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浅析思考

2019-03-05 06:12朱凯宁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江门529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涝径流海绵

文/朱凯宁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十分重视。至今年,住建部又正式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贯彻没有丝毫动摇。

笔者了解到各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甚至地区还停留在规划层面,没有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内涝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对于吃着火锅看海,啃着鸭脖看海,边打卡边看海,甚至挤在地铁上看海司空见惯,据统计,在351个城市中,有213个发生过积水内涝,占总数的62%;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就有137个,甚至还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内涝频发,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提升城市水安全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使海绵城市得到更好的落实,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笔者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

1.1 主要内容

(1)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护:山、水、林、田、湖(水域面积率、绿化覆盖率、永久基本农田)。

(2)水生态治理:低影响开发管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生态岸线恢复、城市热岛效应(通风廊道)。

(3)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改造、初期雨水设施、湿地、污水处理、截污管、雨污分流改造。

(4)水安全保障:行汇通道(河涌、重要管渠)、泵站、调蓄湖、池、保留坑塘、防洪要求、水源保护区。

(5)水资源利用:污水、雨水利用、给水管网改造与新建。

1.2 落实建议

(1)自然生态空间格式保护的落实(在控规的生态结构、用地布局进行落实)

(2)水生态治理中对低影响开发管控的落实(在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落实,涉及用地调整的在用地布局进行落实)

2、由相关单位牵头组织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1)城市绿地、水系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

(2)城市道路与广场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

(3)建筑小区低影响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指引

(4)通用设施和雨水收集利用标准图集

3、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领导小组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期组织保障机制,以负责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从组织机制上对海绵城市建设起到有力保障。

建议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业务主管对接、跟踪、服务“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该项工作承担首问责任。项目业主要指定专人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领导小组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影响项目按计划推进的部门或业主进行问责。

4、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

环境污染严重,内涝不断蔓延加剧,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认知还存在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南方城市不缺少,没必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等等。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造成负面影响。为提高全民建设海绵城的氛围和引领海绵城市建设潮流,示范区建设势在必行。

要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除了在制度、组织管理方面,作为一名设计师认为基本取决于优秀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实现终极目标,笔记有以下感想。

4.1 设计师应该具备懂得多专业知识的素养。给排水、园林景观和道路等专业交织交融,由工程导向性思维向需求导向性思维转变,单个水专业设计向多专业融合转变。

4.2 确定建设目标和指标。根据专项规划和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等要求,确定规划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在水生态方面,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规划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专项规划要求(强制性控制指标)。

在水环境方面,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水安全方面,按照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确定新建区域和现状建成区的内涝防治标准。

在水资源方面,按照专项规划确定雨水资源利用率和污水再生利用率。

4.3 管控指标的计算。通过对地块及周边下垫面、排水系统的分析、梳理,对规划条件所提出的年径流控制率引导性控制指标进行评估,初步提出控制指标,计算出调蓄容积。

表1 年径流控制率引导性指标

4.4 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形式多样,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制目标,因此应根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结语:

粗放型的排放模式已难以为继,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注重新老区域差别,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产出,为确保项目的可实施性、落地性、考核的可操作性,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注重系统思维,增加综合性,摸清本地,找到初心。

猜你喜欢
内涝径流海绵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