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019-03-02 21:45:28谢朝晖王莲哲李冰冰
云南化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设置生物

鲁 铁,洪 军,谢朝晖,王莲哲,李冰冰

(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1 课程设置改革背景

教育部于2018 年1 月30 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生物技术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方向给予了充分的概述。同时对该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432学时的核心基本知识点给予了明确,其中以参考建议的角度归纳到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十门核心课程中[1]。该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确定了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的基本基调,同时又给予高校课程设置方面一定的灵活性,在标准中明确了“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非核心知识单元”为基本准则的特色性的办学方向。

地方应用型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应该在课程的设置上发挥基础特长,着重于应用型的实践,打造出合乎自身特点,具有鲜明特色性的品牌专业。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基本达成共识: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实施者[2-6]。专业建设立足于培养品德兼优、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过硬、接地气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该目标的实施得益于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

2 课程设置改革核心思想

2.1 挖掘地方优势,以地方经济特点导向学科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的地方经济特点,对本地生物类相关产业做概括性分析,构建“产学研”为主线的高校学科生态链。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便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也便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高校校外基地的良性运营将为学生视野的拓展,就业率的提高方面带来显著的作用。此项深度的合作将达到双赢的目的。校外基地也能从学校得到红利,校外基地可以减少培训成本、提升员工素质,同时学校相应的研究工作将减少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以地方的优势产业作为非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性导向,在课程设置上作相应的倾斜。

2.2 整合师资资源,依据教师的专业、科研兴趣点合理优化课程设置

教师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推手,发掘教师的潜能,以教师的专业特点、科研兴趣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笔者认为课程的设置不能仅拘泥于传统以某本教材或者以某个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为主的设置思想。而是要以开放性思维,紧跟时代脚步的思想去优化课程配置。以多元化的思想贯彻始终,传统的教学是以讲授为核心,学生被动性学习,学习效果差、获得的知识过于机械化,以一个一个的孤立知识点为主。而以教师的专业、科研兴趣点整合课程体系后,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变填鸭式的讲授为启发式的教学,让课程成为知识点连线式的体系式教学。体系式构建的学科知识点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人为性的隔离,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素养。

2.3 结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教学工作的巨大成功。所以,要善于挖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布局专业课程体系。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基础课程为主,专业设置主要以432 学时的核心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为主。低年级的学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将有助于学生生物技术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建立夯实的专业基础课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是低年级学生大学学业的重要工作。学业导师管理的学生数目不宜过多,要和学生多联系多沟通,为学生大学生涯规划做相应的辅导工作。专业教研室应该设置相应的例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认识以及学习需求。学生进入大三环节,应该依据学生的总体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布局专业课程。对于立志继续深造的学生,加强以学术思维为导线的课程方向;对于毕业就业的学生,加强以应用思维为导线的课程方向;对于毕业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增设创业辅导类课程。

3 学科建设

生物技术专业在大纲中明确定位在“上接生物科学、下连生物工程,是将基础理论成果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的枢纽与桥梁。”生物技术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有别于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与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有衔接关系,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应该以前述的课程优化设置的三个核心思想为依托凝练出专业特色性方向。

首先,大健康产业方向,可以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制品工艺学、功能食品学、中药材炮制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检测技术、制剂学、营养学等课程。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现象的凸显,生物药物、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强劲。所以学生辅修相关知识必然会有比较积极的效益。通过这个方向的强化培养学生在健康产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推广的能力。

其次,生物产品企事业事务方向,可以开设功能食品学、中药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药事管理、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剂学、营养学等课程,加大学生营销、管理技能、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产品思想,能够从事生物产品企事业管理、营销、创新创业等工作的能力。以此填补生物产业类营销管理人才的缺口。

最后,生物技术现代化农业方向,可以开设生物育种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用菌工艺学、动物生物疫苗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生物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应用的能力,能够在无公害农业生产、现代化生物技术育种、农副产品的加工、食用菌的栽培加工、动物疫苗生产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该着眼于专业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本地经济产业特点,凝练出专业特色性方向。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好高骛远,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专业属性鲜明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应该注重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7],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以及应用技能,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够给学生比较强烈的企业应用层面的导向。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产业的助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8]等符合时代背景的新技术。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以适应新时代内涵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将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大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应用型设置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