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新创
我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新中国,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千年大计”到“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工信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加强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宏观指导。据统计,2016年以来,工信部利用绿色制造专项支持了225个重点项目,发布了720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持续加大钢铁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力度,2012—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9.5%,2017年又下降4.6%,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绿色制造体系是以落实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为核心,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制造体系主要从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4个方面进行建设,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产品是以绿色制造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体现,侧重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绿色园区是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结合的产物,侧重于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协作。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也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分别占重点行业的19.7%、12.0%、27.6%。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已成为钢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在钢铁行业高质量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018年11月6日,工信部第三批公示了391家“绿色工厂”、34家“绿色园区”、480种“绿色产品”。前两批发布了414家“绿色工厂”、46家“绿色园区”、246种“绿色产品”,截至目前三批共支持了钢铁行业36家“绿色工厂”、3种“绿色产品”、1项“绿色制造专项”,对于引导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树立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的标杆,入选的不但有太钢、鞍钢、邯钢等行业内大型龙头企业,也有德龙钢铁、天钢联合特钢等别具特色的民营企业,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基础条件的广大钢铁企业树立了创建“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发展的参照目标;二是强化了企业绿色发展的理念,自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申报以来,钢铁企业入围的难度逐批次增大,但是钢铁企业申报的数量却逐年增多,这既显示了全行业对绿色制造工作的积极踊跃,也反映出企业对绿色发展理念从认识朦胧到高度重视的深刻转变;三是促进了绿色装备技术的推广,由于政策引导务实高效,企业绿色发展意识提升,一批节能、低碳、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在钢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条件的企业还积极参与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了全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是最早开展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也是工信部首批、钢铁行业最权威的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参与了“绿色工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大部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的第三方评价工作,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咨询机构,在看到全行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入选占比仍然较低。目前,入选“绿色工厂”的36家钢铁企业,在全行业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中占比约为6%,对于“千家绿色工厂”的目标而言,也仅占3.6%。这说明钢铁行业的绿色制造工作还需要加快推进,全行业的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部分钢铁企业还需要系统谋划绿色发展,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争取更多企业达到“绿色工厂”的标准。
二是部分入选企业缺乏进取意识。绿色工厂的创建是一个长期、动态、持续改进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而需要再接再厉。部分已入选的钢铁企业存在“功成名就”的思想,认为已经进入了“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的名单,如同进入了“保险箱”。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下一步可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名单内的企业实施“有进有出”,对于有重大问题的企业要进行处理,为那些认为“一劳永逸”的企业敲响警钟。
三是部分薄弱企业存在思想懈怠。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基础条件一般的企业,对于如何进行绿色发展、进行“绿色工厂”创建,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懈怠情绪。这些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内在需求,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奋起直追,按照“绿色工厂”的评价依据,从环保、节能、循环经济、低碳等重点内容实施专项诊断规划,补齐短板,加快创建具备 “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
以上几种典型的情况,是基础不同的钢铁企业在绿色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部分企业缺乏针对绿色发展的长期谋划。
绿色发展规划应帮助企业明确以下内容:树立一个理念——钢铁企业与周边环境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争取一个目标——创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依托钢铁企业的四大功能——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废弃物消纳功能、绿化美化功能,抓住两个核心问题——环保达标排放、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瞄准全行业乃至世界一流的目标,坚持生产洁净化、制造绿色化、厂区园林化、建筑艺术化,建成行业内绿色标杆企业,争取把企业建设成工业旅游示范景点。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有与自身相适用的绿色发展规划,使企业具有明确的绿色发展目标、支撑手段和保障措施。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应进行企业的绿色发展谋划,突出“整体、系统”的特点;对于基础条件一般的企业则应分“两步走”,在谋划整体绿色发展、明确发展目标的同时,还应根据企业在环保、用能、低碳、循环经济、厂容厂貌、产品、标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实施专项规划。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最迫切、最具潜力、也最有条件进行绿色发展的行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全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钢铁企业应当全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中长期的绿色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钢铁流程绿色化发展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方法体系,规范钢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持续不断地提升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