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年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据孔子学院总部官网介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历经10余年的发展,正由数量规模的快速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发展转变。在2017年12月12日西安召开的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的刘延东女士作了大会主旨演讲,她在会上针对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指出:要优化布局,提高办学水平,深化教师、教材和教学法改革,加强本土师资力量培养,为各国多样化本土化需求提供服务。要完善体制机制,发挥中外双方力量,打造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人文交流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1)新华社.深化合作 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EB/OL].http://hanban.edu.cn/article/2017-12/12/content_711305.htm.在2017年12月13日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常务理事田学军在专题报告中强调: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希望孔子学院广大师生坚持不忘初心,凝聚最大共识,制定长远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力量建设,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圆满落幕[EB/OL].http://conference.hanban.org/news/detail33.html.刘延东和田学军的大会报告都指明了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强调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甚至田学军副部长提出了“实现转型升级”。孔子学院这些未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相关问题的学术探讨,离不开加强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建设。
目前,海内外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孔子学院进行研究(3)安然,魏先鹏,许萌萌,等.海内外对孔子学院研究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2014,(11); 刘程.国内孔子学院研究现状及走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但缺乏对孔子学院自身应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建设的探讨。孔子学院作为新生的事物,在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诸领域成就斐然,但在反思过去孔子学院发展之不足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术研究能力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来自国内大学的在一线孔子学院工作的中方院长、中方教师感受尤为明显。笔者在美国一家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的3年期间,该孔院连续三任的中方教师在离任总结报告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孔子学院要加强学术研究的建议,他们都对在孔子学院未能进一步展开学术研究感到很遗憾。在笔者参加的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和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期间,汉办召集中方院长内部交流会上,很多中方院长提出要加强学术研究、增加科研立项等建议。笔者还曾向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50多家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征询过孔子学院是否应该加强学术研究,接受访谈的对象都表示孔子学院应加强学术研究,目前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能力在整体上较薄弱。可以说,加强学术研究已逐渐成为孔子学院一线中方院长与中方教师的共识。为何学术研究在孔子学院的实际发展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有关孔子学院研究的一个认识误区在于一些人认为学术研究只属于少数研究型的孔子学院,其他类型的孔子学院并不需要进行或加强学术研究。研究型的孔子学院主要的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其他类型的孔子学院也应加强学术研究,因为研究型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并不能覆盖其他类型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其他类型孔子学院需要研究所面临的独特问题与共性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具体孔子学院自身的良性发展、从而共同推进全球孔子学院的整体发展。
孔子学院为了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注重推广“看得见功效”的文化活动,而学术研究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细工慢活,一时难以像文化推广活动产生立竿见影的外在影响与效果。因此孔子学院处于初创期与布局期,不太重视学术研究自然不难理解。
孔子学院学术研究比较薄弱也与外方院长的态度有一定关系。由于孔子学院总部无法直接任免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外方院长的素质与背景差异很大。如果外方院长是专家学者,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背景,一般比较支持中方人员开展学术研究。丹麦奥尔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杜翔云教授很注重教学实验与教学研究,笔者的一名研究生在该孔院实习期间,很受启发和熏陶,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目前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像杜翔云教授那样具有专家背景与重视学术研究意识的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孔子学院研究能力的发展。
中方人员任期过短、变动太频繁也限制了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以笔者任职的美国孔子学院为例,开始的前几年中方院长与中方教师的任期都只有一年,刚刚熟悉了基本工作就回国了,客观上难以开展学术研究。目前中方教师的任期一般是2年,中方院长的任期是2~4年,比早期过短的任期更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
全球孔子学院绝大部分是通过中外大学合作举办。大学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孔子学院处于国外的大学中,自然要体现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目前在这三个功能中,孔子学院做得较好的是社会服务与教学方面。根据孔子学院总部的数据,目前,已有15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课堂,各类学员累计达916万人。此外,每年有50多万名各国青少年踊跃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中文比赛。10年来,全球孔子学院和课堂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2万场,受众达1亿人(4)柳青.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召开 全球孔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EB/OL].http://hanban.edu.cn/article/2017-12/13/content_711542.htm.。但目前孔子学院的研究功能发挥得最为薄弱。全球很多孔子学院是建立在海外著名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中,在这些大学的孔子学院如果要赢得一席之地,被大学同行所尊重,就必须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与研究成果。
全球548家孔子学院要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离不开学术研究与学术探讨,孔子学院常规项目的顺利开展既需要经验的积累与探索,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与升华,这样才会使孔子学院的活动开展有理可循,实现具体孔子学院的平稳发展。如笔者所在的美国孔子学院曾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按要求,不同年龄组的中小学生要朗诵一首孔院指定提供的经典诗词,另一首自选。赛后,我们对参赛的学生与家长进行调查,反馈的意见有:小学低年级组的古诗选了《明日歌》,立意很好,但动作表演性不强,建议今后选动作表演性强的诗歌;中学组指定的李白词《菩萨蛮》,尽管词的内容与菩萨、佛教无关,但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家庭看了这首词的题目后,就不主张孩子参加这次诗歌朗诵比赛。这些家长反馈的不同意见,为孔院将来挑选更适合的古典诗词提供了参考。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也需要通过学术研究加以合理解决。如出现芝加哥大学孔子学院停办风波、近期美国国会会员提出孔子学院是否影响所在大学学术自由的审查等类似事件后,需要以学术的方式进行反驳,为孔子学院赢得更合理、积极的舆论空间与国际环境,这些无法通过行政手段或沉默的方式进行有效化解。如美国专家用客观的数据证明了孔子学院所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5)Donald D.Lien,Chang Hoon Oh,W.Travis Selmier II.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 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2,(1).;国内专家对海外媒体带有偏见报道孔子学院的话语分析(6)安然,许萌萌.美国芝加哥大学停办孔子学院新闻话语分析[J].对外传播,2015,(2);吴瑛,石玲玲.国际媒体对孔子学院的误解分析与回应策略[J].对外传播,2014,(12).、对海外少数学者提出的孔子学院影响学术自由的偏见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驳(7)林杰,张曼.对西方少数学者质疑孔子学院“学术自由”的驳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等,这些研究都有着很好的说服力。
孔子学院作为语言与文化传播机构,当前语言教学方面的成就超过文化传播的成就(8)杨文艺.全球竞争的文化转向与孔子学院的转型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5,(4).;而在文化传播方面,目前孔子学院传播的基础文化较丰富(9)孙吉胜.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与理念的传播[J].公共外交季刊,2014,(6).,但高端的文化传播显得不足。(10)周璐铭.从文化战略的角度看孔子学院的定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孔子学院今后要发展成为高端的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品牌,需要加强孔子学院的科研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为孔子学院的实践活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加强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孔子学院总部近年推出旨在培养海外青年汉学领袖的“新汉学计划”,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会议、出版资助等6大类项目。“应充分发挥汉学家、外籍孔子学院教师、中方孔子学院教师的力量来改善孔子学院的国际形象。……但目前孔子学院更重视外方汉学家的培育,对中方教师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11)周璐铭.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孔子学院要想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需要加强自身的学术能力的积累与建设,这不是朝夕之功,应及早布局与从长计议。
孔子学院学术研究“四个一工程”建设,即打造1个专业学术研究期刊、1个学术研究资源网站、1个研究智库、1套激励学术研究的机制(年度考核、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孔子学院学术研究需要一家专业学术研究期刊,以及时刊发相关的研究成果。当前孔子学院的研究成果分散到不同的学术期刊,未能体现出集中呈现研究成果的优势。而目前孔子学院总部发行的双月刊《孔子学院》主要发表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发展的资讯类文章,学术性不太强。孔子学院总部可以将《孔子学院》逐渐升级为专业学术研究期刊;或者在保留《孔子学院》刊物现有风格的同时,另外创办新刊物《孔子学院研究》。在目前孔子学院面临提升办学质量、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孔子学院总部的新闻中心有大量介绍各地孔子学院资讯的新闻稿,但缺少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以刊发孔子学院研究的学术论文。总部牵头创办专业学术期刊《孔子学院研究》,将对全球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加上全球孔子学院能从事研究的专家众多,这样会拥有充足的稿源;全球孔子学院的专家们也就有了一个发表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
孔子学院总部在建立学术期刊《孔子学院研究》的同时,应建立孔子学院研究网站。该研究网站的功能包括:收集并免费提供下载全球孔子学院研究论文文献;收集并提供孔子学院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资讯;收集并提供孔子学院研究的学术著作与论文集资讯;收集并发布全球孔子学院学术会议资讯;收集并发布孔子学院总部及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年度总结报告,各孔子学院可公开的资讯等。这样的网站会成为全球孔子学院研究专家的好帮手,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及时地汇聚到网站,而网站提供的各种研究资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同时,也为广大硕士生、博士生开展相关的学位论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由于孔子学院分布全球,孔子学院的研究资源不仅能及时收集到中文世界的研究成果与资讯,还能及时汇集到其他语种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孔子学院研究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与互动性,促进孔子学院研究质量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及时流通。
根据现有孔子学院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孔子学院总部逐渐打造并形成一个孔子学院研究专家智库,这个智库主要吸纳愿意进行孔子学院研究并已取得一定孔子学院研究成果的全球专家。根据马春雨对2005~2015年孔子学院的研究文献统计,发表论文在3篇和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82人,占作者总数3006人的2.73%,发表论文328篇,占论文总数9.31%。(12)马春雨.基于文献计量的孔子学院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2).孔子学院总部的专家智库优先从已发表有孔子学院研究成果的专家中选择与吸纳,重点培育有孔子学院一线经历的中青年学者,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智库研讨会,对智库专家优先提供科研资助,并根据孔子学院发展需要,总部委托研究能力突出的专家开展急需的研究。有了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发挥孔子学院研究团队的作用,在海内外学术界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孔子学院总部应推出1套完整的激励学术研究的机制,如在年度考核、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与奖励等方面列出相关的规定,鼓励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因地制宜开展学术研究。孔子学院总部每年推出科研资助项目和资助基金,优先向在孔子学院工作(过)的申请者倾斜。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有一套成熟的学术研究奖励机制,孔子学院总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对作出孔子学院研究成果的全球各地孔子学院集体或个人予以相应的奖励,对达到评审专家组要求的孔子学院研究著作予以资助出版等。
这三大独特研究优势就是各地孔子学院的人员优势、资源优势、实践优势。
孔子学院具有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优势。仅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培训派出中方院长、教师及志愿者16100 人。(13)许琳.2015 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汇报[J].孔子学院,2016,(1).中方院长、中方教师主要来自国内大学的教师,他们当中很多具有博士学位,是国内大学的人文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有着良好的专业训练与研究能力。志愿者教师当中有不少是国内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们第一年完成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在国外进行教学实习、完成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与准备,第三年回国完成毕业论文,这些都离不开学术研究。孔子学院的一些外方院长、工作人员也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一些国家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由本校的语言教学专家、汉语教学专家、汉学家来兼任,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刘乐宁教授、爱荷华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柯传仁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韩方院长孟柱亿教授等,都是国际汉语教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雄厚的专业背景与研究能力都能促进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
孔子学院具备学术研究的资源优势。每所孔子学院在揭牌成立与正式运营后,都能定期获得孔子学院总部赠送的大量汉语教材、汉语文化学术著作。孔子学院除了积累丰富的图书资源,还积累了开展学术研究的丰富人脉资源,一般与当地的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汉语教学专家、政府官员、大中小学汉语教师及学习者、媒体、当地普通民众、国内大学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为开展相关研究具备巨大的人脉资源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
孔子学院具备学术研究的实践优势。针对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必将有效改进孔子学院的工作,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如全球孔子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孔子学院日、大型文化巡演等文化活动,如果对参加活动的当地民众及时展开调查研究,定能提高活动的质量。而这些研究,举办活动的孔子学院都很容易就地开展。孔子学院的研究应该注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些实践活动与案例,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基础与资源,有待于深入挖掘其研究价值。作为孔子学院亲身经历的学者,应该责无旁贷地与海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共同努力进行研究,使孔子学院的各项实践活动更有成效、更能切合当地民众的需求。孔院丰富的工作实践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如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建院院长刘美如教授,发展了30多个孔子课堂,在对中方教师与中方志愿者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有意收集各种教学案例与跨文化交际案例,出版了相关著作,给中方人员融入当地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各地孔子学院根据自身的实力与研究专长,逐渐将人员、资源与实践优势学术成果化。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14)曾征,杨红娟.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孔子学院发展现状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孔子学院的发展研究、文化传播研究、“三教”研究、影响研究等已成为重要研究领域,这四大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空白点和有待加强研究之处,各地孔子学院在这四大重要领域还可以继续大有作为,开展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
1.孔子学院发展研究
现有的中文文献中多数是对孔子学院发展战略、模式、类型、布局以及与国际其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比较研究等宏观问题的研究(15)吴应辉.关于孔子学院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1);詹春燕,李曼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标、模式与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沈蓓蓓.孔子学院发展困境透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周汶霏,宁继鸣.空间分析视域下的孔子学院全球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7,(10);张治国.孔子学院布局规划调查研究:以中国周边国家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对具体孔子学院的一些发展问题等较缺乏深入研究。孔子学院融入当地问题、制度建设问题、中外方院长权限与职责问题、管理问题、筹资问题等可以展开研究,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众多孔子学院面临的现实问题。
2.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研究
现有的文化传播研究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即进行宏观的理论探讨与针对具体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微观实例研究。(16)吴瑛,石玲玲.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十周年效果反思[J].当代世界,2014,(7);安然,魏先鹏.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模式研究[J].对外传播,2015,(1);陈曦.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这两类研究缺乏对海外传播受众的定量分析研究。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10年来,全球孔子学院和课堂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2万场,受众达1亿人(17)柳青.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召开 全球孔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EB/OL].国际在线http://hanban.edu.cn/article/2017-12/13/content_711542.htm.;仅2017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272万人。(18)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圆满落幕[EB/OL].http://conference.hanban.org/news/detail33.html.但对这些文化活动的成效缺乏客观标准评判,现有的文化推广活动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有待改进之处?年复一年的文化活动如何推陈出新?这些现有文化活动与未来拟开展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对海外受众的调查与访谈。孔子学院应基于海外受众的定量分析,夯实与拓展现有文化传播研究。
3.孔子学院“三教”(教法、教师、教材)研究
教法研究方面。现有的论文多是宏观总结性或具体描述性的研究(19)胡兴莉.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4,(3);赵金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与教学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5);刘荣,刘娅莉,徐蔚.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2014,(2).,较缺乏客观评估分析与理论研究。根据孔子学院的教学对象,今后可以侧重于两类研究:一是对孔子学院的成人学分、非学分汉语课程教学研究;二是对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教学点青少年汉语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成人非学分班、青少年汉语教学的研究,是海外大学中文部、国内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未开展或涉及甚少的研究领域,可以发展成为孔子学院的特色研究领域。
教师研究方面。现有的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的研究(20)吕明.美国孔子学院教师教学本土化的调查及培训策略[J].延边大学学报,2014,(5).,侧重于个案分析研究,缺乏教师适应阶段性研究与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今后可以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一是根据具体教学类型对奔赴海外的中国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针对性培训研究;二是对海外汉语教师的在岗培训跟踪研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在职汉语教师及时充电;三是对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进行教学实践,系统地培养专业的汉语教师,解决海外汉语教师短缺的矛盾。现有的教师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方面,对第二、三个方面涉及甚少。
教材研究方面。教材是提高孔子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孔子学院教材研究论文偏少,且大多是宏观方面的研究(21)王媛媛.海外孔子学院的教材编写现状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1);刘晶晶,关英明.海外孔子学院的教材选择与编写[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1).,缺乏具体教材使用效果的客观评判研究。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以围绕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已有教材的分析及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二是开发新汉语教材的研究。研发新教材,应做好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现有教材分析研究、现有教学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这样才有可能编写出适合当地教学需求、突破已有教材局限的新教材。
4.孔子学院的影响研究
现有的海内外孔子学院影响研究主要从政治、外交、公共外交、文化、教育、国家软实力等角度谈论孔子学院的国际影响(22)吴勇毅.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4);高金萍,郭之恩.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J].中国文化研究,2013,(4);Falk Hartig.Chinese Public Diplomacy:The ris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M].New York:Routledge,2016.,已有文献对孔子学院影响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的,比较缺少实证调查分析研究,特别是缺少基于大样本的调查分析研究。今后可以多加强孔子学院对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影响的定量、细分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孔子学院的发展、文化传播、“三教”、影响等的研究已成为重要领域,这些也是孔子学院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自身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可谓是“近水楼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需要加强实证研究与理论积累。
全球孔子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正由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加强孔子学院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建设,对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学术研究的孔子学院,会不断发掘自身实践的价值,会在持续的研究中由经验走向理性与成熟,不断提升发展的档次与目标。
2017~2018年孔子学院总部下辖的汉考国际已向全球学术界公开招标资助汉考科研项目,产生很好的影响与效果。孔子学院总部在2017年年初向全球孔子学院、学术机构公开征集科研选题,2018年公开招标资助项目,可见孔子学院总部也在开始着手推动学术研究。
全球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能力若能得以激发与不断提升,将有助于解决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问题,使得后续的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推陈出新,孔子学院将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高端文化品牌与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将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