使用相关设备和房间。如存在安全隐患的科研实验室不积极整改,则学院首先会在学院网站上对相关负责人和实验室进行通报;如通报后仍不整改的,学院会对科研实验室所在系进行经费核减,进行强制性整改,以确保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相反,对于对科研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学院每年度会在年终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和奖励,颁发证书和奖励金,进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院自2014年对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1、学院2014-2017年度,连续4年获得吉林大学消防安全先进管理单位的称号,在此期间科研实验室零事故发生。
2、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学院于2014年推行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效果显著。在2014-2017年期间,考试通过率为100%。
3、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了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此期间,涌现出一个个安全模范和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