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岁的松下要转型

2019-03-02 06:54姚芳沁
人民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松下米兰设计师

姚芳沁

2018年秋天,松下发布了一款可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的眼罩,取名“佩戴空间”(Wear Space)。它是一条由柔韧材料制成的弯曲条带,缠绕在使用者头部后方,向外伸展以遮挡眼睛的两侧,可将用户的水平视野削减60%,从而让他们的关注焦点锁定在眼前的事物上。它的内部还安装了一款减噪耳机,通过蓝牙可连接用户的智能设备,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这听起来不太像出自松下这家以生产家用电器闻名的品牌,事实上,在“佩戴空间”这款产品上他们更强调“设计”,并邀请了日本时尚设计师森永邦彦一起合作开发。这也正是这家公司想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松下的产品变得更友好,设计得更“未来生活方式”了。

这意味着,这家到2018年为止刚好成立一百年的企业正在试图通过新设计部门的成立,去适应一个新的商业环境。在这个商业环境中,如何为产品讲述一个更精彩、更贴近用户的故事,如何让它在视觉和体验上更适应当下消费者的需求比强调专业技术更加重要。

借一百周年的契机,松下对内部组织架构作出新的调整,把设计和用户体验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并在2018年4月于京都设立了一个150人规模的全新设计总部。

松下对设计的重视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951年,松下就设立了独立的设计部门,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设立内部设计部门的公司。最初,这个部门归属于广告部,松下会把所有的产品在加工完成之后拿去设计部做最后的美化修饰,但由于当时缺乏对设计流程的理解,很多设计需求都难以实现。两年之后,松下将设计部归入研发部,把它作为技术研发的一部分,让设计师从产品开发阶段就深入参与,确保产品技术表达流畅,而不再是浮于表面的装饰。

这套标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日益显出它的不足。“松下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但现在人们要听的不是下一款冰箱拥有多先进的技术基数,而是未来的厨房体验是怎样的。产品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我们要有预见未来的眼光,并提高向消费者讲故事的能力。”2018年4月最新上任的松下设计创意总监Takehiro Ikeda对记者说。

Ikeda领导的是松下设计中的一支全新的团队Flux,负责松下设计的整体战略,在过去以产品类别区分的四大垂直设计部门的基础上,提供了水平连接的作用。Flux团队的成员分布在京都、东京和伦敦3个城市,Ikeda本人则主要在伦敦工作。在他看来,以伦敦为首的欧洲城市依然代表着全球设计趋势的最前沿,也是最具创意活力的地区。

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Flux已经结合松下现有的产品技术,设计制定了与未来体验相关的三大方向,分别是美容、健康和娱乐,它们彼此之间也不会割裂,而是会互有交集。举例来说:如何让用户吃饭的体验更好?如果只是一家单纯的厨房电器品牌,便只能局限在不断优化现有的产品性能上。但考虑到松下还拥有照明和音响娱乐等产品线,便可以把它们加入进来提升整体的美食体验。

当然这些设想短期内还无法实现,Ikeda预计Flux最快商业化的时间为2020年。在这个过程中,Flux也将逐渐演变为松下面对大众消费者的一大支柱业务,而不仅仅是售卖一个个独立的电器产品。

如果说Flux的设立还是为公司未来的商业收入转型考虑的话,未来生活工厂(Future Life Factory)则完全抛弃了商业化顾虑,给设计师充足的空间,发挥其对未来生活概念的想象。

“在未来生活工厂,设计师不会专注于开发某个特定产品。随着价值取向的改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设计也需要更符合人类感性的需求。我相信这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Ryota Uchida说,目前他在东京领导松下的未来生活工厂团队。接手这个新项目之前,他负责松下的空气净化、美容和口腔护理产品的设计。

“这是任何设计师最理想的工作,不需要背负任何商业产品设计的压力,更像是一场有关未来的科学实验,能有此不计成本的远见,对松下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非常难得。”Uchida对记者说。

“佩戴空间”就是由未来生活工厂开发的,然而由于它无法被归到目前的任何产品目录中,也就没有业务部门愿意把它量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现有的业务部门说他们有机会把产品商业化,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创意还不够未来,一旦考虑商业化的因素,就会制约创意。”Ikeda说。尽管如此,他们也在用更保守的方式来测试市场,比如把“佩戴空间”这个创意放到众筹网站上吸引关注。

即便还没有产品正式上市,松下已经开始通过一些展览和装置,让普通消费者认识到它不再只是生产冷冰冰的机械设备,而是更关注人性化的体验。

在2018年9月举行的伦敦双年展上,松下推出了Kasa系列照明设备,来探索产品设计可以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Kasa是一组能根据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的灯具,当人们使用蛮力接触它时,它会变暗。设计师希望它能鼓励积极正向的行为,让人们学会爱惜身边的物品,把它们当作有情绪感知的对象,也有助于人们自身获得平和的心态。

在这之前,在2018年4月举办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上,松下包下了当地著名的布雷拉美术馆,在露天庭院内架起了一个巨型球体,创造了一个关于气体的特别体验。这个装置取名为“空气发明”(Air Inventions),观众在进入这个球体之后,会体验到全米兰最为清洁的空气。此外,室内还安装了能舒缓情绪的照明和音效系统,一个4K高清投影仪把如同现实一般的自然景观呈现在观众四周。

参与米兰家具展是创意性品牌展示自己的好途径,2017年4月,服装品牌COS与设计工作室Studio Swine 合作的“new spring”裝置就在米兰家具展上为这个品牌赢得了广泛的好感。

松下也不例外。在整个米兰设计周期间,每天报名参与体验的观众队伍能排到上百米长。这一装置是Flux成立之后策划的第一个项目,采取与过去松下在米兰设计周上以产品发布为主的策略不同的方式,“空气发明”用到了松下的技术,但却更多地强调与人的互动和体验。它也获得了2018年米兰设计周的最佳技术奖。

“我们思考松下参加米兰设计周这样的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认识到我们并不在意品牌传播,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松下这个品牌。所以这次没有放出任何实际的产品,而是希望通过这一特别的装置展现我们的设计态度,吸引全球不同的创意人士。”Ikeda说。

这也就是为什么松下会把这些展出集中放在欧洲——尽管从松下的销售市场份额上来看,欧洲的规模还远不如亚洲——Ikeda相信,不论是在创意人才的多样性,还是创意产业的发达程度和前瞻性方面,欧洲依然在全球领先。“很多大公司会把设计开发当作机密保护起来,但其实只有在公司、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形成自由的信息流通,才能激发最有突破性的创意。对于松下来说,我们需要保持活跃的外部合作。最好的设计公司对它们的客户也是挑剔的,所以首先要让它们看到我们也是一家有设计感的公司。”Ikeda说。

目前在松下伦敦的办公室内,已经有一半员工都是非日籍的外国人,但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办公场景,短期之内在日本还不太可能实现。

Ikeda表示他在合作伙伴的挑选上一切以创意优先,而不会在意对方的规模和履历。现在,他正在英国当地寻找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尽管不缺和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合作的机会,但他更希望找到一家颠覆传统的公司。

此外,松下也正在努力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来面对亚洲的不同市场,发现新的增长机会。“比如中国有着快速的技术更新和普及,一些在欧洲或是在日本还在讨论的概念通常在中国已经有实物出现。未来我们会把一些产品的测试放在中国。没准未来,中国就会是松下的创意引擎。”Ikeda说。

猜你喜欢
松下米兰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M4/3多面手新选择 松下GX9(搭配12-32mm镜头)
推荐一个设计师
身在青岛,遇见米兰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郑小祥:松下笔记本为专业人士精心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