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消疹饮联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05 05:16黄丽坤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疏风风团荨麻疹

黄丽坤

慢性荨麻疹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主要指的是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现风团、瘙痒,挠抓后皮疹增加。该病夜晚发病较多,并且持续数小时后可以消退,常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1]。该病容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较大。随着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的上升,该病的发生率在提高,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采用西医治疗,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不佳。而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2]。在该项研究中,对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入选时间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0例给予西医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30例给予疏风消疹饮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4±3.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2±0.7)年。实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6±3.4)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7±0.9)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药物治疗,口服,1次/d,10 mg/次,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则给予疏风消疹饮联合艾灸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疏风消疹饮:其中药方包括黄芪20 g,川芎、荆芥、生地黄、防风、白芍、金银花各15 g,白蒺藜、蝉蜕、僵蚕、丹皮、凌霄花、紫草、生甘草、苦参各10 g。针对瘙痒明显者可以加地肤子与白鲜皮治疗;针对便秘者可以加大黄治疗;针对失眠者可以加远志、酸枣仁治疗;针对发热与口渴者可以加玄参、牛蒡子治疗。1剂/d,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4周。艾灸疗法: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穴分别是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每次取2~3穴,轮流施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艾条距皮肤2~3 cm,反复旋转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热痛感为宜。一般每处灸10 min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1次/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需要对患者风团数目、大小与瘙痒程度进行评分,风团数目评分中,0分表示无风团,1分表示10个风团以内,2分表示10~25个风团,3分表示25个风团以上。在风团大小评分中,3分表示直径超过2.5 cm,2分表示直径1.5~2.5 cm,1分表示直径1.5 cm以内,0分表示直径为0。在瘙痒程度评分中,0分表示无瘙痒,1分表示轻度瘙痒,2分表示中度瘙痒,3分表示重度瘙痒。另外,需要对患者复发情况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检测。在疗效标准中,显效: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有效:症状显著改善,工作与生活轻微影响;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风团数目、大小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在风团数目、大小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风团数目、大小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风团数目、大小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风团数目 风团大小 瘙痒程度对照组 30 治疗前 2.7±0.6 2.6±0.7 2.4±0.8治疗后 1.2±0.3* 1.3±0.4* 1.2±0.5*实验组 30 治疗前 2.6±0.5 2.5±0.6 2.3±0.7治疗后 0.6±0.2*# 0.5±0.2*# 0.4±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比较 在血清IgE水平对比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比较(±s) 单位:U/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比较(±s) 单位:U/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26.2±54.3 97.8±23.6*实验组 30 224.6±53.2 41.3±17.4*#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复发率为6.7%(2/30),对照组复发率为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黏膜会出现暂时性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继而会出现局部水肿。该病的发生因素较多,且比较复杂,主要与化学、药物、食物、感染等有关[3]。主要发病环节为IgE介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在近年来,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取得较好的进展,但是该病容易出现复发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降低复发率。而中医治疗中,更具有灵活性与安全性,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优势[4]。

中医中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风疹、瘾疹”范畴,风团发作没有固定部位,该病通常反复发作,治愈比较困难。而患者通常会出现气虚、血流不畅等情况。而风邪容易侵入体内,导致肌肤瘙痒,对患者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治疗中给予疏风消疹饮治疗,能够有效的止痒、益气固表、活血祛风[5-6]。在疏风消疹饮药方中,防风、荆芥、蝉蜕、僵蚕与白蒺藜具有止痒、疏风、解毒等效果;黄芪具有固表益气效果;生地与白芍具有凉血、养血与滋阴功效,能够及时纠正紊乱的免疫状态;凌霄具有祛风、凉血作用;紫草与丹皮具有解毒、凉血功效[7-8];川芎能够祛风与活血;金银花具有疏散风热功效;苦参具有止痒、清热解毒效果;甘草能够补虚与解毒。将这些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在西药治疗中,效果较差,容易反复发作,且症状改善不彻底。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给予疏风消疹饮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明显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9-10]。艾灸疗法的取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中医说肺主皮毛,肺和大肠相表里,合谷穴是治疗皮肤病的必取穴位。曲池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是防治皮肤病的重要穴位。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是脾、肝、肾三经相互交会处,能化生气血,排除毒素。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常用的保健穴,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扶正祛邪。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中医认为其为血液聚集之处,有引血归经之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风邪引起的瘙痒类皮肤病的首选穴位。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疏风消疹饮联合艾灸治疗,能够控制复发率,改善各种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疏风风团荨麻疹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疏风清热汤化裁联合天竺雾化液治疗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采桑子.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