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发展展开新篇章

2019-03-05 09:17本刊编辑部
节能与环保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城市示范区京津冀

2019年伊始,北京市委、市政府首批单位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发展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城市病”——这些年为很多人所熟知,并为之所困。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北京“大城市病”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一是人口增长过快。2014年底北京的常住人口达到2151.6万人。“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50万人以上,几乎相当于国外一个大城市规模,人口无序增长导致城市不堪重负。二是交通拥堵。由于中心区域功能过度集中,带来了交通量的高速增长。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已达到了561万辆,中心城区早晚高峰路网平均时速25.8公里,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接近2小时,人均通勤时间居全国首位。三是资源能源匮乏。2014年北京市水资源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0;约70%的电、40%的成品油、98%的煤炭、100%的石油和天然气均需外部供应。北京的水资源能源状况已经无法承载过多功能和产业。四是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形势不容乐观。

解决“大城市病”,就要把北京纳入到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打通发展的大动脉,通过依托京津冀甚至更加广阔的空间对非首都功能进行疏导和再布局,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城市病”的路子。北京城市东迁之路就是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一步。

新的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蓝图也是未来北京发展的目标。城市副中心将顺应自然、尊重规律,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统筹城市副中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未来副中心的每个街区都将建设成环境优美、服务健全、包容共享的美丽家园,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会有机衔接,拥有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城市副中心将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城市副中心将会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首都的一个新地标。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蓝图已经绘就,北京的城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翼已经展开。

猜你喜欢
大城市示范区京津冀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