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的价值一直在那儿

2019-03-02 07:45彭蜂
中国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什维利羊羊阿莫

彭蜂

九十年前有一所学校,她成了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这所学校就是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1921年创办于英格兰)。

初读《夏山学校》时,我对书中所述的观点和案例大多都不太喜欢,后来慢慢的喜欢和接受。让我喜欢的是尼尔对教育的特立独行和执着追求。之前,我最佩服的是阿莫那什维利(格鲁吉亚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因为他对教育的爱之深,让我惊异。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阿莫那什维利在开学前端详着每一个孩子的照片,给他们写信。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为了让孩子们与他第一次见面有个好印象,竟然反复地琢磨练习问候孩子的语气。这种爱,让我惊叹。

读了《夏山学校》,我觉得尼尔与阿莫那什维利是很不一样的,阿莫那什维利的付出是富有爱心和智慧的,而尼尔是特立独行的。尼尔的付出,不仅有爱心和智慧,还有坚持,对贯彻“自由”思想的坚持。就算现在,我们读到这本书时,书中的“自由教育”仍然让我们觉得“想法虽好,实现却难”,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探索”。

回到过去,我们会发现尼尔的反对者真的不少,甚至很多。在众多反对者的“声讨”中,尼尔能够坚持办“自由教育”,那是多么艰难!他不仅去办了,而且一办就是几十年,历经风吹雨打,终于获得令人欣慰的回报。其实,我们教育者缺的正是爱心、智慧和对自由的坚持,这种坚持让我的心灵深处弥漫着一种对教育的敬畏。更有对尼尔的敬畏。

让我喜欢的还有尼尔对“自由”的深刻理解。这得从尼尔反对什么开始谈。尼尔反对威胁,反对服从,反对严格制约,反对压抑孩子,反对统一……要说下去的话,还可以说很多。为什么我们眼中的一些“铁律”,到了尼尔那里,就变成了他的“眼中钉”了?显然,他反对有理!孩子的天性就是爱闹,他们生来身心就是不一样的,他们渴望自由,就像渴望空气一样。我们早就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但是我们却用统一的课程去教不一样的学生,甚至连进度都要求一样,我们爱用很多强制手段去管理学生……这些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事例自然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似乎很习以为常了。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像尼尔一样准确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像尼尔一样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用一种智慧仁爱的行为去落实“自由教育”。但是我们似乎还不会这样去做,而尼尔却这样做了一辈子,因为他懂得自由的价值,因为他知道他所坚持的是符合“因材施教”这一根本教育原理的。

最近,我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了一些体会。本学期的班会课,从第二个星期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第一次学生策划和主持的班会课是“星座”,第二次是网络。学生围绕第一次的主题选择了很多资料,没有想到的是策划者竟讲了这样一个关于“白羊座”的笑話:

妈妈经常叮嘱羊羊:“穿裙子时不可以荡秋千;不然,会被小男生看到里面的小内裤哦!”有一天,羊羊高兴地对妈妈说:“今天我和小明比赛荡秋千,我赢了!”妈妈生气地说:“不是告诉过你吗?穿裙子时不要荡秋千!”羊羊骄傲地说:“可是我好聪明哦!我把里面的小内裤脱掉了,这样他就看不到我的小内裤了!”

当时学生一听就抿嘴笑了,我看了都觉得尴尬。班会结束时,我对他们的策划、主持,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都大加赞赏,并说:“有些笑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因为笑话并不高雅,也不幽默。也请班会策划者以后将准备好的内容大家讨论下。”就这样,我平息了这场“风波”。因为,我知道,压制是不对的。引导比压制更重要,更有效!对于班队课的内容策划,要放手,绝不能控制。但可以进行必要引导,而且,也只有发生状况的时候,才见得到我们对于“自由教育”的行动力。自由教育不是目的,而培养具有自由意识、自由能力的学生才是目的。

让我最喜欢的是尼尔拥有他自己的学校。这所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那是他教育理想实现的地方,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们如果能够“创办”我们自己的班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教育梦想,都有几年时间去“照料”一个班级,让她像一个孩子一般,在我们的帮助、指导下慢慢成长,成长为一个令学生喜欢的地方。那是何等的令人向往啊!

猜你喜欢
什维利羊羊阿莫
大胆的阿莫
乌驱逐萨卡什维利或得美默许
萨卡什维利被驱逐到波兰
羊羊变身
阿莫
羊羊来了
从《喜羊羊和灰太狼》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