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技奖更有“分量”

2019-03-02 06:54
人民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刘永坦钱七虎最高奖

2018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會上讲话。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奖金超过诺贝尔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设立时,规定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上调60%,从500万提升至800万元,而且个人可自由支配。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20年来,奖金额度和结构的首次调整。

800万元人民币,比2018年诺贝尔奖的奖金——900万瑞典克朗(约740万人民币)还要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和科学家的尊重,传递出重要的价值导向。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设计的奖章中心图案为五颗五角星,象征国家奖,外圈采用飘带、牡丹花、如意形和翅膀等视觉元素,包含了荣誉、吉祥和科技事业展翅高飞等美好寓意。

自2000年设奖以来,共有31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其中2004年度、2015年度出现空缺。袁隆平、王选、程开甲、屠呦呦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最高奖的获奖名单上。

从研究领域来看,物理领域获奖的科学家占比很大,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黄昆;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郑哲敏等科学家都是最高奖获奖人。

近年来,军工领域成为最高奖的热门,2013年度的最高奖获得者程开甲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4年度的于敏,则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今年摘得最高奖的钱七虎,是我国防护工程领域领军人。

刘永坦: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

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域监控面积的全覆盖提供技术手段;40年坚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刘永坦带出一支“雷达铁军”……

刘永坦带领团队研制的新体制雷达不仅能够“看”得更远,还能有效排除杂波干扰,发现超低空目标,对于对海远程预警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这个“新”字,他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40年。

如果说雷达是“千里眼”,那么新体制雷达就是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千里眼”,被称为“21世纪的雷达”。它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更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早在1991年,经过十年科研,刘永坦在“新体制雷达与系统试验”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建成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那时,身边很多人劝他“功成名就、见好就收”,但刘永坦却说:“这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科研成果如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就如同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中看不中用。“一定要让新体制雷达走出实验室,走向海洋。”

“依靠传统雷达,我国海域可监控可预警范围不足20%,有了新体制雷达,则实现了全覆盖。”刘永坦告诉记者,给祖国的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国防才能更安全。

团队骨干许荣庆、张宁、邓维波等人都说,刘老师是学术上的干将,更是团队里的帅才,他懂得如何调动大家一起攻关。

雷达调试初期,系统死机频频出现。几十万行的大型控制程序,再加上发射、接收、信号处理、显示等诸多设备,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

“不能给科研留死角。”刘永坦就率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系统的每一个程序开始检查,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1990年4月3日,对于团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团队所有成员都流泪了,是成功后的狂喜,也是多年压力的释放。

“围绕一个方向,聚焦一个领域,刘永坦一干就是40年。不以困难为断点,不以成就为终点,这种科研精神对后辈来说是激励,更是向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说。

钱七虎:为国家筑牢“地下钢铁长城”

奋斗一甲子,“铸盾”60年,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钱七虎用毕生心血,为中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4年,原本被选派到苏联留学的钱七虎,因为国家急需军事工程人才,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防护工程。钱七虎说:“我从小就感受到,我们个人的命运、志愿,要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适应,所以自己一直是听从组织的安排。”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核威胁,如何对战场武器装备和人员以及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实施大面积有效防护,是当时防护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钱七虎意识到,只有筑牢防护工程这面坚固的盾牌,才能有效应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钱七虎表示:“武器是矛,我们防护工程是盾,就是要抗击常规武器和原子弹氢弹打击的国防设施。我们国家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所以防护工程显得更加重要,它是我们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那时起,钱七虎毅然决然投身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开创性研究。他运用动力有限单元方法设计出当时中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他系统建立了土中浅埋工程结构与核爆炸载荷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开创中国土中浅埋工程结构防护理论探究的先河;他还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为构建中国地下工程防护理论技术体系提供了必备条件……

作为一名军人和科技工作者,钱七虎始终以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为己任,矢志铸就打不烂、摧不垮的“地下钢铁长城”,在防护工程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说:“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并没有人民幸福和安宁,不会有和平。我感到作为军队的一个科学家,要始终把科技强军,把为国铸盾作为我毕生的事业追求,并为此奋斗一生,这是我的事业所在,也是我的幸福所在。”

猜你喜欢
刘永坦钱七虎最高奖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航测遥感中心智能遥感QC小组问鼎ICQCC最高奖—国际金奖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家县级台如何登上新闻奖的最高奖台——鄞州区广播电视台新闻精品之路探索
为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
为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