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华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日益增多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老人家庭的空巢化和高龄化给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7.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88亿;未来20~30年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总人口的25%左右,其中失能老年人近4 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00万.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患率高,且常常多种疾病缠身,生活质量低下.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占53.9%,住院率达到15.3%,需住院未住院老人占28%,行动不便的老人占14.2%,长期卧床老人占4.0%,半数以上的老人希望被长期照料[2].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老年人独居、空巢家庭增多.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将有可能达到90%[1].有效承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满足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健康需求,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模式和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才是实现幸福养老的有力保障.
医养结合是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创新型养老理念,是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和家庭照护能力的弱化而提出的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临终关怀和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程托护式的新型养老模式.
分层培养源自2 000多年前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职业教育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养老护理作为一种职业,其专业教育应该符合职业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方能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伴随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的不断发展,医疗护理服务在养老服务需求中占比不断扩大.有研究[3]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养老床位730.2万张,但是机构养老多采用医养分离养老模式.虽然78.6%的养老院提供了不同形式医疗护理服务,但仅限于与某些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定期服务.部分养老机构配备了1~2名医护人员,但大多为初级或者中级职称,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老人健康服务和长期照护需求.大多数情况下,医养结合还仅是停留在口头层面,养老机构总量供给不足,服务供给能力弱,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有调查[4]显示,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总体需求较大,且主要集中在健康服务需求和养生服务需求,93.27%的养老从业人员认为迫切需要参加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
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虽然有所提升,但养老机构入住率却不高,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48%[5].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持证上岗的不足10万.现有养老护理员以36~65岁家庭妇女和下岗工人为主,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9.04%,且存在年龄偏大、性别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满意度差、人员稳定性差、管理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缺乏等多种问题.专业护士比例低且以初级职称为主.多项研究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服务质量差,入住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6-9],引进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以提高养老生活质量,是解决养老照护需求问题的关键.
目前,我国注册护士人数380.4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大于3尚有一定差距.168家医院调查显示,护患比平均为1∶4到1∶8,床护比平均为1∶0.33.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基本都保持在1∶1以上.医院护理人员尚且不足,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社会认可度、职业发展前景远不及医院的养老护理行业,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护理专业人才.因此,发展和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必须从新生力量入手,加快老年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首先,养老护理教育滞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均采取养老护理员分级培养模式.澳大利亚针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不同将护理人才的培养分为养老护理助手、登记护士、注册护士和老年专科护士或临床护理专家4级培养模式[10].日本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社会福祉士和介护福祉士,介护福祉士又分为3级,学历层次包括从介护学校、专科、本科、硕士等,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11].美国有1 300多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了与老年学相关的课程,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养老护理人才梯队[1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2005年首批养老护理员培训认证到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认证,持证者不到10万.目前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30余所,中职学校25所,年招生计划2 500人左右[13],大多数存在招生困难、转专业人数多,对口就业率低等问题.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寥寥无几,研究生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以笔者供职单位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为例,与普通护理专业的区别仅在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考取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自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停止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之后,两者之间在课程设置上已无明显差别,毕业生就业仍然是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目前该专业方向已经停止招生.调查显示,中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大都只在护理专业基础上增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没有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市场需求调研,缺乏与养老产业有效对接,毕业学生不能满足养老机构的综合素质要求,对口就业率低.从学生角度来看,仅仅只对老年护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能全面掌握老年护理所必须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刘绍芳等[14]研究显示,中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急救意识及抢救配合能力与大专、本科护生差距较小,能够胜任以日常生活照顾和基础护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护理助理工作,与现有养老护理员相比,在专业素养、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和疾病的基本处置能力上都更具有相对优势.对老年人而言,中职护生年轻有活力,又经过专业的护理训练,能够满足他们专业的护理服务需求.老年人群更愿意与其相处.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有将近一半因无法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而无法从事护理工作[15].对于经过3年正规护理专业学习的护生来讲,从养老助理护士做起,在高级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综合护理能力,可以为后续学习、晋升、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途径.
中、高等医学院校应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层次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和老年护理管理人才,形成养老护理助理护士-养老护理护士-养老护理专家的人才培养层次.其中,养老护理助理护士是指完成一定学时的老年护理教育并获得了养老护士从业资格,但尚未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者,能在养老护理护士指导下完成生活照料和基础护理工作者;养老护理护士是指获得老年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并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者;养老护理专家是指护理或老年护理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获得高级职称且具备5年以上养老护理临床实践者.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首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势,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做到产学研的统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内容模块设置应紧密对接养老机构的岗位及其技能需求,重点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和关怀能力、教育咨询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或相关方向专业教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老年护理教育特色,加快培养专业化老年护理人才,以满足养老护理服务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加强护理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建设.老年护理专业是实践和实用性极强的专业,护士必须有3~6个月以上的社区医院、老年病科或养老机构的老年护理实践,方能体现养老护理专业的特色.不同层次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内容应有所侧重.养老护理助理护士临床实践要应侧重于生活照护等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养老护理护士临床实践应侧重于技术性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养老护理专家临床实践应重点放在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技术指导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目前,从事老年护理专业教育的主要是从事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的专业教师,缺乏老年护理实践经验,高层次的老年护理的专业教师相当缺乏.应鼓励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教师多参加老年护理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应该积极推进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和丰富教师知识水平,提高老年护理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老年护理教学质量.
养老护理专门人才学历教育和开展分层次职业素质培养是养老护理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优化老年护理人员结构,促进老年护理人员职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降低离职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可程度的有力保证.继续教育有利于引导老年护理专门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同进,还必须建立合理的人才发展通道,允许养老护理助理护士通过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向养老护理护士甚至养老护理专家晋升,以保证老年护理专门人才质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