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王志中
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太原,030001
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规范,是对人类产生有价值的约束,也是人类及其生活的重要维度[1]。引导人类去创造一种有价值的和谐的生活。医学人文学科是哲学在一定医学人文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化,社会工作必须以这种信念为引导,去帮助医疗活动中有困难的人。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具体的资源链接和利益问题,还要引导提升生活质量。伦理道德自信度是指在伦理道德的环境中能够直面和展现领导力、尊重、公平、公正、责任和关怀等原则的勇气程度[2]。本文通过对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伦理道德自信度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为有效地提高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伦理道德自信能力和实践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便利抽取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2014级本科生和2016级研究生,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95%。
采用美国全美社会工作协会(NASW)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4]。主要测查对集体工作规范、知识和技能的自信,包含核心价值观子指标,组前子指标,开始阶段子指标,中间阶段子指标,结束阶段子指标。量表根据不同的回答(非常不自信、不自信、一般、有点自信、非常自信),按照 1、2、3、4、5 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对伦理规范的自信度越高。
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以获得集中趋势测量值和离散趋势测量值。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伦理道德量表的前测和后测分数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152人。其中本科生136人,研究生16人;男生29人(19%),女生123人(81%)。有实践经验者共98人(65%),无实践经验者54人(36%)。
公正伦理是伦理的基本规范,82.4%的研究生认同社会公正是医务社会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标之一。75.6%的本科生认为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必须尊重每一位患者的感受,防止统一化,实现个别化服务是公正伦理的根本态度。
人道伦理是社会福利理念在医务社会工作场域内的具体体现。90.7%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工作伦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85.8%的本科生认为服务时应坚持患者及家属的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的原则。96%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认同医务社会工作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助人职业。学生们经过方法论学习后认识到对服务对象关怀并不仅是心理的关怀,要关注每位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让他们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
经过16周课程的学习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伦理规范和职业操守的自信度有明显的变化(P<0.05)。三年级的专业自信度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自信度高于一年级学生。表明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具有可塑性。
研究生和本科生由于学历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研究生的自信度高于本科生(P>0.05)。在有无社会服务经验方面,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有小组工作服务经验的学生与没有经验的学生自信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伦理道德规范小组社会工作,提高了学生们对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理解。
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新时代的国情有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伦理道德自信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接触专业教育和实践服务的机会不同,导致他们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规范的认同程度也不一样。
医学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国内关于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伦理道德自信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伦理道德自信度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专业伦理自信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外有的研究一致[3]。国外研究认为,小组社会工作能够提高服务对象的感知效果[5]。中国人际信任度高于制度信任度,很多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中没有专门针对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论的课程,而其他的方法类课程无法提升小组社会工作对伦理道德的自信度[6]。由于需要服务的医务弱势群体越来越多,而这种服务往往只有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伦理道德建设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医学院校将伦理道德规范融入小组社会工作中,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将会更加有效,也更能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7]。
调查发现,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多的学生伦理道德自信度更高,小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与服务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学习基本的医学知识,又要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所以伦理道德的引导非常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文明和谐”的要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中强调服务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社会工作者应将这些价值观与社会组织目标相结合。加强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伦理道德规范教育非常有必要,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特点,伦理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自信度,加深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伦理道德自信度的提高来源于临床服务实践,学生们应掌握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平等对待服务对象,与团队成员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主动分享知识、经验、技能,尊重团队成员不同的意见和专业方法。教师应开展细致、持续的引导性工作,在临床服务体验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借鉴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先进的经验,结合本土文化特点,体现新时代精神,塑造和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务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